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洁 裴秀芳
[摘 要]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是抵御心理问题发生最有力的武器,是维护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发生、降低危机事件发生频率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山西省6所高校2735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进行调研,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结果显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维度及各分维度得分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维度及各分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年级、专业、家庭经济收入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基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全方面、针对性、多层次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水平;社会、学校、家庭协同育人,切实推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关 键 词] 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7-0021-04
①基金项目:2021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路径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zsszsx102);2022年度山西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专项研究课题“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免疫力提升的调查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项目编号:JT2022E56)。
作者简介:李鑫洁(1991—),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博士在读,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裴秀芳(1962—),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新时代大学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有10%~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是指由积极、持久、稳定的情感体验组成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在知、情、意、行等方面,能够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等[2]。Lavy等人的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越高,消极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就越低,在遇到挫折、突发事件时更能从容应对,有效处理[3]。殷中钺、陈永涌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应激情绪、生活满意度等[4]。
以往学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大多集中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危机事件处理等方面,忽视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研究;目前,针对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大都停留在文献分析、现状对策探讨阶段,缺乏量化研究[5]。所以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分析其积极心理品质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育对策,从而丰富相关理论研究,为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发生、降低危机事件发生频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通过问卷星向山西省6所高校2735名大学生发放了问卷,大一至大四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最终回收问卷2735份,剔除质量不合格的8份问卷后,有效问卷为2727份,有效率为99.7%。此外,针对部分研究对象也进行了访谈。
(二)研究工具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由孟万金等人编制,是目前测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较权威的量表,采用5点计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此量表共62道题目,包含认知维度、人际维度等六大维度,共20种积极心理品质[6]。本研究中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量表及认知维度、人际维度、情感维度、公正维度、节制维度、超越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85、0.938、0.926、0.923、0.914、0.897、0.934,证明信度良好,可用于后续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并针对性提出培育对策。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情况分析
(一)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基本现状分析
本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基本情况(分值)如下:积极心理品质总维度141.5,認知维度27.7,人际维度22.4,情感维度24.6,公正维度20.6,节制维度23.7,超越维度22.6。以上各维度与平均分比较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与苏静、牛明月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由于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把工作重心放在解决心理问题方面,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7]。积极心理品质是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应把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作为当前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方面的差异分析
1.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分析
文末表1结果分析表明,除情感维度、超越维度,其余维度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数据统计发现,男生在情感维度和超越维度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情感维度在性别方面达到了极其显著差异水平,男生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会认知等情感品质得分明显高于女生。
另外,超越维度在性别方面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男生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等超越品质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与殷中钺、苏静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8],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男生在社会生活中往往被要求具备勇于担当、自信、责任心、有内涵、有魄力、灵活等品格特征,这也导致男生超越品质得分明显高于女生。
2.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分析
文末表1结果分析表明,除人际维度、情感维度,其余维度均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数据统计发现,非独生子女在创造力、好奇心、团队精神、正直公平、宽容、希望与信念等积极心理品质平均得分明显高于独生子女。这与马越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近年来,非独生子女家长越来越注重每个孩子的教育,其获得的教育资源也越来越多;非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和兄弟姐妹相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宽容、团队精神等积极心理品质。而大部分独生子女常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其身上团队精神、宽容、谦虚等积极心理品质相对缺乏[9]。
3.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城乡方面的差异分析
文末表1结果分析表明,积极心理品质总维度及各分维度均达到了较为显著城乡差异,数据统计发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各种积极心理品质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城镇大学生。这与马越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随着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的师资和教育资源越来越优越,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了其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此外,农村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父母也许给予不了过多帮助,可能需要自己独立解决面对,所以就促成了其各方面积极的心理品质。而大部分城镇大学生从小父母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过度关注,导致其学习、生活压力过大,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积极心理品质得分低于农村大学生[9]。
(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年级、专业、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差异分析
1.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年级方面的差异分析
文末表2结果分析表明,人际维度和情感维度在年级方面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其余维度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事后检验得出:大一年级学生真诚、勇敢坚持、热情等人际品质平均得分和感受爱、爱与友善等情感品质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大三年级学生以及研究生;大二年级学生人际品质平均得分和情感品质平均得分也明显高于大三年级学生以及研究生。这与杨智勇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是由于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学生初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活抱有美好的期待,还未遇到学习、人际等方面的困惑,即使遇到问题了也会积极去解决面对;而大三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在就业、升学、恋爱等方面也许会面对多重压力,可能会将重心放在升学、就业等方面,而忽视了人际品质和情感品质的养成,所以大一年级学生、大二年级学生人际品质得分和情感品质得分高于大三年级学生和研究生[10]。
2.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专业方面的差异分析
表2结果分析表明,情感维度在专业方面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其余维度均未出现显著差异。事后检验得出:工科生的感受爱、爱与友善等情感品质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文科生。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不同专业学生也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等方式提升心理素养,所以积极心理品质、认知维度、人际维度、公正维度、节制维度、超越维度等在专业方面差异不显著。而工科生相对文科生,课程和实验相对比较机械化、单一化,这也使得部分工科生在学习之余,更加注重寻找情感的寄托和满足,所以工科生情感品质得分高于文科生。
3.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差异分析
文末表2结果分析表明,积极心理品质总维度及各分维度均达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水平,事后检验得出:低水平经济收入家庭大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品质平均得分明显高于中等水平经济收入家庭大学生。这与杨智勇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0],低水平经济收入家庭,由于物资资源、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因经济问题导致的困难,也许需要一个人独自承担和面对,成长的过程中无形就使其养成了勇敢坚持、自律自控、希望与信念、探究精神、好奇心、创造力等积极心理品质;而中等经济收入家庭大学生在基本物质方面都能得到满足,缺乏锻炼、塑造自己积极心理品质的意识和行动,所以低水平经济收入家庭大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明显高于中等水平经济收入家庭大学生。
三、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对策
(一)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
本调研发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维度及各分维度得分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访谈中发现,部分家长和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重要性,主要将关注点放在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方面,很少从预防的角度去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所以,要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水平,首要任务是要正确认识、高度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
首先,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或学生家长,应正确认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发生、降低危机事件发生频率的重要意义,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理念适时贯穿于大学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其次,作为组织领导者或政策出台者,要从政策、组织管理的角度高度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
(二)全方面、針对性、多层次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水平
首先,创新培育方式,多途径、全方面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水平整体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及各维度的得分都处于中等偏下,探寻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对策是当前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访谈中,很多学生也提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太过单一,仅限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并且教师也很少在课堂中专门进行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训练。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创新工作方式,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贯穿于各项教育任务中。如在心理课堂中专门开设积极心理品质理论讲解和实践训练模块;在“5·25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大型活动中,进行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讲座,开展相关趣味游戏、团体辅导等活动;在个体心理咨询中,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也要将积极心理元素纳入心理咨询中;定期采取学生喜爱的形式,开展积极心理品质提升专题沙龙;邀请国内外知名积极心理学方面专家来校给学生进行指导[8]。
其次,根据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差异分析显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维度及各分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年级、专业、家庭经济收入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所以,作为培养新时代青年的重要阵地,高校应结合学生实际,提升整体积极心理品质,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
在日常教育中加强女生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会认知等情感品质以及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等超越品质的培育;侧重独生子女创造力、好奇心等认知品质,团队精神、正直公平等公正品质,宽容、谦虚等节制品质,希望与信念、心灵触动等超越品质的训练;多关注来自城镇和中等经济收入家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在研究生和大三年级学生情感品质和人际品质的培育上要多下功夫;要注重和加强文科生情感品质培育。
最后,多层次、全员参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工作。学校管理者应出台相关文件和政策,多方宣传,动员全体教职工参与到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工作中。通过媒体平台、宣传栏等方式营造积极的培育氛围;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外,学校领导、其他学科任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组织员等都要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融入日常工作中,多层次保障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效果。
(三)社会、学校、家庭协同育人,切实推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在政策方面予以倾斜和保障,营造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宣传氛围,多提供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实践机会;学校层面,要全员参与,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环节;家庭层面,为孩子营造积极愉快的家庭氛围,及时和学校老师沟通交流,从家长的层面科学培育引导[10]。
总之,社会、学校、家庭是大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要充分发挥三者联动的一体化作用,切实推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工作取得实效,有力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丽丽,陈宏.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23(10):181-183.
[2]Sheldon, K.M, L. King. Why pos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The Americ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3]Lavy S, Littman-Ovadia H. All you need is love?Strengths mediate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s between attachment orientations and life satisfaction[J].Pers Individ Dif, 2011,50(7):1050-1055.
[4]殷中鉞,陈永涌.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模型及干预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1.
[5]荣钰.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体制机制研究[J].知识文库,2023(9):160-163.
[6]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8):71-77.
[7]牛明月,孙畅,崔美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研究:以延边大学为例[J].家庭生活指南,2019(4):255-256.
[8]苏静,陈永涌.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发展的纵向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1.
[9]马越,唐卫海.城乡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2.
[10]杨智勇,佟欣.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0,41(6):70-76.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