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跨学科学习”列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要求“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其中包含了开展习作表达训练。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需要打开视野,勾连多学科学习活动,让跨学科学习为提升学生习作能力提供源头活水。
一、在跨学科学习中创设联结
每门学科学习都有自身的内容体系,教师可以用相关的主题、问题、任务等实现跨学科学习,并通过习作让相关学科的学习联结起来,形成合力。
(一)重视在学科情境中联结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将跨学科学习联结起来。在数学、体育、音乐、语文等学科教学中都经常运用游戏,学生比较喜爱。如语文教师可以与体育教师沟通,建议体育教师在开展每项游戏活动时,讲清楚游戏的步骤、需要遵守的规则、参与游戏的注意事项等,并按照这些要求组织游戏活动。这样在“记一次活动”“那次玩得真高兴”等习作中,可以让學生回忆体育课上开展的有意思的游戏活动,形成表达支架,学生写出来就是内容真实有趣的习作。
(二)重视在学科内容中联结
小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选择某一内容在不同学科的认识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联结中形成新的认知,再以习作的方式将这种新的认知表达出来。以对时间的认识为例,在数学学习中,时间是以小时、分、秒等计量单位出现的,经常用在比较、换算、计算速度等方面,让学生明白同样的学习任务用的时间短一些,学习效率就高一些的道理。在音乐学习中,时间可以用不同的旋律来表现,时间很紧可以用急促的旋律表现,时间漫长可以用相对舒缓的旋律体现,有时歌词能够直接体现对时间的理解与记忆,如《日历歌》等。在美术学习中,时间可以变成一件可爱的物品,如设计款式多样的时钟,甚至可以用树的不同生长状态表达四季的转换等。在体育学习中,时间与许多活动项目关系密切,跳绳比的是规定时间内跳的数量多少,跑步比的是同样距离谁用的时间最少。学生有了上述对时间的不同认识,再来写关于认识时间的习作时,就不会局限在简单的几点几分上,而是能够表达出丰富多彩的内容来。
二、在跨学科学习中讲究策略
在跨学科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借助语文中的复述来呈现自己的学习收获,再用书面表达来优化学习内容,使相关知识之间得以有机联结形成立体的知识网。
(一)学会记笔记
记笔记本身就可视为一种表达行为。课堂上完成的笔记往往是零散的,课后整理课堂笔记,就能够形成有意义的学习笔记。值得注意的是,语文学习中的记笔记往往针对重点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文本结构特点的把握以及表达方法的领悟等,有些内容直接标注在相关内容的旁边。其他学科的笔记内容则需要根据学习特点做相应的调整,如科学实验重点记录实验的步骤和每步呈现的结果,“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案例分析重点记录案例中哪些内容值得关注,使用哪些法律、条例的相关条款来处理,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等。有些学科则适合采用重点记录的策略,即记录学习活动中最精彩的瞬间,如师生言行中的独特性,写下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便于课后整理笔记时借助这些来还原课堂学习的精彩情境。
(二)学会从“问”开始
在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跨学科学习得以实现和获得成功。在这一过程中,从语文跨学科学习出发,善于把问题与习作联系起来,把对问题的分析、推理、判断等内在思维转化为显性的文字表述,包括与大家分享的学习经验、收获都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持之以恒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如环境保护方面的学习,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中都涉及相关内容,开展跨学科学习时,可以从提出问题开始: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能够做的事情是什么?以此驱动,从不同学科中去寻找相关表述,结合当前国家对环境保护提出的要求,探究作为小学生能够做出自己贡献的事情,并写出倡议书,体现跨学科学习的成果。
三、在跨学科学习中突出应用
在跨学科学习中,有些学科学习需要运用到学习计划、观察笔记、研究报告、学习总结等形式的实用性写作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学习内容。
(一)在学科学习中练“记叙写”
在有些学科学习内容中,有一定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就可以用消息、访问、报告等形式写出来。如体育循环选拔比赛中,学生可以将比赛的形式、比赛的过程、比赛的结果以消息的形式写出来。又如“科学”课中种一粒植物种子,从观察种子的发芽、长叶的过程中,感知植物生长的快与慢,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种植的经历、观察的过程与感受。这样的消息、日记写作,属于在学科学习中的记叙性练写,既能帮助学生激发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提高习作水平。
(二)在学科学习中练“说明写”
在多个学科学习中,会用到说明书、解说词、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说明性写作,来具体描述学习中的步骤、过程、数据、结果(结论)等内容。教师需要让学生把自己学过的常见说明方法,灵活运用到学科学习的习作活动中,以习作的形式有效体现跨学科学习的成果。如在数学学习中,在学习了百分数这一知识内容后,可以写一份“百分数说明书”,对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的应用、百分率运用、学习百分数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说明。这不仅是学生对学习百分数的总结,还可以在互相交流中帮助其他同学对百分数形成更清晰的认知。
(三)在学科学习中练“议论写”
有些学科的学习需要就文本中出现或发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知道的事实、明确的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记录,就形成了议论性写作。在小学学科学习中,议论性写作在语文学科之外还用在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学习中。如在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学习中,针对一种社会现象进行辨析时,就需要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给出自己的理由与依据等。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就是微型的议论文。坚持这样的练写,有助于提高学生有理有据的表达能力。
总之,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语文教师要主动作为,重视开展习作训练,在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锻炼习作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小学微型化写作课程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c/2021/02/141)研究成果;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生活情境视域下乡村小学田园习作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编号:XC-b/2021/22)研究成果。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