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张全家福定格的幸福笑脸

2023-10-11 02:14谢七七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爹爹相框全家福

谢七七

“大爹,你稍微往左转一下身……”“一,二,三,笑一个!”伴随着“咔咔”的快门声,杨董清为一户傈僳族老乡拍下了他们的第一张全家福。九年间,他已经为2000多个家庭留下了幸福的团圆时刻。以他为原型的微电影《嘿!笑一笑》,还在云南网络公益节上展出。

90后小伙杨董清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在他小时候,家里五代同堂,有六十多口人生活在一起。爷爷生前一直惦记着要拍张全家福,可那时到城里不方便,家里也买不起相机。没能给爷爷拍一张全家福,成了杨董清心中最深的遗憾。

2014年,杨董清终于拥有了第一台相机。那年春节,村子里有朋友请他帮忙拍全家福。看到打扮隆重、紧张又郑重的朋友一家,他意识到,或许有些老人一辈子连张正式的照片也没拍过。想起自己的遗憾,他萌生了免费给老乡拍全家福的念头:“这是最需要我去做的事情,可以为更多人弥补人生的遗憾。”

于是,还在上大四的杨董清扛起相机、三脚架,从自己村开始,走上了“全家福公益摄”之路。山村道路狭窄,有些地方只能徒步前往。遇到雨天路更难走,他常常一步三滑,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饿了就吃口馒头,渴了喝口山泉,却从未想过退缩。

刚开始,有些村民心存顾虑,不知道什么是“公益摄影”,以为拍照还是要付费,一次次拒绝了他。杨董清没有气馁,而是找到村里说话有分量的董爹爹,表明初心:“我就是想帮爹爹妈妈们记录下团圆的一刻,让大家在节日的喜庆中接到第一张全家福。”听了他和爷爷的故事后,董爹爹被说服了,同意让他先在自己家拍一张全家福。得知真的不要钱就能拍照,其他村民也纷纷心动了。不过,有些老人因从未拍过照片,在面对镜头时很不自然,笑得有些僵硬。他就想办法先跟大家叙叙家常,聊聊村里的趣事,气氛轻松了,他就赶紧捕捉下最美好的一帧画面。

渐渐地,邻近村子里也有人邀请杨董清帮忙拍摄全家福了。木老元鄉大地村张文芹的女儿在外打工,有时好几年才能回来一趟。趁着今年春节一家人都在,他们也请来杨董清帮忙拍合照。为了拍好这张全家福,张文芹一家从老人到小孩都珍重地穿上民族服饰。鲜艳的长衫、斑斓的外褂、精美的手工绣帽,还有挺直的腰背,将仪式感拉满。杨董清仔细地调整机位,只听“咔嚓”一声快门声清脆地响起,这幸福的一刻也被永远定格。

整整一个春节假期,杨董清忙得没有时间走亲访友。每次拍完照片,他还要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冲洗、过塑、装框,再把照片送到各个村子。拿到照片的村民,都难掩欢喜地将照片挂在家里醒目的位置。张文芹从他手中接过照片时也笑得合不拢嘴:“我都61岁了,这还是我们一家人第一次在一起拍照咧!小伙子,谢谢你啦!”看着张妈妈眼里真诚的感激和满满的幸福,他的劲头也更足了。

此后每逢春节,当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回到云南各个村落时,杨董清也驮上100个相框、单反相机、便携打印机,开车驶过重重山路,走进保山市的多个村寨,为好不容易团聚的家庭拍摄一张全家福。每次,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二三,笑一笑!”

随着走过的村寨越来越多,杨董清开始琢磨着把“全家福公益摄”推得更远,为更多家庭定格美好瞬间。2021年4月30日,他和新加入的几个志愿者们开车拉着近1000个相框,穿越保山、大理、丽江、迪庆、怒江,跨越三千公里,探访11个民族村落。

“我们曾遇到过由傣族、傈僳族、白族、彝族、汉族5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拍下了70多人的全家福;也在苍山下洱海边,为精心装扮的纳西族老奶奶留下美丽的笑脸;还有热情好客的藏族同胞、搬进新居的怒江群众……”以前,杨董清觉得照相机很奢侈,现在却觉得团聚很奢侈。他带着便携打印机和相框,现场就能把纸质照片给到村民,让思念和牵挂也看得见、摸得着。

九年来,杨董清已经拍摄了一万张照片,记录了两千多个家庭的团圆。公益摄影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他愿意一直坚持做下去:“我要把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思念串起来,留下更多幸福的笑脸,将无数团圆都定格成永恒。”

(编辑 兔咪)

猜你喜欢
爹爹相框全家福
相框
老爹爹和酒
创意“全家福”诞生记
老爹日记
全家福
相框
沙滩相框
全家福
一纸财产协议化解“黄昏恋纠纷”
Water Supply Networks as Cyber-physical Systems and Controllability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