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郭树章
生活中经常听到一句话,叫作“千金难买老来瘦”,可是,对老年人来说,瘦,就真的好吗?老来瘦,还要小心肌少症。
临床上把肌少症称为“骨骼肌衰老”或“少肌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下降的衰老综合征。
1.平地走路缓慢。一般30 岁左右的健康成年人,走路的速度是每秒1.1~1.5 米,但肌少症患者因为大腿肌肉力量下降,导致走路每秒速度不到0.8米。
2.体重减轻。如果没有刻意减重,但6 个月内体重下降5%,要引起重视。
3.手部握力下降。肌肉流失导致拿东西都变得很困难,手握力下降,比如毛巾拧不干等。
4.行动不便,走路缓慢,有的人甚至连起身都很困难。因为大腿的肌肉无法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必须依靠别人搀扶,或是借助扶手才能起身,而且无法上下楼梯,因为单脚无法支撑。
5.容易反复跌倒。连平地走路都会跌倒,而且是无法控制的,1 年内连续跌倒2次以上,到这个阶段,肌少症已经比较严重。
肌少症致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增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并与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认知障碍发病相关;可致患者运动功能失调、生活质量下降,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或长期需要别人照料,死亡风险增加。
自测肌少症。对此有所担忧的老年朋友,可以用“指环试验”来检测。用双手食指和拇指环绕围住非优势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双手构成的围度刚好合适或比小腿还粗,则可能有肌少症的风险。
目前临床上没有以肌少症为适应证的药物,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是防治运动系统衰老的重要措施。
1.加强营养,要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可以预防并缓解肌肉减少。正常老年人每日蛋白质补充量要达到每千克体重1.0克,肌少症老年人蛋白质补充量应该达到每千克体重2.0克。
2.保持运动,采取适当的抗阻训练可提高肌肉力量,提高肌力和肌耐力,每周完成2~3次力量训练,每次每组8~12次最大重复运动。50~60 岁才开始力量训练的人和虚弱的个体可以采用略低的负荷,以重复次数为10~15 次的负荷为宜。建议去户外运动,每日运动不少于半小时。
3.肠道微生态的变化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骼肌功能,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也是治疗肌少症的新方向。
4.水疗、全身振动和功能性电刺激等物理治疗对促进肌肉康复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