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丽,姚一韵,冯紫阳,白昱,吴得海
1.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医务科,甘肃兰州 730000;2.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3.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
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是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有效融合和相互支持能更好地落实防治任务[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共同构成的医疗服务体系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也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018 年甘肃省率先推行全医疗体系“医防一体”的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包括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教育为基础逐步扩展疾控子系统和双向转诊等项目。在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医疗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防融合体系建设背景下,依托甘肃省“医防一体”远程医学信息平台2019—2022年全省运行数据建立数据库,调研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机构的医疗需求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需求,为医防融合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对策[3]。现报道如下。
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医防一体”远程医学信息平台2019—2022 年运行数据及访谈调研数据。
依托甘肃省远程医学信息平台14 个市(州)纳入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和妇幼保健院(所、站),分析其运行情况和医疗需求,电话访谈的方式了解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需求。
采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
甘肃省下辖14 个市(州)基层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妇幼保健院(所))]均已纳入平台,共布点937 家,开展166家,占比为17.72%。见表1。
表1 甘肃省“医防一体”远程医学信息平台14 个市(州)布点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情况(n)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需求前5 名依次是内科、外科、康复医学专业与理疗、神经病和影医学专业与核医专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需求前五名依次是妇产科、内科、神经病、中医和外科专业。见表2。
乡村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和妇幼保健院(所、站)为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医疗机构,通过调研发现主要需求是通过系统性培训提升首诊、延续性诊疗、慢病患者优化诊疗方案以及妇幼保健能力。见表3。
表3 布点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体制机制,狠抓政策落实,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形成了由国家、省、市、县4 级疾控中心和各类专病防治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构成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4]。基层与各级医疗机构按照医改要求,组建医防融合管理基本单元,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联动机制,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5]。
甘肃省率先在14 个市(州)建立“医防一体”的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因甘肃省经济发展条件、地形地貌、医疗经费投入、基层卫生资源配置[6]、人力资源教育和资质不足、乡村医生的老龄化和流失以及卫生信息和技术系统的碎片化等原因限制[7],需要政府加强持续性投入,持续优化平台以促进各医防融合管理单元医疗网络的信息融合,积极推动各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8],为基层医防融合管理、信息共享、远程服务提供支撑条件[9]。促进以预防为特点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以临床治疗为特点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结合[10],使远程医疗在医防融合中充分发挥服务效能,助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本研究表明,因服务群体和专业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在平台开展的工作较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多;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需求是与慢性疾病相关的内科专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则是妇产科专业;日常以基本公卫服务为主要业务,检查检验仪器等硬件配置、首诊和延续性治疗能力及系统性培训情况,持续建设慢病患者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应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服务群体差异性、对医学专业需求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作为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方向,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不出县”,疑难复杂转上级医院的新型医疗体系[11]。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联合省级教学医院持续扩容远程教育内容,以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为主题,以线上教学的方式为基层提供医疗技术支持、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疾病诊疗能力、传染病监测和识别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医防融合的综合能力[12],促进甘肃省医防结合向纵深发展[13]。为群众提供医防融合、综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的健康保健模式[14],发挥健康守门人的效能价值[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