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烨 常 露 宋伟新
(1.无锡市水利发展和安全质量管理中心,江苏 无锡 214031;2.无锡市河湖治理和水资源管理中心,江苏 无锡 214031)
河湖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要素,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与人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水体类型。河湖的存在、供给,不仅是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还构成了水利事业与百姓福祉最紧密的贴合点。
无锡是江南水乡,也是江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密布的河湖水网和丰沛的水资源使无锡成为一座“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自2020年8月以来,无锡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市域美丽河湖建设攻坚行动,将开展美丽河湖三年行动作为推进美丽无锡建设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全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总结无锡深入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的实践成果,思考取得的成绩和存在不足,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是长江经济带中水网密度最大、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水生态环境需要,打造最美河湖水域岸线,筑牢美丽无锡生态基底,2020年8月22日,无锡市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无锡市“美丽河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2020—2022年)》,围绕“推窗见绿、开门亲水、移步进园”目标,对全市(含江阴、宜兴)所有河湖(含荡、塘)水域岸线,重点是太湖以及蠡湖、长广溪、贡湖湾、尚贤河、古运河、京杭大运河等城市重要河湖水域岸线及其3km范围内,通过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清除河湖水面垃圾杂物、治理河湖岸线违规行为、拆除河湖非法围网管桩、绿化美化河湖岸线景观、打击河湖“三无”船舶、系统整治河湖住家船舶、深入整治船舶码头环境、规范提升船舶运行管理、完善河湖岸线基础设施十大专项行动,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安全”的现代河网水系,彰显江南水乡自然山水之美、生态河湖之美、人文水韵之美。
2021年8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将京杭大运河、梁溪河(以下简称“两河”)整治提升作为“美丽河湖”行动的“一号工程”,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把“两河”整治提升作为“美丽河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统筹考虑防汛、航运、生态、文化、旅游、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高起点编制总体规划方案,全力打造造福于民的美丽河、幸福河。
2021年10月11日,无锡市“美丽河湖”“两河”整治提升工程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大运河无锡段、梁溪河“两河”整治提升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2年6月15日,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梁溪河整治提升工程示范段建设正式启动,“两河”整治提升工程迈出实质性步伐。
“美丽河湖”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将开展美丽河湖三年行动作为推进美丽无锡建设的重要抓手,凝心聚力、迅速行动、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20年9月,无锡市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美丽河湖”三年行动推进会,明确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围绕“推窗见绿、开门亲水、移步进园”目标,开展“美丽河湖”十大专项行动,全面打造“美丽河湖”“无锡样板”、展现无锡形象;市级各牵头部门迅速组建工作专班,落实专项行动方案,积极推动专项工作;各市(县、区)政府进行专题研究,细化本地区实施方案,迅速推进落实,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强化。自行动开展以来,无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15次检查“美丽河湖”行动推进情况或进行专题批示,并对京杭大运河、梁溪河整治开展专题调研,要求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建设“美丽河湖”。无锡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美丽河湖”行动工作汇报,进行专题研究;市政府分管领导经常开展现场调研、会议推进,逐一板块调研检查,专题督办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全市“美丽河湖”行动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a.抓专班条线推进。市级各牵头部门聚焦重点,真抓实干,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十大专项行动。各部门工作分工见表1。
表1 “美丽河湖”行动主要责任单位分工
b.抓板块责任落实。全市各地坚持流域与区域治理相结合,确保“美丽河湖”行动落地见效。各地区特色成效见表2。
表2 “美丽河湖”行动各地特色成效
c.抓全市协调联动。2020年年底,无锡市政府明确全市816条美丽河湖重点整治河道,依次组织开展河湖环境集中整治、船舶码头集中整治、河湖环境形象提升三个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月活动,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以综合发力引领环境提升。2022年持续深化,提标升级,全力打造816条美丽示范河湖,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打造大美水景。截至2023年7月,全市累计整治入河排污口5774处,清理水面岸坡垃圾杂物34.36万t,排查整治河湖岸线违规行为4988处,清理拆除非法围网管桩14186处,整治“三无”船舶3456艘,排查清理住家船舶466艘。
a.全面开展“两河”整治提升。市政府将京杭大运河、梁溪河整治提升作为“美丽河湖”行动的“一号工程”,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充分融合防汛、航运、生态、文化、旅游、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高起点编制总体规划方案,把“两河”整治提升作为美丽河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
b.深入推进太湖、蠡湖扮靓出新。
c.系统开展新一轮河道环境综合整治。2021年市政府出台《无锡市新一轮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水质达标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552条新一轮河道环境重点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成效初显,2021年底优Ⅲ类水比例达70%以上,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无锡围绕太湖、长江、京杭大运河和蠡湖、长广溪、古运河等城市重要水体以及群众身边的重点河湖,全力推进美丽示范河湖建设,2021年,全市共建成80条市级和64条区(镇)级美丽示范河湖,集中打造一批亮点,塑造一批示范,形成一批样板,全市河湖河容岸貌明显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各地示范样板河湖陆续出新,锡澄运河、大浦港、大寨河、九里河、万寿河、伯渎河、富安新河、六房上浜等一批景观别致、各具特色的“美丽河湖”成为新的“网红点”“打卡地”,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市水利局积极开展常态化督查,并督促市各专项行动牵头部门开展条线自查,全面推进“美丽河湖”行动。加强调查摸底,科学制定美丽河湖“红黑榜”评价标准,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对“美丽河湖”建设情况进行巡查巡飞、暗访抽查、综合测评。2021年共发布12期“美丽河湖”行动红黑榜,黑榜河道已全面完成整改。依托5G河长制管理平台,组织对与市级河长挂钩的重点河湖进行问题排查,形成任务清单逐级交办,并及时开展整改效果“回头看”工作,推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全市各级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发动,全面构建“政府牵头、属地负责、部门指导、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群众受益”的美丽河湖长效建设机制,营造良好氛围。无锡市人大、市政协积极建言献策,组织现场检查督导,并通过建议提案、人大河长制App、民主监督员等多渠道为美丽河湖建设出谋支招。省、市各主流媒体加大美丽河湖宣传报道,三年来,在市级以上媒体发布美丽河湖相关报道230余条;积极开展“为我身边的美丽河湖点赞”“美丽河湖、百河百景”“美河美影”主题影像赛等公众参与活动,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美丽河湖建设的热情高涨。美丽河湖行动获评2020年无锡市首届民心工程奖银奖和2021年全市第二届“民心工程奖”金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1]。加快推动无锡美丽河湖建设进程,对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无锡自开展美丽河湖行动以来,全市河湖水质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2年上半年,全市71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为95.8%,同比上升9.9个百分点;13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藻情为近年来最为平稳的一年;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河道水质优Ⅲ类比例达88.4%,全市816条美丽示范河湖中,需进行工程建设的466条河湖开工率(含已完工)为63%,超过时序进度。人民群众对优美水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分析美丽河湖建设的“无锡实践”和“无锡样板”,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经验。
美丽河湖建设作为全新概念,建设内容、重点、方法并无先例可循,有关政策的制定编发尤为关键。为此,无锡在美丽河湖建设过程中,由市水利局经过充分调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发布了《无锡市美丽幸福河湖评价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无锡市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南》规定了美丽幸福河湖术语与定义、评价原则、一般规定、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赋分方法、调查与监测、评价报告、后评价与持续改进等,用于指导无锡市境内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和评价工作;《指引》规定了无锡市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明确了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针对无锡市实际情况,《指南》明确了包括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长治久安、公众满意6项准则层、36个指标的具有无锡特色的美丽幸福河湖评价指标体系,制作了《美丽幸福河湖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指引》确立了无锡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基本原则。
a.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河湖建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2],进一步提升居民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b.生态优先。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持续改善和提升河湖生态环境质量。
c.系统治理。在保证防洪排涝、供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湖环境、生态、景观文化等功能的需要,全面系统治理河湖。
d.因地制宜。立足不同区域、不同等级河湖实际,因地制宜确定河湖管理保护目标和治理重点,精准施策,分类指导。
e.示范引领。着力打造能复制、可推广的美丽河湖建设典型,充分调动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指南》《指引》的出炉,为建设有无锡特色的美丽河湖提供了准绳,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
传统的河道管护主要围绕水面、岸坡等进行,美丽河湖的建设则要兼顾到河道两岸的景观、设施、生态、文化的全面融合管理[3]。无锡各地以美丽示范河湖建设为牵引,立足区域特点,挖掘特色元素,融合河湖治理、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教育科普等建设内容,美丽河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如宜兴市将美丽示范河湖建设与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农业工程统筹谋划,同步推进,整体改善沿河景观和环境面貌。锡山区以河长制工作和水文化为主线,以文化性、科普性、趣味性为特色,打造全市首个河长制主题公园。惠山区将美丽河湖行动纳入国土空间、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工作进行系统规划,让美丽河湖成为塑造城乡环境品牌、增长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滨湖区系统推进水生态环境修复、岸线景观塑造、历史文脉传承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美丽河湖“水地标”效应。新吴区因地制宜开展美丽河湖建设,结合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美丽河湖和乡村特色庭院相得益彰。通过一批美丽示范河湖的创建,初步发挥了以点带面、以条段带流域的效果,为无锡全市域美丽河湖建设提供了示范参考。
市级“红黑榜”等督导机制建立后,各区(县)也层层传导压力,推进工作落实。如江阴制定《江阴市美丽河湖行动考核细则(试行)》,构建“红黑榜”、约谈问责和资金奖罚等机制,定期宣传一批典型示范河道,曝光一批问题河道,公布河长姓名和职务等相关信息,同步在政务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公示。“红黑榜”测评结果还与资金奖罚挂钩,通过“赏优罚劣”,有力促进了美丽河湖建设责任的压紧压实。曝光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在整改期间,很多河道不仅仅是单一的补缺,往往会“举一反三”,全面提升河湖水域生态环境。以锡山区群合联河为例,自美丽河湖行动启动后,当地对河道的水质、岸线进行整治,但整治后存在重建轻管、长效管护不到位的问题,导致水质不稳定,并“荣登”第一期“黑榜河道”。为此,2021年下半年开始,当地借助村民网格员、信息员等群众力量参与河道治理,同时,在养护期满后,委托第三方专业团队对岸线绿化等方面实行精细化长效管护。从全市2022年上半年测评以及“黑榜河道”“回头看”情况来看,“红榜河道”稳定在高分的同时,2021年的89条“黑榜河道”也已实现“逆袭”蜕变——其中部分河道实现“黑”转“红”,另有部分河道则是从“差生”跃升为“优等生”,最低成绩也在80分以上,与满分“红榜河道”差距缩至10多分。
无锡在美丽河湖的具体实践中,持续加强关键科技攻关、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河湖环境整治和运行维护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
a.搭建智慧管理平台,以信息化促进河湖“管理+养护”高效化、智能化、可视化,建立“网上巡、水面查、陆地堵、空中飞”的立体化、智能化防控体系。如采用卫星遥感比对、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全面巡查掌握水域岸线动态情况,及时发现河湖水域垃圾杂物集聚和岸线违规行为,落实人员、设备、举措及时清理,集中整治。专业的无人机设备用更广阔的视野、更精细的角度巡查河湖,使无人机“天眼”成为人工巡河的有益补充。
b.引入海绵城市元素,增加钢筋水泥城市的生态“体质”。如经开区清水河(小溪港西侧)综合整治项目,将全域海绵元素化,全面采用了雨水花园、植被缓坡带、植草沟、生物滞留池、雨水湿地等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在下雨时可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可以将蓄存的水用于植物浇灌或河道生态补水。自该项目建成以来,清水河(小溪港西侧)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园内绿化植物全部采用收集的雨水浇灌,在保证河道水质的同时,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c.凸显群众可见可感的“智慧水利”,如滨湖区推广应用的“水精灵”,是一种水环境实时监测机器人,可以24小时实时监测河道内水质各项指标及水位、水温等情况,当相关数据出现低于Ⅲ类水指标或安全水位等异常情况,系统会发出警报。打开“水精灵”巡河开关,还可以“远程巡河”,对于相关问题能够及时发现、溯源、整改。同时,配套的“二维码”让监测数据完全公开、透明,便于公众监督、参与河道治理工作,形成社会共治合力。
虽然无锡的“美丽河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对照新时期治水工作标准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水环境质量依然是无锡高质量发展中的一块短板。一是部分河道水质出现波动,部分断面水质连续下滑,甚至有的河道存在返黑现象。二是河湖治理标本兼治不到位。治标工作多,治本措施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部分“美丽河湖”示范性欠缺。治理方案系统性不强,水体感官效果不佳,距离美丽河湖建设标准尚有不小差距。四是治水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基层河长履职流于形式,区域板块工作力度与治理成效不平衡,部门合力治水不到位,考核奖惩机制不完善,较大程度影响了全市河湖治理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河湖治理工作千头万绪,牵涉面广、投入量大,只有充分调动各级党政组织和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才能不断开创无锡美丽河湖建设新局面。
a.强化组织领导。紧扣河长制工作新形势、新内容、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县、区)和镇(街道)高质量考核内容和河长履职考核清单,完善河长办、美丽河湖办成员单位协商联动机制,深入推进联合河长制,强化交界河湖的联防联治。
b.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政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研发河湖生态清淤、生态修复、蓝藻高效打捞、淤泥藻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河湖治理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认真总结一批实践检验成效明显的河湖治理典型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河湖治理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提升全市河道水质环境。
c.强化资金统筹。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多轮驱动,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方面,各级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用好各项专项资金;另一方面,加快构建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充分发挥市场融资作用、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河湖治理投融资机制。
d.严格督导考核。探索推动部门联合督查、进驻式督导和区域间交叉互查等工作模式,不断完善督导检查机制。加强日常检查和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生态补偿、财政补助资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