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军
摘要:依据现有财务分析指标,从债权人视角出发将会计主体划分为不同的经营区段,综合考量会计主体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既有助于债权人高效地做出借贷决策、保护资金安全、避免利益损失,又有助于会计主体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提升偿债能力。
关键词:债权人;财务评价指标;偿债能力
一、引言
有关会计主体偿债能力问题,学者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如彭丁(2019)认为,现有的短期、长期偿债能力是基于财务报表分析得出的单一指标,在综合分析会计主体偿债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基于此提出了企业偿债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分别从短期、长期和综合三个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王浴美(2018)指出,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对会计主体偿债能力存在重大的影响,此外,或有负债、担保能力、融资租赁等非量化因素对会计主体偿债能力也有较大的影响。杨春晖(2021)从正常经营的会计主体出发,改进传统资产对债务保障程度的分析指标,重新构建了偿债能力分析框架。
在学者们对企业偿债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拟从债权人视角出發,基于现有的财务分析指标,探究债权人基于会计主体不同发展阶段所重视的财务指标,为债权人能够高效地做出借贷决策、避免自身利益受损提供借鉴。
二、指标整合依据
从债权人角度出发基于会计主体的不同经营区段,综合考察现有财务分析指标,也关系到债权人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债权人极为重视的问题。传统的偿债能力指标有长期和短期之分,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和净营运资本等;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有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产权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等在资产对债务保障程度范围内构建的指标,这些指标在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时是基于会计主体难以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所进行的。
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正常经营的会计主体基本不会使用经营中的资产来抵偿即将到期的债务,而主要使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所以资产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是考察会计主体偿债能力的重点;另一方面,会计主体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状况存在差异,使得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不同,所以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再者,不同经营状况的会计主体获取现金的方式不同,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偿债能力评价指标,很难对处在不同状况的会计主体做出合理的偿债能力评价。因此,根据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段,分别构建偿债能力评价指标势在必行。
三、会计主体不同经营区段的界定
会计主体生命周期理论将会计主体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会计主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面临的经营状况也不同。依据会计主体生命周期理论,可从三种路径进行合理界定:(1)处于上升区段的会计主体,基本处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初创期和成长期。其资金需求量大,需要一定规模的举债经营。由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会计主体处于上升阶段,其资产的流动性较强,获取现金的时间短,因而偿还到期债务需要有足够的资产变现能力作为保障;(2)处于转折区段的会计主体,处于上述理论的成熟期。由于成熟期的会计主体市场份额已经形成、上升遇到瓶颈、技术迭代更新、产品竞争失去优势,急需大量投资研发、突破瓶颈转型升级等因素,致使会计主体获取现金的能力每况愈下,资产流动性下降,资产变现速度放缓,流动资金周转不畅,存在现金流量出现缺口的风险,不能及时通过变现资金来偿还到期的债务,只能选择通过留存利润或再融资来偿还到期债务;(3)处于下降区段的会计主体,基于上述理论的衰退期。处在衰退期的会计主体,由于新产品迭代、产能下降、利润下滑,连年亏损等原因,使得会计主体随时可能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会计主体处于破产清算的边缘,这种情况下的会计主体只能通过变卖部分甚至全部资产来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
四、基于会计主体不同经营区段的短期偿债指标构建
(一)上升区段的会计主体短期偿债指标
对于债权人来说,处于上升区段的会计主体经营状况总体良好,借出的短期资金形成会计主体的流动资产,只要会计主体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变为货币资金,就能够为短期债权人的利益提供有效保障。在这种状况下,短期债权人应主要关注会计主体的营运能力,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和流动资产的周转水平。债权人可考量的指标有:
流动资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对会计主体偿债能力存在一定影响,会计主体只有把应收账款转化为货币资金,才能够偿还即将到期的流动债务,因此,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将应收账款转化为货币资金的平均次数越高,则说明会计主体应收账款转化为货币资金的次数越多,也就表明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越快,则会计主体应收账款对应的坏账损失越小,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也就越强;存货周转率是会计主体一定时期内存货周转次数的反映,会计主体主要使用货币资金来偿还到期债务,如果存货的变现能力下降,那么会计主体的短期偿债能力也会变差;一般而言,存货周转率越高的会计主体,其存货转变为货币资金的能力也会变快,从而其短期偿债能力也就越强;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会计主体短期资产在一定会计期间周转速度的反映,指标越高,则阐释会计主体流动资产利用效率越高、流动速度越快、变现能力越强。对于上升区段的会计主体来说,这些指标越高,说明会计主体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对短期债权人来说,其借出的资金受保障程度也就越高。
(二)转折区段的会计主体短期偿债指标
处于转折区段的会计主体,获取现金的能力每况愈下,流动资产周转速度下降,会计主体不能保证利用流动资产的变现资金在短期债务到期前进行偿还。短期债权人企求确保债权安全,应关注会计主体的利润累积情况,如果留存利润也无法偿还即将到期的短期债务,那么短期债权人要转而考察会计主体的再融资能力,会计主体是否有能力通过再融资来偿还短期债务,主要取决于会计主体的再融资能力强弱,即会计主体自身的资产质量、规模、行业地位、是否掌握核心技术、盈利能力、商业信用以及发展前景等会计主体基本面。债权人可考量的指标有:
留存比率=■×100%
净运营资本=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销售净利率=■×100%
技术投产比=■×100%
投入产出比=■×100%
留存比率反映了会计主体净利润的留存情况,留存比率越高说明会计主体的结存现金量越充裕,会计主体用留存利润偿还即将到期的流动债务可能性也就越大;净营运资本反映了会计主体的净营运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会计主体的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被称为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直观地反映了会计主体通过销售获取利润的情况;会计主体技术研发的效果可以通过技术投产比进行评价;投入产出比主要评价会计主体科技、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项目的经济效果,其值越小,表明经济效果越好。
除此之外,债权人还应关注会计主体非财务指标方面的风险,只要会计主体的资产规模、质量、关键核心技术、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行业竞争力等基本面良好,说明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财务困境只是暂时的,会计主体可以通过新的债权融资或股權融资来保障短期债权人的债权安全,债权人也可以通过综合评估,适当延长会计主体即将到期的流动债务,抑或是给予会计主体新一轮的债权融资期许未来获取更大的收益。
(三)下降区段的会计主体短期偿债指标
一旦会计主体处于下降区段,说明在转折区段会计主体转型升级未能成功,资金链断裂,被市场淘汰,陷入财务困境不能自已,甚至随时可能终止经营活动,步入破产清算的环节,只能通过变卖资产偿还到期债务,这是会计主体为债权人资金安全提供的最后保障,一般正常生产经营的会计主体不会采用这种方式来偿还短期债务。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债权人着重分析会计主体资产负债的比重、规模、质量成为了必要。债权人可考量的指标有:
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100%
产权比率=■
假如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已经完结,进入到破产清算环节,则要偿还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只能通过变卖流动资产来实现。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可以用流动比率反映,流动比率越高,表明会计主体偿还流动债务的能力越强,短期债权人的利益受流动资产的保障程度也就越高,如果流动比率小于1,说明变卖全部的流动资产也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那么会计主体只能变卖部分非流动资产来偿还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会计主体资产总额中负债总额占比的多寡,资产负债率越低,债权人的利益越能够得到保障,如果会计主体资产负债率小于50%,那么短期债权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应地能够得到保障;产权比率是债权人出资总额与股东出资总额的比值,解释了会计主体的债权股权结构状况以及股东权益对债务的保障程度,即每一股的股东权益所对应的债务份额,由于债权人在破产清算时具有先于股东的求偿权,因此,该比率越小,则债权人的利益遭受损失的风险也就越小。
五、基于会计主体不同经营区段的长期偿债指标构建
(一)上升区段的会计主体长期偿债指标
会计主体生产经营状况处于上升区段,整体效益良好,盈利能力较强,借入的长期款项已经转化为会计主体的非流动资产并能够产生较为稳定的效益,会计主体有能力在长期债务到期前累积足够的利润,使得长期债务能够及时偿还。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债权人应重点关注会计主体的盈利能力。债权人可考量的指标有:
销售毛利=■
销售净利率=■
利息保障倍数=■
销售毛利率是会计主体销售毛利与营业收入净额的比重,直观地反映了会计主体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净额的对比关系,例如一家会计主体毛利率越小,说明其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净额的比重较大,则会计主体获取利润的能力不容乐观;会计主体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被称为销售净利率,主要用来分析会计主体通过销售获取净利润的能力,即会计主体每花费1元的营业收入可实现多少净利润,该比率的高低 ,反映了会计主体获取利润的能力强弱;会计主体的税前利润加上利息费用之和与利息费用的对比关系被称为利息保障倍数,该指标可以直观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假如该指标过低,说明会计主体经营所得的货币资金难以保证按时偿付债权人利息,这将引起长期债权人的担忧;一般而言,会计主体的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否则其偿付债务及债务利息能力将有所下滑,长此以往会计主体的信誉受到影响,甚至会致使会计主体陷入财务危机。
此外,如果仅从账面分析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利息保障倍数较高,说明会计主体具备了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但会计主体的长期债务是否能够按时偿还,还应重点关注会计主体的重大经营战略和各种款项支出计划,如果会计主体在长期债务到期内有众多款项支出计划,则势必会占用偿还长期债务的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长期债权人的债务安全。
(二)转折区段的会计主体长期偿债指标
转折区段的会计主体,生产经营也可以正常开展,但效益增长放缓,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在长期债务期限内,无法累积足够的利润保证长期债权人的债务安全,此时,会计主体为了保障长期债务能够按时偿还,只能通过再融资来补足超出利润累积外余缺资金,这是会计主体偿还到期非流动债务的主要方式,主要原因是会计主体借入的长期债务与形成的长期资产二者的使用期限不一致,即长期债务的使用期限短,到期时间短,而长期资产的使用期限长,获取利润的时间也长,企图通过长期资产获取利润的累积来偿还长期债务的可行性不高,所以会计主体必然会通过再融资来获取偿还长期债务所需的资金。分析会计主体再融资能力强弱,应重点考察会计主体的资产数量、质量和规模、盈利能力、发展前景以及核心竞争力等因素。债权人可考量的指标有:
总资产负债率=■×100%
资本结构比率=■×100%
资产息税前利润率=■×100%
无形资產比率=■×100%
会计主体偿债能力可以通过总资产负债率这一综合指标进行反映,这个指标的高低,直接反映着会计主体偿债能力的强弱。基于长期债权人的视角,长期债权人最关心的是出借给会计主体长期资金的安全性,如果会计主体总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会计主体的全部资本中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比过高,而股东所提供的资本占比过低,会计主体的财务风险转变为主要由债权人承担,而债权人所提供的长期资金安全性缺乏可靠的保障,所以债权人更愿意将长期资金出借给总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会计主体;债权人所提供资本占股东所提供资本的占比情况可以通过资本结构比率进行反映,资本结构比率揭示了股东出资对债权人出借资金的保障程度,该比率的高低,直观反映了会计主体长期财务状况的好坏和债权人出借资金的安全性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会计主体利用全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可以通过资产息税前利润率进行评价,该指标可以反映会计主体对于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如果会计主体的资产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那么会计主体就有充足的货币资金用于偿付即将到期债务和债务利息,因此,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不仅用于评价会计主体的盈利能力,还可以用于评价会计主体的偿债能力。依靠会计主体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累积的利润无法按时偿还即将到期的长期债务,长期债务的资金缺口需要靠会计主体再融资来补足。再融资能否顺利,应主要取决于会计主体资产负债水平、无形资产比重、资产报酬率、盈利水平和是否面临财务风险等因素。
(三)下降区段的会计主体长期偿债指标
处于下降区段的会计主体经营状况不断恶化,持续惨淡经营,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处在破产清算的边缘,这种情况下会计主体偿还长期债务,只能通过变卖部分或全部资产偿付长期债务或者用资产来抵偿长期债务。债权人可考量的指标有:
资产负债率=■×100%
有形净资产负债率=■×100%
有形净值债务率=■×100%
长期资产负债率=■×100%
会计主体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步入到破产清算环节,需要通过变卖资产来偿还长期债务,这种情况下就要着重考核会计主体的非流动资产对长期债务的保障程度。那么考察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率成为必要,假如资产负债率小于50%,说明会计主体变卖资产可以保证长期债权人的债权安全,或者说资产的价值足够抵偿债务;一般而言,无形资产在会计主体破产清算时,几乎没有价值,在分析时一般将其剔除,因此,在清算环节考察有形净资产负债率更为客观,也更为必要,同样,有形净值债务率也可以更为保守的反映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长期资产有较高的单位价值,而且质量一般优于短期资产,因而在分析下降区段会计主体长期偿债能力时,着重分析长期资产负债率非常必要。
六、基于会计主体不同经营区段的现金流量偿债指标构建
传统的偿债能力指标大多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编制的利润表和静态时点的资产负债表而构建的,在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偿债能力,加之资本逐利的本性和财经法规普及的欠缺,使得财务数据失真的现象较为严重,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引入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的现金流量指标,对会计主体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经营区段会计主体的现金流量获取方式存在差异,上升区段和转折区段的会计主体有增长的或稳定的现金流量流入会计主体,而下降区段的会计主体现金流量基本终止流入甚至出现流出会计主体,因此,引入现金流量指标分析不同经营区段的会计主体偿债能力时,可分为会计主体上升区段与转折区段的现金流量短期偿债指标和现金流量长期偿债指标。
(一)现金流量短期偿债指标
现金流量流入会计主体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短期债权人来说,其借出的短期资金主要参与会计主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其偿付短期债务的保障。债权人可考量的指标有:
现金流量比率=■
流动负债偿还比率=■
(二)现金流量长期偿债指标
长期债权人出借的货币资金主要形成了会计主体的非流动资产,在会计主体的整体经济活动当中得到体现,基于现金流量的角度出发,不仅要考察会计主体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还要看会计主体整体的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债权人可考量的指标有:
现金债务净额比率=■
强制现金支出比率=■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七、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主体所处经营区段不同,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应有差异。本文以债权人独有视角基于现有的财务分析指标,将会计主体划分为三种经营区段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可助力债权人在繁多的财务报表数据中有效甄别与自身利益相关度高的财务指标,高效地做出借贷决策,避免自身利益受损。但考虑到一些非报表因素不能够完全在会计主体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因此,债权人在进行借贷决策时,还应当考虑报表以外的影响会计主体偿还到期债务的其他因素。
参考文献:
[1]杨旭群.动态短期偿债能力——理论基石、假设、测度公式及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22(09):56-59.
[2]杨春晖.试论会计主体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体系改进与构建[J].中国农业会计,2021(08):8-10.
[3]王淑臣.会计主体短期偿债能力创新评估——静态短期偿债能力、动态短期偿债能力和综合短偿债能力[J].国际商务财会,2020(12):22-24.
[4]彭丁.会计主体偿债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与拓展[J].会计之友,2019(06):116-119.
[5]王浴美.会计主体偿债能力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会计主体会计,2018(04):105-107.
[6]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06):46-55+9.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