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娜
(西安理工大学 高科学院,陕西 西安 713700)
传统溶剂型涂料在使用过程中易挥发溶剂,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同时,普通涂料并不具备防污防水功能,一旦受到一些污渍的干扰,会对室内装饰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研发一种耐污型环保涂料对于提升室内装置整体效果非常重要。对此,部分学者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如林旭琛[1]制备了一种新型耐水涂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涂料在固化时混合在树脂和固化剂中得到的漆膜附着力可达到0 级,涂膜有更高的硬度和耐冲击性能,柔韧性测试达到弯曲直径2mm,硬度达到6H(布朗硬度)。蒋双双[2]制备了一种用于水性涂料的TiO2超分散剂,并对使用了超分散剂的涂料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超分散剂制备的涂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固化后的漆膜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及耐酸碱性,与市售MixSperse 855W 超分散剂相比,各方面性能较优。刘怡然[3]则研究了一种耐污性SiO2涂料,并对其耐污效果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SiO2添加量为5%时,涂料耐洗刷性能达到了8560次,拉伸强度为1.21MPa,与之相对应的硬度则为0.75。以上学者的研究为水性涂料的性能优化提供了一些参考,但用于室内装饰时还有优化的空间。基于此,本实验以郝慧婷[4]论文中的方法为参考,制备了一种新型聚硅丙涂料,为室内装饰涂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 米兰化工),阴离子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A073 佰润达化工),非离子乳化剂(澳兴化工),硅单体(旭晨化工),硅烷偶联剂(聚能化工),SE-10N(什众明志化学),LCN407(瑞凯邦化工),乳化剂(荣胜新材料),NaHCO3(卓然化工),丙烯酸酯类单体(东曹化学科技),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 轩浩新材料),成膜助剂(恩泽化工),消泡剂(华晨新材料),色浆(中富彩新材料),流平助剂(三拓化学),增稠剂(欣晨化工),以上均为分析纯。
JJ-4 型电动搅拌器(冠森生物科技);HH-6 型水浴锅(捷呈实验仪器);HFS-S 型高速分散机(鸿善机电设备);AP-KX 型电热烘箱(爱佩试验设备);DH108 型红外光谱仪(中科瑞捷);MAZ2011 型马尔文激光粒径仪(提赛环科仪器);TC-A3 型接触角测量仪(台硕检测仪器);WRT-124 型热重分析仪(宏远仪器)。
1.2.1 纯硅乳胶的制备
(1)在1L 的四口圆底烧瓶内依次放入1.2%的催化剂DBSA、0.6%阴离子乳化剂AEA073、0.67%的非离子乳化剂和去离子水。
(2)往圆底烧瓶内通入N2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在电动搅拌机的作用下使所有原料混合均匀。
(3)对圆底烧瓶进行加热处理,使体系温度提升至86℃,然后,放入10%的硅单体与硅烷偶联剂的混合液,待溶液稍微变蓝后,将剩余混合液在60min内滴加至烧瓶中,进行保温反应,反应时间为8h。
(4)将体系温度降低至40℃后,通过-2-氨基-2-甲基-1-丙醇(AMP95)将体系pH 值调节至7~8。
1.2.2 纯丙乳胶的制备
(1)在1L 的四口圆底烧瓶内依次放入15%反应性乳化剂SE-10N、非离子乳化剂LCN407 和20wt%去离子水。往圆底烧瓶内通入N2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在电动搅拌机的作用下使得所有原料混合均匀。
(2)将剩余的乳化剂、NaHCO3、H2O、所有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和硅烷偶联剂A151 制作成预乳液。
(3)在四口烧瓶内放入10%预乳液,然后将体系内温度提升至86℃,加入40%引发剂APS 水溶液反应至溶液呈现淡蓝色。
(4)在120min 内将剩余的预乳液和引发剂滴加至烧瓶中,保温反应120min 后将温度降低至常温状态,调节体系pH 值至8~9。
1.2.3 硅丙乳胶及膜的制备
(1)将制备的纯硅乳胶和纯丙乳胶倒入烧杯中,充分搅拌30min,使其混合均匀,得到共混性硅丙胶乳。
(2)通过四面涂布器在玻璃板上均匀涂抹厚度为100μm 的共混性硅丙胶乳,室温放置至其表干后放入电热烘箱内烘干,烘干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0℃和6h,得到玻璃板成膜。
(3)将乳胶滴入提前准备好的模具中,使其厚度维持在2~3mm 之间,室温放置至表面干燥后,在烘箱的作用下,60℃烘干6h,得到模具盒成膜。
1.2.4 水性涂料的制备
(1)在300mL 烧杯中放入100g 乳胶,依次加入成膜助剂和消泡剂,然后按照1∶1 的颜基比添加色浆,高速搅拌30min。
(2)放入流平助剂,继续高速分散10min。消泡处理后过滤,通过增稠剂增稠后,静置消泡,得到水性涂料。
1.3.1 固含量[5,6]与转化率[7]
1.3.2 凝胶量[8]
1.3.3 红外光谱分析测试 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观察材料在红外光谱上特征峰的变化,进而观察材料的内部结构变化。
1.3.4 粒径分析 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径仪对材料进行扫描后确定。
1.3.5 接触角 通过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乳胶膜接触角,进而对乳胶膜的疏水性进行表征。
1.3.6 热稳定性 通过热重分析仪对乳胶进行热力学分析。
1.3.7 其他基础性能
耐污性能 参照GB/T 9780-2005 进行测试[9,10]。
硬度 参照GB/T 6739-2006 进行测试[11,12]。
附着力 参照GB/T 9286-1998 进行测试[13]。
耐洗刷性 参照GB/T 9266-2009 进行测试[14,15]。
对比率 参照GB/T 23981.1 进行测试。
表1 为硅烷偶联剂对纯硅乳液性能的影响。
表1 硅烷偶联剂优化结果Tab.1 Optimization results of silane coupling agent
由表1 可见,选择P(D4-TEOS)为硅烷偶联剂时,粒径及PDI 较大,有漂油现象,且具备较差的稳定性。P(D4-A151)为硅烷偶联剂时,同样出现漂油现象。而以P(D4-A174)为硅烷偶联剂时,虽未出现漂油情况,但聚合初期快速反应,乳液快速变蓝。同时,体系内出现凝胶的情况。以上的变化说明了以单一种类为硅烷偶联剂时,无法达到理想的纯硅乳胶性能要求。因此,选择A174-TEOS 同时使用,弥补单一硅烷偶联剂的缺陷。结果表明,联合A174-TEOS作为硅烷偶联剂时,制备的纯硅乳胶无漂油和凝胶现象出现,储存稳定性大于60d,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此时,纯硅乳胶粒径和PDI 分别为124.8nm 和0.083。因此,选择A174-TEOS 为适合的硅烷偶联剂。
2.2.1 纯丙乳胶结构表征 图1 为聚丙乳胶红外光谱图。
图1 聚丙乳胶红外光谱Fig.1 Infrared spectral of polypropylene latex
由图1 可见,聚丙乳胶除了羰基(C=O)和-CH3、-CH2-的特征峰外,还可以观察到酰胺吸收峰和Si-C 特征峰。这说明内部发生了共聚反应。同时还能观察到Si-O-Si 特征峰的存在;这就代表着纯丙聚合物具备发生交联反应的能力,可形成三维交联结构的聚合物。
2.2.2 纯硅乳胶结构表征 图2 为纯硅乳胶红外光谱图。
由图2 可见,纯硅乳胶中同时存在Si-CH3中C-H 的吸收峰和Si-O-Si 的特征峰,这代表内部存在D4的开环聚合反应。同时,在1600cm-1处还可以观察到C=C 双键特征峰,这说明聚二甲基硅氧烷被成功封端。同时,在红外光谱中不存在-OH 特征峰,说明正硅酸乙酯在共聚物上成功连接,这也再次说明了聚合物链间有交联反应发生,形成了三维大分子交联结构。
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两种乳胶中均含有水解缩合的Si-OR 基团,因此,在成膜过程中,聚合物间硅氧烷会发生水解缩合反应,可以成功交联,且能有效减小两相分离几率。
2.2.3 两种乳胶的性能 表2 为制备的乳胶基础性能测试结果。
表2 乳胶性能测试Tab.2 Test results of latex performance
由表2 可见,实验结果得到的两种乳胶固含量与理论固含量较为接近,转化率均超过90%。但纯丙乳胶的转化率明显高于纯硅乳胶,这是因为有机硅乳胶主要反应为阳离子开环聚合,因此,反应速率较纯丙乳胶的自由基共聚反应更慢,因此,转化率相对较低。同时还能从表2 中观察到,两种乳胶均具备较稳定的聚合过程,纯丙聚合物凝胶量未达到1%,纯硅聚合物则不产生凝胶。在室温状态下放置60d后,乳胶状态稳定,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2.3.1 硅丙乳胶状态及凝胶量 纯硅乳胶(PSi)和纯丙乳胶(PA)比例对共混硅丙乳胶状态及凝胶量的影响见表3。
表3 共混硅丙乳胶状态Tab.3 State of blended silicone acrylic latex
由表3 可知,共混硅丙乳胶呈现出乳白泛蓝的状态。在11 种共混硅丙乳胶比例中,只有纯硅乳胶和纯丙乳胶比例为2∶8 时,制备的共混硅丙乳胶不产生凝胶,其余比例制备的共混硅丙乳胶均出现少量的凝胶。这可能是因为乳胶粒尺寸不同,相互混合后会破坏乳胶粒间原有的双电层稳定状态,削弱了乳胶粒间静电引力与斥力,因此,在机械搅拌的作用下,乳胶粒间的稳定性被破坏,乳胶粒碰撞产生凝胶[20]。硅丙比例为2∶8 时,乳胶粒具备较强的抵抗机械搅拌的能力,因此,制备的共混硅丙乳胶状态较为稳定,从状态考虑,选择适合的纯硅乳胶和纯丙乳胶比例为2∶8,此时共混硅丙乳胶实际固含量为47.3wt%。
2.3.2 粒径分析 图3 为乳胶粒径变化。
图3 粒径及PDI 测试结果Fig.3 Particle size and PDI test results
由图3 可见,体系内哪种乳胶含量越多,共混硅丙乳胶粒径就越靠近哪种乳胶。除比例为7∶3 时,硅丙乳胶PDI 超过了0.1 外,其余硅丙乳胶PDI 均低于0.1。这说明两种乳胶只是简单的物理混合,体系内不发生化学反应,且乳胶粒子不发生明显聚结。当纯硅乳胶和纯丙乳胶比例为2∶8 时,共混硅丙乳胶粒径为147.6nm。因此,选择适合的纯硅乳胶和纯丙乳胶配比为2∶8。
2.3.3 乳胶膜状态和接触角 对纯硅乳胶和纯丙乳胶比例为2∶8 时,制备的共混硅丙乳胶膜和接触角进行测试,结果见图4。
图4 状态及接触角测试结果Fig.4 State and contact angle test results
由图4 可见,该比例制备的硅丙乳胶膜接触角为102.9°,乳胶膜成膜性较好,并未出现缩孔现象,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效果。
2.3.4 热稳定性分析 图5 为热稳定分析结果。
图5 材料热稳定性分析Fig.5 Material thermal stability analysis
由图5(a)可见,在刚开始分解时,纯硅乳胶的分解温度相对较低,但在后续过程中热分解温度均高于其余两种乳胶;而共混硅丙乳胶的初始分解温度明显高于纯丙乳胶,这就说明了热稳定性大小为:纯硅乳胶>共混硅丙乳胶>纯丙乳胶。这是因为纯硅乳胶和共混硅丙乳胶中的Si-O 键能较纯丙乳胶C-O及C-C 键能大,因此,含有较多Si-O 的纯硅乳胶的热稳定最高,含有较少Si-O 的共混硅丙乳胶热稳定性次之,最差为不含有Si-O 的纯丙乳胶。由图5(b)可见,硅丙乳胶初始失重温度约为360℃,说明将其用于室内装饰时,不会因为热分解造成涂料性能下降。
2.4.1 耐污性能分析 以纯丙涂料为对比,对共混硅丙涂料的耐污性能进行分析,纯丙涂层经过污染后,涂层整体发黑,在清洗后仍旧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污染。而经污染的共混硅丙涂料经过清洗后,涂层颜色与未污染的涂层较为接近,表现出良好的耐污性能。
2.4.2 其他性能分析 表4 为硅丙涂料的综合性能。
表4 硅丙涂料的综合性能Tab.4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blended siliocone acrylic latex
由表4 可见,共混硅丙涂料的硬度等级为HB,附着力为0 级,耐污等级为1 级,耐水洗刷性超过10000 次,耐醇洗刷性超过1000 次,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纯丙涂料,可以在室内装饰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本实验制备的硅丙涂料表现出良好的耐污耐洗刷性能,可以在室内装饰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具体结论总结如下:
(1)联合A174-TEOS 作为硅烷偶联剂时,制备的纯硅乳胶无漂油和凝胶现象出现,储存稳定性大于60d,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2)两种乳胶中均含有水解缩合的Si-OR 基团和较稳定的聚合过程,因此,在成膜过程中,聚合物间硅氧烷会发生水解缩合反应,可以成功交联,且能有效减小两相分离几率。纯丙聚合物凝胶量未达到1%,纯硅聚合物则不产生凝胶。在室温状态下放置60d 后,乳胶状态稳定,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3)纯硅乳胶和纯丙乳胶最佳比例为2∶8 时,此时制备的共混硅丙乳胶稳定,乳胶膜成膜性较好,并未出现缩孔现象。
(4)共混硅丙涂料的硬度等级为HB,附着力为0 级,耐污等级为1 级,耐水洗刷性超过10000 次,耐醇洗刷性超过1000 次,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纯丙涂料,可以在室内装饰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