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CLPV分析的贵州省茶旅融合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3-10-13 03:30罗祥周庄天宏
广东蚕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劣势贵州省茶文化

罗祥周 庄天宏 彭 巧

基于SWOT-CLPV分析的贵州省茶旅融合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罗祥周1庄天宏1彭巧2

(1.贵州商学院贵州贵阳550014;2.毕节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551700)

茶产业和旅游业作为贵州省的两个优势产业,两者融合发展能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章采用SWOT-CLPV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省茶旅融合现状,发现其主要优势为生态和文化资源丰富,主要劣势为品牌建设滞后、人才匮乏和支撑体系有待健全,主要机遇有政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主要威胁有激烈的行业竞争、生态和文化资源易受破坏。其中,优势在外部机遇下产生的杠杆效应最明显,但同时又易受威胁而产生脆弱效应;劣势在发展中会抑制外部机遇,阻碍茶旅融合发展,且在激烈的竞争中造成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促进茶旅融合协调发展,贵州省应发挥茶旅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加强茶旅融合发展品牌建设、加大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健全茶旅融合发展支持体系。

SWOT-CLPV分析法;茶旅融合;产业发展策略;贵州省

1 综述

茶产业历来是中国的特色传统产业,其不仅传承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还发挥着服务区域经济、优化生态建设、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功能[1]。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许多地区茶产业已具备完善的产业集群功能,产生行业溢出效应,能够联合关联产业进行融合发展[2]。因此,一些茶产业发达的省份开始尝试茶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吸引了许多学者在该领域进行研究探索。其中,茶旅融合发展是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

早在21世纪初,我国就有许多学者注意到茶产业和旅游业的互补性和耦合协调的可行性。王京传、赵修华提出,一地的特色茶文化能成为旅游要素禀赋,从而丰富当地的旅游文化内核[3]。林朝赐等认为,从茶的历史文化到茶叶的栽培生产,再到喝茶的礼仪和艺术,都可以成为以旅游业发展茶产业为核心的旅游活动,因此,茶和旅游的关系是茶产业能成为旅游业的生产要素来源[4]。在旅游推动茶产业发展方面,黄进在调研四川茶文化旅游时发现,通过发展当地绿色旅游,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旅游地周围的茶园参观游览,从而弘扬茶文化,促进茶农增收[5]。乔丽杰、祁颖认为,通过与旅游业联动发展,茶产业不仅能够提质增效,还可借此推广普及茶文化[6]。由此可见,茶旅相互融合发展无论在丰富旅游要素资源及开发新旅游业态方面,还是在发展茶产业集群并做到产业提质增效方面,都能带来明显的正向效应。

作为产茶大省,贵州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孕育了700万亩茶园。为延伸产业链,贵州省各地茶园在传统茶产业基础上发展茶园旅游新业态,突出当地茶文化底蕴,激发山乡新活力,推进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茶文旅融合发展[7]。2022年,贵州省茶叶产量达到45.4万t,茶叶产值606.2亿元;全年全省接待游客4.9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 245.64亿元。总之,贵州省茶旅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8]。规模庞大的茶产业和旅游产业集群,为推动贵州省茶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而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又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农旅业态,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因此,调查研究贵州省茶旅融合发展现状,明晰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据此提出茶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有利于更好更快地形成“以茶促旅、以旅促茶、服务地方、振兴乡村”的农旅发展模式。

2 理论分析框架

SWOT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内在条件探寻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以及潜在的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方法。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法提出后被麦肯锡咨询公司应用于企业战略分析而声名远播,后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领域,如今在经济管理、社会、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普遍应用,成为一个常用的分析工具[9]。

SWOT-CLPV分析法则是SWOT分析法的扩展形式,在SWOT分析法识别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基础上,还能根据原识别结果,判定出机会和劣势结合产生的抑制效应(Control)、优势和机会结合产生的杠杆效应(Leverage)、劣势和威胁结合产生的问题效应(Problem)、优势和威胁结合产生的脆弱效应(Vulnerability),这四种效应能够进一步为构建策略的主体提供参考,如表1所示[10]。

表1 SWOT-CLPV矩阵表

在抑制效应下,决策主体的内部劣势将阻碍其充分利用外部机会,因而策略主体应尽可能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并抓住外部机会,从而克服劣势得到发展。在杠杆效应下,策略主体的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可以共同产生增益效应,此时达到相互放大的作用,使其应抓住机会并发挥优势,从而加速发展。在问题效应下,策略主体的劣势和外部存在的威胁可能相互作用,产生放大效果,从而威胁阻碍其发展,因而应当介入克服劣势、干扰威胁,尽可能削弱该效应下的负面影响。在脆弱效应下,策略主体面临的外部威胁会影响其发挥自身优势,此时,应当制定应对威胁的策略,并尽可能放大其优势。

在SWOT-CLPV分析法的应用过程中,内外部环境要素是随时发生变化的,即内部优势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表现为劣势,而外部的威胁在策略的调整下也可能转化为机会。因此,只有周全地考虑内外部各要素,并对策略主体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够根据此方法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建议[11]。

3 贵州省茶旅融合发展SWOT-CLVP分析

3.1 SWOT分析

3.1.1 发展优势(S)

自然条件优越。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山地、多云雾的自然条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条件。因此,贵州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原生态茶区,也是中国最适宜种茶的区域之一和高品质绿茶的重要产地。同时,贵州全省山脉众多、连绵纵横、地貌多样,拥有盆地、丘陵、山地、高原四种基本地形地貌,且森林覆盖率达62.12%,具备独特的山地景观和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12]。

茶文化底蕴深厚。据史料记载,贵州拥有悠久的种茶历史,自唐宋时期起,贵州“黔中茶区”已成为当时全国的主要产茶区域。正如《茶经·八之出》所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悠久的种茶历史,使得茶产业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催生出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形成了“以茶为礼、以茶为饮、以茶为食、以茶为文”的传统民俗文化[13]。

茶旅产业颇具规模。贵州省茶产业在全国行业内已获得多个第一。例如,茶园种植面积达700万亩,入选“全国茶产业百强县”的数量达11个,均居全国第一。在旅游方面,产业发展质量也位居全国上游,现有国际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际级生态示范区1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14]。

3.1.2 发展劣势(W)

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在茶产业品牌方面,虽然贵州早在2014年注册的茶叶品牌就已接近4 000个,但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品牌仅有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石阡苔茶,相比于我国其他茶叶大产区而言,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滞后,未能形成品牌效应。在茶旅融合方面,贵州还未形成品牌化的茶旅融合项目,以观光示范园和庄园民宿等业态产品的建设发展为主。

缺少专门技术人才。贵州农旅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持续提高[15]。这导致部分地区茶叶栽培与加工技术还较为落后,茶叶产出率不高;部分以茶为主题的旅游景区难以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较低。

综合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农旅发展需要一套综合支持体系的支撑,包括信息服务、农旅业态、交通运输等领域相关部门的倾力合作。然而,由于综合支持体系还不甚完善,导致很多茶旅结合景点没有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各区域、各部门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茶旅融合发展。

3.1.3 发展机会(O)

政策支持力度较大。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积极发展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在此背景下,当地政府投入加大了扶持力度,定期举办茶叶交易和科普博览会,并建设了一批茶文化博览园、茶旅小镇、茶旅庄园等[16]。

数字经济助力赋能。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了“茶+旅游+互联网”的新型业态,给贵州茶旅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贵州省已定期在淘宝和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举办了多次茶叶展销会,一批“贵字号”农产品公用品牌正在“出圈”,此举不仅带动了茶企销售额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文旅结合接受度提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在旅程中能感受到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文化旅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贵州借助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在茶旅融合方面有诸多发展良机。

3.1.4 发展威胁(T)

行业竞争激烈。在茶产业方面,贵州需与浙江、云南、福建等全国茶产业大省竞争。此外,近年来东南亚部分国家也加入了海外茶产品市场竞争,借助其生产成本上的优势,对本土茶造成了持续冲击。在旅游业方面,贵州虽有特色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但还是会和周边省份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

生态环境脆弱。在开发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业态时,自然环境可能会遭到破坏。部分乡村旅游景点在开发过程中,违规变更林地性质、乱砍滥伐和围填鱼塘等破坏生态的行为时有发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民俗文化脆弱。茶文化作为茶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禀赋,能吸引外来游客,丰富茶旅体验,展现当地民俗文化特色,但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例如,当大量旅游者进入后,可能使那些包含传统茶文化特色的物质载体(如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茶具等文创产品)很快被过分商品化,由原本的作坊式手工制作转为批量化定制外购,导致其丧失传统文化中的真挚与朴素[17]。

3.2 CLVP分析

3.2.1 杠杆效应(L)

贵州省茶旅融合的发展优势可以在外部机会的作用下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产生杠杆效应。在发展优势中,优势“自然条件优越”和“茶文化底蕴深厚”产生的杠杆效应最明显,为3L;在机会方面,最有利的是机会“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和“数字经济助力赋能”,产生3L的杠杆效应。具体来说,贵州自然资源和茶文化底蕴丰富的优势都能在政策支持、互联网和公众旅游新趋势的环境变化下得到进一步放大,如表2所示。

表2 优劣势与机会的矩阵分析

注:L为杠杆效应,C为抑制效应。

3.2.2 抑制效应(C)

贵州茶旅融合的发展劣势会使得外部带来的机会作用受到限制,从而产生抑制效应。其中,受到劣势抑制影响最明显的是机会“数字经济助力赋能”和“文旅结合接受度提高”,受劣势影响产生的抑制效应为2C;其次是机会“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产生抑制效应1C。具体表现为,即便公众开始追求文旅结合旅行模式,也会受当地实际的业态品牌和服务人员能提供服务质量的影响,从而进行最终决策。此外,在政策支持下,也需要专业人员引导实施和多部门协作,而数字经济赋能带来的具体效果也会受到品牌效应和具体参与的专业技术人才影响,如表2所示。

3.2.3 脆弱效应(V)

贵州茶旅融合发展优势会受外部威胁影响而难以发挥,产生脆弱效应。其中,威胁“行业竞争激烈”对茶旅融合发展优势影响最大,产生的脆弱效应为3V,这是由于周边地区相关行业产生的激烈竞争会对贵州茶旅融合发展中各自优势的发挥都将造成影响。同时,优势“自然条件优越”和“茶文化底蕴深厚”受外部威胁因素影响最为严重,产生脆弱效应都是2V,具有较强脆弱性。具体表现为,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民俗文化的优势发挥,不仅会受到竞争和外部宏观环境波动的影响,还可能被过度商业化,如表3所示。

表3 优劣势与威胁的矩阵分析

注:V为脆弱效应,P为问题效应。

3.2.4 问题效应(P)

贵州茶旅融合发展劣势在外部威胁作用下,会被进一步放大,从而产生问题效应。其中,威胁“行业间竞争激烈”产生的问题效应为3P,最为明显,在激烈的竞争下,品牌滞后、人才缺乏和有待健全的支持体系劣势将被进一步放大,造成游客被竞争者吸引的局面,从而阻碍茶旅融合发展。同时,劣势“缺少专门技术人才”和“综合支持体系有待健全”与外部威胁作用,分别产生问题效应1P和2P。除了激烈的竞争放大这些劣势造成问题以外,还主要表现为,当生态资源受到过度开发威胁时,不健全的支持体制将无法及时作出反应,从而产生问题。

4 贵州省茶旅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4.1 发挥茶旅生态文化资源优势

贵州省生态自然和茶旅文化资源优势较为明显,且在外部机会作用下所能产生的杠杆效应最大。因此,贵州省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并把握外部机会,最大限度地促进茶旅融合发展。在政策支持下,开发建设更多生态环境优美、具有文化特色的茶旅融合基地;在数字经济和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宣传生态文化特色;在社会公众追求文旅结合的新型出游模式下,开拓创新生态文化相结合的茶旅融合新业态,例如,“生态旅游+茶文化+观光体验”“茶+民俗文化活动”“茶文化+互联网推广+民宿”等。同时也需注意到生态自然和文化资源易被破坏同化,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因此在业态和景区开发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以防止过度商业化开发,并做好鼓励当地群众保护传承民俗文化的宣传工作。

4.2 加强茶旅融合发展品牌建设

品牌在储存形象、产生辨识、建立信任、实现推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贵州省茶旅融合品牌建设目前依然相对滞后,在激烈的竞争中造成许多问题效应。因此,贵州省还应以明确品牌定位、建立品牌内涵价值、推出特色业态产品、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为基本路径,进一步促进茶旅融合品牌化建设。首先,茶旅融合品牌的定位不仅是两产业简单相加,而是两者融为一体且形成完整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其次,品牌内涵是在当地特色文化注入品牌的同时,结合优美的自然风光,构建优良的品牌形象从而产生品牌价值。最后,要在明晰目前已有的茶文化、茶产业、茶观光、茶科技业态基础上,将茶、文、旅、教四方面进行融合改革创新,力求推出有辨识度的茶旅融合产品,并进行宣传推广。

4.3 加大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力度

目前,贵州茶旅融合发展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还较为匮乏。因此,贵州省应当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积极参与的形式,大力培养和引进茶旅方面专业人才。在高等院校开设茶产业、茶旅文化类等相关专业(例如,贵阳学院现设有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茶艺与茶文化专业),建立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并面向有意向从事相关领域的四类人员(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在职人员、农民工),开设茶旅相关的在线培训教学,以培养人才队伍。此外,还可以成立茶旅融合基金库,并打造一批茶旅融合实验基地和应用研究项目,以引进一批高素质技术人才。

4.4 健全茶旅融合发展支持体系

目前,贵州依然缺少一套健全的茶旅融合服务支持体系,给行业参与者造成了信息壁垒,可能无法抓住所有的政策机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尚未构建统一的产业形象;面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的脆弱性,难以统筹联合各职能部门做出响应。因此,贵州省在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构建一套健全的综合支持体系,协同各职能部门,对不同区域的茶园景区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例如,联合各职能部门,共同商讨构建一套多级沟通响应机制,并拟定成文件制度实施,同时建设“物联网+互联网”信息平台,按既定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建设,加速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1]温立香,袁冬寅,彭靖茹,等.广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技术展望[J].广西科学院学报,2023,39(2):128-133,141.

[2]黄春,陈蕴茜.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茶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西资溪县为例[J].农业考古,2021 (2):84-89.

[3]王京传,赵修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05,27(6):22-23.

[4]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等.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385-389.

[5]黄进.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困境、构想和价值[J].农业考古,2013(5):240-243.

[6]乔丽杰,祁颖.茶文化旅游对茶业发展的推动作用[J].福建茶叶,2016,38(4):160-161.

[7]陈江南.茶文旅融合焕发山乡新活力[N].贵州日报,2023-06-11(1).

[8]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5-17)[2023-06-17].http://stjj. guizhou.gov.cn/tjsj_35719/zxsj_35810/202305/t20230517_79765952.html.

[9]施玮,吴赢.特色文化+乡村振兴:模式、方法与个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84-85.

[10]赵小汎,曹志宏,韩英.SWOT-CLPV在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中的运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11):15-19.

[11]张莉.基于SWOT-CLPV分析的中日珍珠产业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10):101-106.

[12]吴克华,赵卫权,廖凤林,等.基于GIS的贵州省茶园生态适宜性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3,41(3):296-302.

[13]罗时琴,廖凤林.贵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371-374,376.

[14]任姝.旅游服务贸易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对比贵州省和云南省[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6):22-23.

[15]王龙.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10):235-236.

[16]赵耀,赵云梅.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与对策[J].新西部,2023(5):68-71.

[17]蒲应秋,王萍.贵州茶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8,10(3):7-11,23.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41

F326.12;F592.7

A

2095-1205(2023)08-125-05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22]326号)

罗祥周(1993—),男,汉族,贵州毕节人,助教,研究方向为商务管理。

猜你喜欢
劣势贵州省茶文化
贵州省种公牛站
劣势或许会成为优势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近亲繁殖:并非全部是劣势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