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亓磊,陈彦路,叶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气道慢性炎性、呼气气流受限和肺组织破坏[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患者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且AECOPD患者在出院后30 d内有继发性加重再入院的风险[2]。有研究表明,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率为16.3%,3、6、9个月再入院率分别为34.9%、41.1%、58.1%[3]。研究表明,经过早期积极干预,8%~48%的AECOPD患者可以避免再入院[4]。目前,指导临床医生识别再入院风险较高的AECOPD患者的证据有限。AECOPD患者再入院的公认影响因素有呼吸困难程度、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in percent predicted values,FEV1% pred)[5-6],但仍有许多因素存在争议。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血细胞的一个简单参数,其能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程度。研究表明,RDW尤其是RDW动态变化对各种疾病预后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肺部疾病、糖尿病、败血症和肝肾衰竭[7]。既往研究结果显示,RDW是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的标志物[8]。本研究旨在探讨RDW动态变化对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黄石爱康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210例。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2017报告》[9]中AECOPD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胸部CT检查显示存在肺实变、渗出等肺部感染情况;(2)合并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疾病者;(3)合并活动性肺结核、肺癌、寄生虫病者;(4)住院期间死亡者。本研究经黄石爱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审(2019)第09号〕。
1.2 观察指标 (1)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病程、过去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吸烟史、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机械通气使用情况、出院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情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10]评分(总分4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越严重)及住院时间。(2)实验室检查指标。①血常规指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hemoglobin,Hb)、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②血气分析指标:抽取患者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aO2)。③肺功能指标:出院时采用肺功能仪(美国森迪斯公司,SENSORMEDICS 6200型)测定患者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FEV1% 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④ΔRDW及RDW变异率。分别于入院时、入院72 h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外周血RDW,计算ΔRDW及RDW变异率,其中ΔRDW=入院72 h RDW-入院时RDW,RDW变异率=(ΔRDW/入院时RDW)×100%。
1.3 随访 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30 d,每周随访1次,询问患者呼吸、咳嗽咳痰及治疗依从性情况。记录患者再入院情况(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再次因AECOPD而入院),因出院后AECOPD突发导致院外死亡也记为再入院。210例患者中,出院后30 d内有40例患者因AECOPD再入院,将其作为再入院组,其余患者作为非再入院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以分析RDW变异率对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过去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有吸烟史者占比、合并高血压者占比、合并糖尿病者占比、合并冠心病者占比、使用机械通气者占比、住院时间、Hb、WBC、pH值、PaCO2、PaO2、SaO2、PEF、FEV1/FVC、MM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入院组BMI、FEV1% pred低于非再入院组,出院后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占比、CAT评分、NLR、ΔRDW、RDW变异率高于非再入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test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test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H b=血红蛋白,N L 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SaO2=血氧饱和度,PEF=呼气流量峰值,FEV1% 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MM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RDW=红细胞分布宽度;1 mm Hg=0.133 kPa
项目再入院组(n=40)非再入院组(n=170)t值P值血常规指标Hb(g/L)140±18139±180.323 0.747 WBC(×109/L)13.4±2.813.5±2.60.364 0.716 NLR7.1±2.05.1±1.76.548 <0.001血气分析指标pH值7.4±0.17.4±0.11.771 0.078 PaCO2(mm Hg)44.6±8.945.3±10.4 0.355 0.723 PaO2(mm Hg)68.4±15.469.2±16.7 0.296 0.767 SaO2(%)92.3±6.592.1±9.80.129 0.897肺功能指标PEF(L/s)0.28±0.110.29±0.13 0.449 0.653 FEV1% pred(%)38.2±3.841.8±3.75.562 <0.001 FEV1/FVC(%)54.3±4.854.6±4.20.488 0.626 MMEF(L/s)0.18±0.060.19±0.07 0.834 0.405 ΔRDW(%)1.6±1.8-1.0±1.88.243 <0.001 RDW变异率(%)10.8±6.2-10.3±5.2 22.088 <0.001
2.2 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表1~2中P<0.05的指标为自变量,以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情况为因变量(赋值:是=1,否=0),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变异率升高是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AECOPD患者出院30 d内再入院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ad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AECOPD within 30 days after discharge
2.3 RDW变异率对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变异率预测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AUC为0.927〔95%CI(0.901,0.977)〕,最佳截断值为-1.71%,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2.4%,见图1。
图1 RDW变异率预测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ROC曲线Figure 1 ROC curve of RDW variation rate for predicting read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AECOPD within 30 days after discharge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有继发加重再入院的风险[11],但目前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RDW与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其也与呼吸系统疾病(如重症肺炎、肺栓塞等)具有相关性[12]。相关研究表明,RDW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标志物,与体内C反应蛋白和氧自由基水平呈正相关[13]。但目前RDW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且RDW常存在动态变化。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变异率升高是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变异率预测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AUC为0.927〔95%CI(0.901,0.977)〕,最佳截断值为-1.71%,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2.4%。RDW作为临床上较容易获得的血常规指标,最初仅用来反映红细胞寿命和贫血状态。后来研究表明,RDW变化是体内红细胞内平衡失调和代谢失衡的一个信号,部分炎症递质可通过影响铁代谢而影响红细胞成熟[14-15]。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急性加重说明体内炎症状态加剧,通过监测RDW动态变化可以发现AECOPD患者体内炎症状态。国外一项纳入270例COPD患者的研究表明,RDW持续升高与患者远期死亡风险增加相关[16]。另一项社区人群的调查研究显示,RDW是老年人总死亡率和病因特异性死亡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17]。一项队列研究表明,动态监测RDW变化可以预测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且效果优于N末端脑钠肽前体[18]。一项对成人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表明,RDW升高的患者死亡率更高[19]。卫红等[20]研究结果显示,入院第7天高RDW是AECOP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RDW与AECOPD患者预后相关的机制可能如下:AECOPD患者机体存在大量的炎症递质,影响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活性,导致红细胞生成增多,RDW升高;AE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可加剧组织缺氧,刺激各种造血因子的释放,加快新的红细胞生成,引起RDW升高;AECOPD患者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大量的氧自由基能够介导红细胞凋亡,导致机体代偿性生成红细胞增多,导致RDW升高[21]。且RDW升高也反映了红细胞携氧能力不足,可加重患者缺氧状态,影响预后,进而使患者在出院后再入院的风险更高。且相比于RDW,RDW变异率能更好地反映AECOPD患者治疗过程炎症状态、氧化应激状态的变化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再入院组BMI、FEV1% pred低于非再入院组,出院后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占比、CAT评分、NLR高于非再入院组。分析原因可能为:低BMI表明患者存在高消耗及营养不良,进而增加了其再入院风险。口服激素治疗在任何一项AECOPD研究中均被视为危险因素,且大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还可造成再入院时间缩短,增加再入院次数[22]。国外研究指出,AECOPD患者住院期间呼吸困难程度与再入院风险呈正相关,其中3~5级呼吸困难患者1年内再入院风险高[23]。研究结果显示,5级呼吸困难的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率达25.6%[24]。FEV1% pred可以直接反映AECOPD患者肺功能情况,FEV1% pred越高说明患者肺功能越好,相反则患者肺功能越差,再入院风险越高。但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出院后应用糖皮质激素、CAT评分、NLR、FEV1% pred不是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可能因为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后期需要增大样本量、联合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此外ΔRDW与RDW变异率的共线情况也可能影响了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RDW变异率对AECOPD患者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DW作为一项容易获得的血常规指标,在基层医院即可检测,实用性较好。但限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后期还需增大样本量,联合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
作者贡献:张丹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撰写论文;亓磊进行资料收集;陈彦路进行资料整理,统计学处理;叶军进行论文的修订、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张丹、叶军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