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医疗游戏辅导”品牌

2023-10-11 11:51:46郭潇雅
中国医院院长 2023年19期
关键词:辅导医疗患儿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多年来,吉大一院为住院儿童提供游戏化的服务模式,打造了“医疗游戏辅导”这个新的医院品牌。

95%

美国118 家医院调查显示,95%的医院拥有游戏辅导师。

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近年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小儿血液科以游戏为载体,以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及基于证据的儿童医疗游戏实践方法学为主线,在“六一”儿童节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开展医疗游戏辅导活动,传播医疗科学知识,诸如“我爱我的牙齿”“我是小医护”“科学大爆炸”“手工小能手”“描描画画”“汤圆的旅程”等。

而在吉大一院小儿肿瘤科病房,护士通过人体拼图玩具,向家长及小朋友们介绍人体的各种器官、常见的儿童肿瘤类型及发生部位,让小朋友们熟悉自己的身体,从小建立和培养科学防癌抗癌的意识。对于腰穿、骨穿、PICC置管等有创操作,利用绘本阅读、角色体验和互换、情景模拟等方式,让患儿了解治疗过程和治疗感受,降低信息不对等导致的焦虑。

2018年,吉大一院在一个通过游戏和运动促进困境儿童发展的国际公益组织的支持下,将医疗游戏辅导项目引入医院,成立了全国综合医院内首家“儿童医疗游戏辅导基地”。一方面,邀请专业讲师团队进行为期1年、2个阶段、12个主题的医疗游戏辅导员系统化课程培训;另一方面,开展儿童医疗游戏辅导活动,共同关注儿童福利、儿童发展及病童的特殊需求,提高住院儿童的适应性。

目前,吉大一院的医疗游戏辅导已经拓展至门诊、日间诊所、社区医院、慢性病患儿收容所、康复理疗中心、口腔诊所,甚至临终关怀、舒缓治疗等各个领域,涉及骨科、新生儿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等许多学科,深受患儿和家长的欢迎,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医疗游戏让孩子大开眼界,住院也不再害怕了,感谢暖心的吉大一院!”

紧跟国际趋势

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数据显示,80%的儿童在接受住院治疗后表现出消极变化,54%的儿童在出院2周后仍有消极行为,20%的儿童消极行为持续到6个月。

“医疗游戏辅导”泛指“儿童医疗游戏辅导”(Child Life),是指由经过培训并认证的儿童医疗辅导师,为就医的婴儿、儿童、青少年和家庭提供以循证为基础的发展性干预措施,如治疗性游戏、心理准备和健康教育等,从而帮助患儿及家长应对因疾病和治疗所带来的压力。大量研究及实践数据显示,通过医疗游戏辅导,可明显减轻就医儿童在医疗活动中的焦虑、恐惧和疼痛感,降低身体负面反应,稳定就医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虹彦介绍,1922年,美国密歇根州的Mott儿童医院建立了最早的儿童医疗游戏辅导项目。1955年,美国儿童医疗游戏辅导职业协会(Association of Child Life Professionals,ACLP)将医疗游戏辅导项目推向了全球。20世纪70~80年代,医疗游戏辅导得到了迅速发展,至今北美已有470多个医疗组织,设有儿童医疗游戏辅导基地。

除美国外,英国、日本、菲律宾、新西兰、澳大利亚、塞尔维亚、科威特等24个国家也有类似的“Child Life”组织。如英国,1975年成立了“国家医院游戏工作人员协会”,并于1981年成为国际医院游戏联络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在芬兰,1980年设立了医院小儿科专用游戏区域,改进门诊与住院儿童的治疗流程。

如今,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医院已配备了与医疗游戏辅导相关的专职岗位,推进其专业化、职业化和正规化。如美国的“儿童生活专家”、瑞典的“住院游戏治疗专家”、英国的“医院游戏指导师”等。医疗游戏辅导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优质儿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很多地方将医疗游戏辅导,直接作为评估医院儿科水平的标准之一。但在国内,医疗游戏辅导仍处于探索初期,缺乏标准、规范和流程,也没有相关行业组织。

为了紧跟医疗游戏辅导国际发展趋势,吉大一院在5年前引进了该服务项目,并成立了全国综合医院内首家“儿童医疗游戏辅导基地”。李虹彦告诉记者,基地墙面上绘制、张贴了患儿喜欢的卡通图案,室内以暖色调色彩为主。基地内配有符合各个年龄段患儿需求的物品,如各种玩具、书籍、影像资料、棋类游戏、电子游戏、手工材料、绘画颜料等。医疗游戏辅导项目属于志愿服务,免费为患儿提供。

同时,医院制定了医疗游戏辅导的“人员管理及职责”“活动室管理制度”“活动开展流程”等制度规范,例如要求在病房内开展游戏服务,必须由科护士长和病房护士长统筹安排,各科室按照活动计划开展,根据计划合理制定游戏服务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志愿者参与的人数、志愿者培训等;开展大型游戏活动时,须有前期的筹备方案及应急预案,并积极与医院相关部门协作,在保障患儿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活动。

开发游戏场景

平台搭建好了,制度制定好了,如何结合我国传统,开发适合本土儿童的游戏包?成为吉大一院面临的新问题。

儿童医疗游戏辅导基地正在开展活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殷欣对记者说,医院广泛调研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行为特点及需求,结合我国患儿及家长的反馈,逐渐掌握了儿童游戏的分类及实施方法。调研组认为,“医患沟通方法与技巧”是开发适合本土儿童游戏包的关键,游戏包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开发。

首先是医疗想象游戏。通过模拟感受医疗服务场景,降低对医疗用品的恐惧,澄清对疾病不正确认知,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熟悉感。如医用仪器、仿真玩具、儿童打针套餐、术前宣教支具娃娃、住院闯关飞行棋盘等。

其次是注意力分散游戏。在进行打针等有创操作时,利用摇铃、故事机、IPAD等工具,促使儿童分散注意力,降低恐惧感和疼痛感。如医护人员在实施静脉穿刺、动静脉采血、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腰椎穿刺、肾脏穿刺等创伤性操作、检查或手术时,用游戏分散注意力,并在事后开展心理安抚性游戏。

再次是社会性发展主题团体游戏。通过建立社交网络,进行幼儿状况评估,分享医疗经验和表达情绪,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如过家家、团队表演等。

以上述理论为指导,近年来吉大一院先后开发了模拟医疗场景与角色扮演的4个游戏包。

一是分散注意力游戏包,适用地点为采血室或输液室,适用人群为0~6岁的患儿,内含手偶、指偶、捏捏叫、摇铃等玩具。该游戏利用手偶、指偶等玩具,进行故事表演或发出声响,或者摇晃色彩丰富的玩具,在患儿打针或采血之前的瞬间,分散其注意力,帮助患儿从医疗情境中转移出来,降低有创治疗过程带来的疼痛感和焦虑感,提高患儿对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减少重新穿刺概率。

二是认识身体游戏包,内含道具包括羊毛毡内脏图片、卡通T恤衫及辅助工具等。其目的在于帮助患儿认识身体部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根据患儿的年龄,设置游戏难度和疾病知识点等内容。

三是我是小医生游戏包,内含的道具为小熊娃娃、听诊器、针筒、输液器、留置针、胶布等常见医疗用具,根据患儿即将经历的诊疗过程,选择相应的道具,帮助患儿及其父母在认知和心理上做好准备,提高配合度。

四是陪伴游戏包,道具为故事机,内设儿童喜爱的歌曲和故事,歌曲有小苹果、小兔子乖乖、虫儿飞、一同去郊游、两只老虎等;故事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小猪佩奇、米奇妙妙屋、拇指姑娘等。另还配备辅助道具,包括表扬患儿的贴纸和印章、科室制作的奖状、益智小玩具等,主要用于辅助儿童医疗游戏的实施。

殷欣说道,游戏是儿童应对挫折、失败和痛苦的最自然释放压力的方式。吉大一院开发的这些游戏包,应用于血液疾病、重症肺炎、缺铁性贫血、癌症及围手术期等疾病中,促进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正常心理发育,矫正了各年龄段儿童的行为,对难以应对压力性环境的儿童,具有明显降低焦虑水平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吉大一院医疗游戏辅导团队由1 名负责人、1 名组长、10 名组员构成,负责联络医患、开展活动、物资管理等。

践行社会责任

除了游戏辅助治疗外,儿童医疗游戏辅导基地还积极开展科普讲解、义诊、家庭访视等活动,充分践行社会责任。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护理教研室主任郭放介绍,在冬季流感来临之际,为了使患儿更多了解甲流及做好预防,志愿者在基地细致地讲解甲流的症状,与感冒的区别、预防和治疗;在世界防治结核日,志愿者举办了以“远离结核,护佑儿童健康”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在世界哮喘日,志愿者针对呼吸科住院患儿,举办了以“全面关爱每一位哮喘患者”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在世界睡眠日,志愿者举办了“良好睡眠,健康之源”主题科普活动,希望小患儿们每天可以“多睡一小时”,关注自身健康,提高睡眠质量。

新冠疫情期间,志愿者为患儿进行体格测量、营养、发育及心理行为评估,开通“一对一”训练课程及线上指导,采用个性化备课和视频通话的方式,对家长及儿童进行线上科普指导。同时,志愿者走进社区家庭,对儿童生长发育现状进行评估,组织开展喂养和康复指导,还为孩子们准备了温馨的礼物,和家庭成员一起开展游戏辅导。

对于罹患恶性肿瘤的儿童,由于治疗周期长,很多患儿不得不面临辍学,离开校园,离开同学们,他们非常渴望与同龄的孩子们有更多的交流和陪伴。为此,医疗游戏辅导基地志愿者联合医院社工部,开展病房学校和艺术课堂,每周定期举办小组活动,通过集体游戏,让患儿与同伴相互认识,促进同伴交流,提高患儿社会交流技能。

目前,吉大一院13个科室中有30余位护士已成为儿童医疗游戏辅导志愿者,他们在专业医疗游戏辅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幼儿心理发育成长的不同阶段需求订制个性化服务,使反复住院、长期住院以及门诊就诊的患儿都能享受游戏的快乐,累计约有4000余名患儿及家庭受益,使得医疗游戏辅导项目得以有效推广。

郭放认为,医疗游戏辅导对患儿而言,减轻了就医恐惧,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提升了患儿及家属就医体验;对医护人员而言,丰富了医护人员照护技巧,全面提升患儿照护能力,构建了和谐就医环境;对医院而言,提高了医院人文关怀软实力,打造了特色儿童游戏辅助治疗的有益样板和示范案例,社会效益凸显。

李虹彦表示,下一步,儿童医疗游戏辅导基地将持续开发具有科室特色的游戏素材资源,将游戏治疗服务纳入医院护理系统中,从游戏治疗视角开展循证研究,充分验证“‘医一护—家’一体化儿童医疗游戏辅导项目对提高住院患儿心理健康、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实践效果,以期帮助患儿更好地度过治疗期,提升医疗温度及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辅导医疗患儿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1:00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中国卫生(2015年12期)2015-11-10 05:13:24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什么是医疗告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6期)2009-07-24 14:38:00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9期)2009-07-24 14:36:4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