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孟敏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也对高中英语实践教学提出了要求。另外,当前高中阶段的英语教材中包含大量中外文化方面的内容,目的是帮助高中生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渗透跨文化意识,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在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要从口语入手,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的口语表达更精准。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都与文化的共性息息相关。近些年来,人类的全球化发展步伐有所加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了人员流动和信息传递,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非常重要[1]。
跨文化意识与高中英语口语教育之间有密切关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英语口语表达是传播文化的主要方式。从本质上说,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对应的关系,语言是传递文化的工具,文化是语言的核心。没有语言,文化就失去了传播的载体,没有文化,语言就失去了根基。从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角度来说,文化在口语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应用技巧,还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来学习背后的文化,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文化场景中正确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播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语言教学要与文化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推动英语教学改革,转变英语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符合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加强文化渗透,让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跨文化意识是指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性的理解和敏感度。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掌握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适应不同的文化场景,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当前,很多教师忽略了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学生也习惯性地采用中式思维去学习英语语言,效果不佳,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误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渗透更多文化知识,将文化融合到英语故事中,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2]。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口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英语,流利地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当前,很多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存在英语发音不标准、语言措辞不妥当等问题,很难主动说英语。通过渗透跨文化意识,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西方国家在历史文化、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了解更多的英语日常用语,提高英语语言的应用水平,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还要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当前,部分英语教师存在文化修养不足的问题,文化视野较窄,很难在英语教学中为学生渗透丰富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只能片面关注学生的英语语言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利用网络渠道开展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要在教学中搜集中西方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3]。
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依然存在应试思维,容易在教学和学习中忽略文化的相关内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说英语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不断扩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加强英语口语教学,通过设置课堂问题、布置学生小组讨论话题、开展小组辩论赛、举办课堂英语演讲等,为了学生搭建更多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渗透跨文化意识,教师可以在每节课设计“Free talk”,引入与文化相关的话题,如中西方饮食文化、节日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
课本教材是高中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高中阶段的课本选取了适应学生发展规律的学习资料,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从教材中提取与文化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拓展延伸,组织口语表达活动[4]。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Traveling Around 为例,这一单元介绍了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国家——秘鲁,讲述了秘鲁的发展历史,以“畅游秘鲁”为话题,依次介绍了亚马逊热带雨林、马丘比丘、库斯科等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关于文化的内容,如秘鲁曾经受西班牙殖民统治,主要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等。在教学“马丘比丘市”时,教师可以从中提取印加人的房屋建造方式;在教学“库斯科”时,教师可以介绍当地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组织口语表达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高中英语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文化内容,教师需要提高对文化相关内容的敏感性,不断搜集教学资料,引领学生感知跨文化内容。
预习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提前掌握学习内容,让学生主动搜集学习资源,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降低课堂学习的阻力,优化自身在课堂上的表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前准备环节,一方面要重视课前备课,做好“教”的准备;另一方面还要为学生布置适当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做好“学”的准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四单元History and traditions 为例,其中有阅读文本What's in a name,文章介绍了联合王国、大不列颠、不列颠、英格兰的概况,阐述了英国的发展历史。另外,文章还从国旗、教育体制、立法体制、民族美食、民族节日等方面展开了介绍,对英国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作业,为学生发送课前预习视频,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英国的发展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完成口语表达,对预习内容进行总结,录制口语表达视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英语口语表达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必须优化课堂环节,注重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课堂评价等环节,增强学生对话题的认知。例如,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主要讲述了世界各地的节日和庆典活动,单元中的Reading 部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节日。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取中西方的典型节日,在课堂上呈现节日的景象,还可以一边呈现画面,一边引导学生猜测是什么节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深化节日主题。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口语交流话题,引导学生分析人们庆祝各类节日的原因,鼓励学生举例说明,还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过节的经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引入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水平。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口语表达的时间,丰富学生的口语交流话题,让学生在交流和表达中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现全面发展。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读写训练和口语表达是密切相关的,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读写训练,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让“写—读—说”联系起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前,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口语表达能力不足,难以用英语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强迫学生,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英语词汇,让学生先开展读写训练,再开展口语表达训练,避免学生出现“无话可说”的问题。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人们庆祝节日的缘由”“中西方在节日庆祝方面的特色”等课堂讨论话题。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中西方节日的相关资料,梳理语言,写出完整的一段话,然后熟读成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口语交流活动中,学生已经准备了关于话题的读写资料,可以顺利开展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为加强跨文化意识的渗透,进一步丰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体验,教师要积极开展英语学科课外活动,让学生从生活化的视角看待中西方文化,增强对文化的认知,提高学习效率。课外实践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更真实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Food and culture 为例,课本教材中有Culture and cuisine,阐述了饮食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在饮食方面的不同。大部分高中生对美食感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中国食物和美国食物的差异,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中国南北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布置课堂讨论任务,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开展美食品鉴活动,准备其他国家的美食和中国的美食,如火鸡、比萨、意大利面、水饺、炸酱面、粽子等,将每种食物分成小份,让学生在品鉴美食的过程中深入分析中西饮食文化及食物背后的故事,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
面对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快速发展的交通工具,人们有了更多出国旅行、出国留学的机会,在工作中也能遇到更多外国友人,因此,拥有跨文化意识越来越重要。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思想认知,使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同步推进。教师要利用更多文化教学资源,从课本中提取关于文化的元素,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及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