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山灌区现代化改造指标体系建设探讨

2023-10-12 05:47张灵真王俊杰
山东水利 2023年9期
关键词:节水用水灌溉

张灵真,高 华,王俊杰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4)

位山灌区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境内,土地总面积5 675 km2,设计灌溉面积33.87 万hm2,渠首设计引水流量240 m3/s,是黄河中下游和山东省最大的引黄灌区,位居全国6 个特大灌区第5 位。位山灌区承担着聊城市灌溉、生态补水和部分生活及工业企业供水的同时,还肩负着引黄济津、引黄入卫、引黄济冀和引黄补淀等的引黄供水任务。

自1998 年以来,位山灌区连续实施了23 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累计投入10.37 亿元,衬砌改造渠道442 km,新建改建各类建筑物1 865 座,建设管理道路369 km,改造基层管理设施8 处,建设了灌溉试验站、四河头倒虹吸等大型枢纽工程,灌区骨干工程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近年来,灌区先后提出“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新型生态灌区”、建设“智慧灌区”等目标,依托沉沙池建设了黄河位山湿地公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技术,建成了位山灌区“智慧信息E 平台”,极大的改善了灌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灌区的管理水平。

1 对灌区现代化的理解

1.1 灌区现代化的特征

灌区是依靠自然提供的光、热、土壤等资源,加上作物选择和水量供给等人工调控手段而组成的一个具有社会性质的开放式生态系统。灌区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大型灌区现代化应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成熟、全面实现的过程[1]。对灌区现代化的理解也随着社会进步而逐步深入,现阶段现代化灌区的基本概念是“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2]。从灌区的社会属性方面,灌区现代化可定义为利用现有的土地、水、光、热等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农业产出的最大化和灌区发展的可持续化,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灌区的服务功能方面,灌区现代化可定义为“精准灌溉”,即以最少的灌溉水量产出最多的农产品,实现灌区灌溉功能效益的最大化。

1.2 位山灌区特点及存在的差距

位山灌区是国家主要的粮棉产地,覆盖了聊城市66%的土地面积,支撑了聊城市74%的经济产值,同时还是向河北、天津、雄安新区等地跨流域调水的关键工程,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灌区基础设施较完善、灌区管理与服务及信息化建设较先进、水利改革、水资源管理及灌区生态保护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距离灌区现代化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水保障和安全运行保障程度偏低。渠首引水能力下降,由于黄河下切,导致渠首引水能力逐年下降,灌溉期间小流量引水造成灌区下游用户用水困难。缺少必要的安全管护设施,除干渠枢纽建筑物,多数穿村镇渠道两侧缺少必要的安全护栏、监控设施。

2)水利基础设施尚显薄弱。位山灌区自1998年起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骨干工程配套率达到了92.46%,但设施完好率不足60%;干渠衬砌率已达85%以上,但支渠衬砌率仅为6%;灌区建筑物配套不足、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县管渠系工程配套改造任务仍然艰巨。

3)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工程节水和工艺节水不充分,现状灌区灌溉用水系数0.53,用水效率仍有较大提高空间;目前灌区计量设施较少,计量手段落后,用水管控效果和效率偏低;节水意识尚未深入人心,仍存在灌溉用水浪费现象。

4)灌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尚不能适应现代化要求。当前的分级管理不利于县级工程的配套、维护和管理,灌区体制机制亟待突破;灌区管水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水定产,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科学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

5)灌区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灌区沉沙池区及渠道周边存在沙化问题;灌区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度不高,灌区渠系建筑物普遍缺少美感,渠道两侧防护林带种植结构单一,景观效果不显著;缺少必要的灌区水文化展示。

1.3 现代化灌区建设方向

按照水利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科学确定灌区改造的目标指标,以水资源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指标定发展目标,以目标为改造方向,着力解决位山灌区现代化改造面临的新问题。从位山灌区灌溉功能出发,结合灌区的社会属性,确定位山灌区现代化的发展定位和改造目标为建设全国一流的智慧型生态灌区。灌区现代化改造总体思路是:补齐短板,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强化节水,合理配置水资源;深化改革,科学高效管理;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按照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期实施。2025 年基本完成渠系续建配套建设,2035 年前基本完成灌区现代化改造。

2 位山灌区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原则

1)全面性原则。灌区现代化是一个涉及整个区域的系统工程,建立指标体系需围绕灌区现代化改造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全面系统地反映灌区现代化改造的要求。

2)代表性原则。要尽可能地覆盖灌区现代化改造的各个方面,从多角度全面反映灌区现代化改造的整体情况,要有所侧重,统筹兼顾,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可比性的核心指标。

3)定量化原则。选择可度量的统计指标,使指标更加明确,清晰易懂,操作更加到位。

4)可操作性原则。选取能够从统计和相关职能部门现有统计监测资料中取得数据,便于采集和计算、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进行评价。

2.2 指标体系建设

位山灌区现代化指标分为三级,共4 个体系,11 大类,30 项指标,其中8 项约束性指标,22项预期性指标。一级指标分为用水体系、工程体系、管理体系和效益体系4 个体系;二级指标是在一级指标下根据侧重点进一步分类,用水体系分用水和节水2 大类8 个指标,工程体系分灌溉范围、灌排渠系、信息化、水生态和管护设施5 大类15 个指标,管服体系分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2大类3 个指标,效益体系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大类4 个指标,位山灌区现代化改造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位山灌区现代化指标体系

2.3 指标说明

用水体系是灌区发展的刚性约束,主要评价灌区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程度。通过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出的灌区用水总量、灌溉用水总量和亩均灌溉水量作为用水总量控制的目标值,未来指标应采用聊城市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和水量分配方案作为目标值。节水目标通过采取渠道衬砌和新增田间节水灌溉等措施,逐步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节水的目的。

1)工程体系是现代化改造的重点,也是实现灌区现代化的基础,主要评价灌区设施建设情况。在灌溉能力方面提出了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和灌溉率指标,力求达到灌溉面积全覆盖;基础设施重点是骨干灌排渠系及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和节水情况;信息化建设从水量计量、检测,工程监测、监控及智能调度几方面评价灌区现代化程度;水生态从渠系植被覆盖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泥沙开发利用率评价灌区生态建设水平;管护设施从灌区通达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评价。

2)管服体系是实现灌区现代化的保障,从专管机构大专及以上职工占比、每万亩灌区面积管理人数和灌区水费实收率等方面评价灌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3)效益体系是评价灌区现代化建设最终目标实现的效果,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粮食生产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文化展示和农民对灌区管理的满意程度来综合评价现代化建设效果。

3 结论

本文从位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以来灌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位山灌区的特点和存在的差距,从灌区社会属性和灌溉功能两方面总结了位山灌区现代化改造指标体系,分三级4 个体系,11 大类,30 项指标,其中8 项约束性指标,22 项预期性指标。

对位山灌区现代化改造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清晰的展现灌区现代化改造的方向,可以为山东省29 处大型引黄灌区现代化改造的目标和方向提供借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节水用水灌溉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