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技法巧借
“典例剖析”所选文言文选段中描写皇帝笔墨不多,但皇帝的形象却塑造得全面而真实可感。这与人物描写的多种手法是分不开的。本文的主人公周新是个性格比较单一的人物形象——善于断案,执法严明,不惧权贵,公正刚强;而皇帝的形象却是多元性的,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新的不同态度。皇帝既有对周新非常信任的一面,“帝知新,所奏无不允”(皇上了解周新,所以他所奏的无不批),这似乎就是君臣相得的其乐融融之状;但所谓伴君如伴虎,君王喜怒无常,随时有杀身之祸。当周新严明执法触怒权贵时,皇帝却听信奸臣诬奏,逮捕了周新;而当周新正当申诉后,皇上更加愤怒,竟然下命令杀了周新。但皇上后来表现是“他日,帝悔”“枉杀之矣!”,这份后悔及自我反思又说明皇帝并非是昏君,而是一时被奸臣的诬陷与周新的“冲撞”(其实是正当申诉)迷失了理性而已。
通过皇帝对周新的完全信任与“枉杀之”的对比,关于皇帝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把一个因缺失理性辨析判断而悔恨的君王形象勾勒得精到鲜明。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塑造人物的功力可以起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写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几年,随着数字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们充斥在无尽的信息海洋中。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既可享受从互联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便捷,也可在各个开放的平台实现自我表达的自由。互联网可将最微弱的声音放大,也会故意颠倒是非黑白引发輿论关注。回顾近年网络热点,多次舆情反转为网友留下深刻记忆。在一系列反转新闻中,当事人不同程度遭受网络暴力,舆论场也在众声喧哗后跌碎一地眼镜。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曝光,面对网络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如何应对“社会性死亡”……此起彼伏的反转事件,正在向人们寻求新的答案。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道作文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科学理性思维,并检验学生的社会关注、社会参与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众多热点事件出现反转,消耗的不只是公众情绪,更警醒了网络环境中的每位个体。它提示我们在浏览网络信息时,不要急于站队,当舆情“反转”成为常态,我们必须学会“让子弹飞一会儿”,多了解不同角度的事实,更贴近真相本身,再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要珍惜网络发声渠道,网络曝光不应该因为便捷而变得轻易,谨言慎行的网络才能成为发声者维权和围观者守护公平正义的工具。当然,作为舆情发酵反转场所的网络平台,有必要完善平台审核和信息真实性标示机制,抵制造谣传谣信谣,打击恶意误导舆论者,践行社会责任。媒体更要以身作则,在流量中坚守新闻的客观真实,推动形成营造健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社会合力。
学生要善于从多角度分析探究原因及解决方法,不仅审题、立意要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论证展开的过程亦要适当运用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例如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当代青年学子崇尚真知、尊重事实和证据的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学生行文过程更要契合作文材料的主旨,若能结合正反两方面来辩证思考则为上佳之选。
参考立意
1.理性使用网络,让网络属于正义;
2.做理性网民,莫让网络网住灵魂;
3.传播真相,传递温馨,拒做网络看客;
4.上网须谨慎,发声应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