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明, 王 君, 杨 丹
(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8)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科建设的全面展开,高等农林人才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1-2]。本科层次的农业工程人才是高等农业工程人才的主力军,在未来肩负着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生产组织创新及生产组织转变的重要使命,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其培养质量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推进新农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对农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重点集中在更新教学理念、加快学科建设、教学体系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对学生心理状态、学习状况等方面的研究则很少[3-4]。在4 年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对其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塑造至关重要,有必要及时了解农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并根据农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对其进行干预。学术自我效能感,也叫做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的应用及延伸,它定义了个体对完成学业相关内容的效能期望。学术自我效能感被认为与多个学习行为有关,如学业自我效能感越强,学习倦怠感越弱、时间管理能力越强、越不容易造成学习拖延的现象[5-7]。同时,学术自我效能感越强的学生学习成绩越高,取得的学术成果也越多,并能够应用更有效率的学习策略[8-9]。学术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学生学习和心理状态的很多方面。本研究在分析农业工程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农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术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对该策略的效果进行验证,以为农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学术自我效能感培养提供借鉴。
农业工程专业是指我国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农业工程(0823)一级学科,通常包括农业工程(08230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082302)等二级学科,农业工程是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服务的基本建设与工程设施的总称,主要研究与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农业工程专业特点如下。
第一,农业工程是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属于工科专业的一种,实践性、应用性强是工科专业的主要特点,因此在农业工程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活动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要求农工类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课时要占30%以上,南京农业大学要求农工类专业实践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5%[10]。而一般经管文法艺类专业实践学分一般占总学分的15%~20%。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采取合适的学术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对农业工程专业学生来说相比其他专业作用更大。
第二,农业工程专业是工程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学科。现代工程技术与生物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和规律,是现代农业工程的理论基础。我国的农业结构自古以种植业为主,因此农业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置身于农田和农产品生长环境中。根据三元交互决定理论,环境因素与个体内部因素和行为相互影响[11]。环境因素包括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本专业学习环境,是提高农业工程专业学生学术自我效能感的特有途径。
第三,农业工程专业是服务于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学科。农业工程专业肩负着为我国提供高等农业人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任,其培养的人才应对未来的工作目标和社会价值有明确的认识,并且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个体对自己所从事专业工作的社会价值的认可感及对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的胜任感叫做专业认同。专业认同与学术自我效能感正相关[12-13]。所以,从专业认同的角度入手既有利于提高农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学术自我效能感,又有利于培养知农爱农的高级人才。
自我效能感的提出者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个人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和情境条件5 种。将这5 种因素结合农业工程专业特点,制定了该专业的学术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1)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学术自我效能感。试验、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等都属于实践性教学环节。鉴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可以根据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采取不同的学术自我效能感提升方法。如成立工作小组和相互评价。工作小组是指将具有不同学术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学生组成一个教学小队共同完成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模式可以从多个来源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在课程设计前可通过“自我SWOT 分析”讨论环节让小组成员分析讨论自身优势智能进行总结分享成功经验、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同伴来产生替代性经验、在课程设计结束后教师对小组及时给予正面鼓励和评价等,对于学术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效果明显。对于不适合采取工作小组的实践教学环节或内容可采取相互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非工程专业的学术自我效能感培养中应用效果较好;比较简单的课程试验、金工实习的简易作品、创新设计的初步方案可以应用此种方法;在互评前需要预先制定互评量表、向学生明确互评目的和标准、强调在互评过程中保持讨论和交流以保证互评的成效[14]。
(2)通过特有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术自我效能感。三元交互决定理论指出了环境因素与个人因素相互影响的关系,环境因素主要围绕个人学习环境展开。个人学习环境的干预包括工具、资源、服务和同伴等选项[11]。基于上述理论,可以采取的学术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如下。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工作。研究表明,陌生的、无互动的学习环境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果学生在开始学习任务前已有成功经验或者在互动时及时得到回应,其学术自我效能感会显著提高。一方面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如在拖拉机操作前通过虚拟拖拉机操作系统让学生提前熟悉拖拉机的操作方法,或者在系统中模拟农作物种子的播种过程和收获过程等;另一方面可以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在平台上投入与农业生产、作物生长和专业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对农业有更多认识的同时提升其学习兴趣。师生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即时互动,给予学生正向反馈。②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乡村服务工作。据统计,截至2021 年底,我国农村大学生的比例仅为17.7%,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不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农业机具工作过程、农业农村工作环境等,因此学生的学术自我效能感不高。目前,即使高校开展了一些一线实习、实训活动,仍有实习时间不长、内容不深入和手段比较单一等问题,对于学术自我效能感的帮助不大。通过乡村服务工作,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改变,可以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并且学生深入乡村、投入乡村一线工作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农作物的了解,加深对农机具工作过程的认识、培养农业农村情感进而提升学术自我效能感。
(3)通过提高专业认同感培养学生学术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专业认同感与自我效能感正相关,所以可以通过提高专业认同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术自我效能感。农业工程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是指其在对农业工程专业有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对农业工程专业价值的肯定和接纳,并对从事专业工作的社会价值的认可感,以及对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的胜任感。一是学校可以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入学前开展专业宣传工作,入学后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二是要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竞争力,加大实践课程占比,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三是要重视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充分发掘利用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和农业特色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让学生认识到农业工程专业对国家安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树立专业自豪感,锻炼情系“三农”情怀的赤子情怀[15]。
基于农业工程专业的学术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制定了具体的学术自我效能感提升措施,并以吉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农机专业)为例开展了1 个学期的验证工作。
(1)大力开展入学前专业宣传和入学后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包括在高考前后组织教师团队到省内外高中进行现场宣传、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网上直播,对农机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发展前景、就业情况等进行介绍,为学生答疑解惑,增加学生对农机专业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农业工程相关专业;在学生入学后,为学生指定本科生导师和班主任,解释农机专业特点和相关问题,并开设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对农机专业有更多的了解。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制定学习策略、提升学习主动性。
(2)优化课程结构,开展实践教学课程改革。鉴于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增加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占比,并根据学术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改革。优化后,农机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5%,保证了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在个别课程设计中,采用了工作小组的模式,如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适当增加了课程设计难度,让学生通过工作小组的方式完成设计任务,通过工作小组模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优势,优秀小组成员为同学提供了替代性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术自我效能感;在个别的实习、试验活动中采取了相互评价的方式。如在金工实习的3D 打印产品制作环节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液压回路设计试验活动。为这些教学活动制定了互评量表,并在教学活动前向学生明确互评目的和标准,强调在互评的过程中保持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主要提出各自的优点。通过相互评价,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感、唤起自我成功意识、学生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并且认知能力相似的意见更容易被接受,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自我期望。
(3)改进教学方式,打造网络互动教学平台。一是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开发线上教学交流平台,除专业课程相关学习资料外,还在教学平台发布了与农业、农作物、家畜相关的科普材料,让学生熟悉、了解农业农村环境、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即时互动,给予学生正向反馈。二是开发了多个虚拟训练系统,如拉机虚拟操作系统、拖拉机虚拟装配系统等,让学生可以在实机操作前熟悉拖拉机结构和操作方法,积累相关经验,提升相关效能感。三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改进教学方式,如农业机械概论课程中,使用言语规范,规定教师在每节课程中必需使用导入语、启发语和赞扬语,还采用了“教师示范-学生学习和回示-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以建立师生良好关系,在言语劝说和成功经验方面提升学生的学术自我效能感。
(4)健全“三农”情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搭建乡村服务教育平台。以课程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掘思政元素,开展了以“三农”情怀为主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16]。包括通过先进人物事迹给学生树立正确榜样,介绍中国古代、现代在农业和工业上的伟大成就,树立学生文化自信,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责任担当等。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学生的“三农”情怀、学业认同感、学术自我效能感都得到提高。同时,为学生开发了更多的乡村服务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暑期到对口乡村参加社会实践、利用科研课题带学生到地头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师一起到乡村参加科普活动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农村、贴近农民、感受农情,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促进专业成长、明确使命担当、塑造“三农”情怀。
为验证上述举措的实施效果,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后对学生的学术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调查。调查工具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此问卷是由华中师范大学梁宇颂、周宗奎教授编著的,问卷一共有22个题目,所有问题的一致性系数为0.85,有较好的信度[17]。此问卷多次用于调查我国大学生的学术自我效能感。问卷内的问题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每个题有5 个选择: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对应得分是1~5 分,总得分是110 分。该调查问卷在问卷星网站上发布,问卷ID128287306。参与调查的学生是吉林农业大学2019级和2021 级农机专业本科生,共146 人。调查结果如表1 所示,表中“/”前后两组数字分别表示教学改革前后的数据,通过学术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和具体措施,吉林农业大学农机专业本科生学术自我效能感得到明显提高,证明了这些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
表1 农机专业本科生学术自我效能感调查结果(n=146)Tab.1 Survey results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utomation (n=146)
学术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完成学术相关内容的期望,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术成就,而且与学习倦怠感、时间管理能力、学习策略、专业认同等一系列学习状态或心理活动相关,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塑造至关重要。在分析农业工程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学术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和具体措施,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能够帮助农业工程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业表现,促进自身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