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方婷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福州有10.04万名残障人士,除此以外,还有不少老年人。倾斜5度的镜子、放大一倍的字体、一个电话后的导诊服务……文明见于细微处,福州特殊人群的需求正逐渐被看见。
倾斜5度的镜子
“十年前,要出门的话,我提前两个小时就不敢喝水,因为担心上厕所不方便。”13年来一直致力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小善公益创办人郭兵说,如今再也没有类似担忧,“因为现在在福州城区,几百米之内会有公共厕所,而且还配有无障碍卫生间。”
福州无障碍卫生间不仅是“有”,在福机新苑小区,无障碍公厕内安装的是向下倾斜5度的镜子,为什么?为了让坐轮椅的人也能照镜子,原来文明就在“5度”间。
类似细节比比皆是,例如电梯内,“低一点”的按键、“多一点”的盲文标识;商铺前,多坡化取代了多台阶……改动虽小,改变却很明显,更多行动障碍人士能够自主、安全、便利地出行和生活。
在新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无障碍设施建设”一章下列17条法规,占比最多。在福州,无障碍设施建设并非是“一时一点”的改变,而是一场恒久全面的“变革”。
2016年至2022年,福州改造提示盲道428处,105个既有居住区以及12所市属医院均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新建道路通达率100%,新建居住社区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设置率为100%。
今年是福建省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目前,福州在完成42个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样板项目基础上,还将打造24个样板项目,“以前,没有法律支撑,我们只能倡导,现在前方的路光明且明确,你只管坚定前进。”郭兵说。
放大一倍的字体
以往,说到特殊人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残障人士。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总则明确表示,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该法与你我都有关,尤其是老人。
69岁的福州市民杨巧玉准备出门,打开某打车软件,找到“助老打车”,点击“一键叫车”,1分钟不到,就叫到了一辆出租车。“不用盯着手机打字输目的地,只要上车后告诉司机一声,方便!”杨巧玉说。打车软件也被她调成了“长辈模式”,字放大一倍,更容易看清楚。
如何扫除特殊人群在数字时代中的信息交流障碍?福州做起技术与技能“加减法”。
在福州,老人出行不仅可以“一键叫车”,享受“大字体”长辈页面,还可以拨打95128约车服务电话热线,直接告知客服乘车地点和时间,简化了流程与步骤,让老人身处智能时代,也能便捷出行。
技术做减法,技能却要做加法。过去4年,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黄有安曾为3000多名老人上过智能手机培训课,“最初培训志愿者大多都是年轻人,但是逐渐发现老人间的‘传帮带’模式更高效。”黄有安说。
通过“传帮带”,福州智慧助老公益培训先后培训老年志愿者2024人,帮助至少2万名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10点钟课堂”适老服务惠及5000多名社区老人,实现主城区社区全覆盖……越來越多跨越“数字鸿沟”的实践在福州开花。
一个电话后的导诊服务
每个月,福州市橄榄树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林向荣都会去医院参加助盲服务,每次参加,他都深切地感受到“盲人看病的不容易”。
今年2月,福州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中医院等3家市属三甲公立医院推出“白衣天使爱心助盲服务”,盲人要看病,只要提前电话预约,就会有专门的护士或志愿者全程导诊。
设施升级的当下,无障碍社会服务水平该如何提高?“从真实需求出发”是根本,爱心助盲服务正是明证。近年来,福州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服务不断“升级加码”。
持续推进的市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项目,打造全程无障碍的残疾人康复、托养、教育、就业、医疗一体化的服务综合体,加强残疾人兜底保障,各类残障补贴实现全覆盖……更多特殊人群的需求被看见。
然而,还需要一种深层次的“看见”。“残障人士渴望单独出行,渴望社会更多接纳,渴望得到更多认可。”林向荣说,这是他在15年的志愿服务中听到的最多的声音。
如何在新法实施的契机下,联动社会各方搭建更多平台,引导残障人士走出家门、接触社会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看到福州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文明水平越来越高,林向荣对此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