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成长路径与未来展望

2023-10-11 01:42吴保林龙海军教授
财会月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成长期企业家研究

吴保林,龙海军(教授)

一、引言

基于经典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成长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阶段。由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关键要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杨忠等,2007),因此本文围绕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成长期企业的成长问题展开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这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解决“卡脖子”难题的重要举措。“专精特新”企业兼具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以及新颖化等特征(毛军权和敦帅,2023),成长机会多,具有成长期企业的典型特征。国内学术界聚焦成长期企业成长的研究较少且较为零散,已有研究集中于政策、平台、技术等单一因素与成长期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江胜名等,2022),而对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成长路径等研究存在较大不足,理论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综上,系统探究包括“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及其成长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根据已有研究线索,深入探讨成长期企业成长的深层次、全方位内涵,运用“要素—行为”分析框架构建了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次模型,系统梳理不同层次成长期企业影响因素间的潜在联系,分析成长期企业不同成长维度与不同层面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整合形成了成长期企业成长路径分析图。最后,回归到“要素—行为”与企业成长模式的主要研究思路,探究数字技术与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要素之间的潜在联系,寻找成长期企业成长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以下三点:第一,从企业生命周期演化与企业成长的交叉视角切入,研究成长期企业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研究现状,整合关于企业成长机制方面的研究,归纳了成长期企业成长的不同维度。第二,打破了单一维度衡量企业成长的研究模式,整理已有关于影响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多个关键因素,结合“要素—行为”这一研究思路,运用动态视角的研究方式从企业生态、企业、企业家三个层面构建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机制模型,丰富了已有文献中关于影响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关键性因素的研究,更加系统全面地呈现了当下企业成长研究领域中的学术焦点与关键议题。第三,通过总结、归纳各个因素对企业生成发展的影响程度与方式,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于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差异化维度,形成了成长期企业成长路径分析框架,为整合企业成长研究领域不同学者的分散观点、界定成长期企业成长研究边界以及更广泛地拓展新理论提供了思路与基础。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概括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为数据源,以成长期企业成长为主题词,将来源类型限定为SSCI/CSSCI/CSCD/核心期刊进行检索。其中,成长期企业关键词包括成长期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企业生命周期等,成长关键词包括成长、发展、扩张等。通过“成长期企业+成长”“成长期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企业生命周期+成长”“企业生命周期+发展”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英文文献的主题词与中文文献一致,共检索到209篇文献。排除不相关文献后,最终得到2012 ~2022 年有关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与路径方面的137 篇中文CSSCI文献与19篇英文SSCI文献。如图1所示,关于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与路径方面的研究在2019年以前主要呈下降趋势,在2020年以后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

图1 研究样本文献年份分布

(二)研究概括

自20 世纪80 年代Gartner 等外国学者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发表之后,企业生成发展方面的研究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理论探索期。长期的理论探索表明,企业生成与发展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容易,其涉及层面与深度致使企业领域的研究无法单独与其他学科划分出明确的边界,无论是对企业家特质的挖掘还是对企业生态系统的探究,都要交叉整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去分析企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学者们正试图将理论探索的成果应用于企业发展过程,结合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找企业成长所共有的一般规律。根据已有关于成长期企业成长方面研究的文献来看,主要围绕着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和成长期企业的成长路径两大主题展开。如图2 所示,成长期企业成长的研究中有将近六成(共83篇)围绕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展开,三成左右(共45篇)围绕成长期企业成长路径展开。

图2 成长期企业成长研究主题

图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不同发展阶段

归纳整合与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层面相关的文献可知,这方面的研究较为零散,多以单一因素与成长期企业绩效之间的联系展开,缺乏关于成长期企业成长内涵方面的系统化梳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关系复杂,未形成有机协调的成长体系。基于此,本文统合了与成长期企业成长内涵相关的理论研究,整合出成长期企业不同层次的成长维度,系统定义了成长期企业的成长。另外,结合创业研究方向的动态研究视角,从企业生态、企业以及企业家三个层面分析影响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因素,构筑了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三层次模型,整合了现有关于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方面的分散式研究。

总结和分析企业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模式及规律,创建成长期企业成长发展的路径图。关于成长期企业成长路径方面的研究主要以资源基础观为主,相较于新创企业,成长期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竞争优势(祝振铎和李新春,2016)。因此,提升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增强市场进入能力是成长期企业成长的第一条路径。另外,企业的成长过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根植性”,其成长的驱动因素因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制度状况、文化与观念方面的差异而不同(刘振等,2014)。根据外部环境差异与企业家特质,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的发展战略进行成长是成长期企业成长的第二条路径。另外,随着成长期企业外部环境的剧烈变革,提升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以搭建学习型组织也是成长期企业适应时代的一条成长路径。

三、“要素—行为”分析框架下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本文旨在遵循“要素—行为”研究思路探究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要素—行为”研究思路是指通过溯源的方式找寻某一行为产生所需要的特定要素,并通过分析不同要素间的潜在联系构建理论框架的研究分析方法。基于现有研究中关于成长期企业及其成长内涵的差异化界定方式,本文对已有的相关主题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整合不同学者关于成长期企业及其成长内涵界定方面的观点,归纳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成长期企业及其成长的界定标准,并运用“要素—行为”分析框架搭建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

(一)成长期企业及其成长的内涵

“成长期企业”一词最早起源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任何企业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发展阶段。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历史则更加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外国学者Haire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一词,其认为企业的发展与生物体的成长曲线相一致。在20世纪60 ~70年代这一时期,学者们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更加系统的研究,Gardner(1965)得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独有的几个特点。后来,随着运用模型解释理论研究方法的逐渐盛行,大量学者开始构建企业的成长模型并用其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其中Adizes(1979)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至此,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演进与发展在外国学者的努力推动下已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在20 世纪90 年代至21 世纪初,我国学者在西方已有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成长路径,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与改进。李业(2000)结合已有研究并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四阶段的划分得到认可和推广,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现金流组合,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21 世纪初以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仍在不断地发展与演进,只不过研究重点已从最初的“生命周期”转变为“企业成长”。

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发展阶段可知,企业在其成长道路上是不断发展演进的。成长期企业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的,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不仅会受到企业自身内部条件的限制,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专家、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学者们关于成长期企业的界定方法可以分为定性测度和定量测度。定性测度是指根据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关键性因素对企业所处的阶段进行划分;而定量测度是指根据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结果来判断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其中根据判断指标数量的多少,定量测量又可以划分为单一变量测度、综合指标测度以及现金流组合法,具体见表1。

表1 成长期企业的定义及测度方法

关于如何界定成长期企业成长这一问题,已有研究主要参考企业成长的多维度界定方式。我国关于企业成长的界定问题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部分学者从量变与质变这一哲学唯物辩证发展观视角分析企业的成长问题。显然,量变(企业的规模)与质变(企业的结构)都是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长方式之一,企业成长过程中量的扩大是发生质的飞跃的基础和前提,企业成长过程中质的飞跃会带动企业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量的扩张,两者在企业的成长进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企业成长方面的探究虽日益增多,但关于企业成长与发展方面的学术研究仍呈放射式扩张,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论架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包括“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成长期企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关于如何界定成长期企业的成长问题再次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张劲松和张含笑(2021)指出,我国成长期企业成长普遍存在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之间的“缺口”现象。成长期企业的成长不仅表现在企业的市场准入水平、规模扩张能力和生产运营规划上,还表现在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技术创新水平等方面的提升上(翁士增和高神骏,2020),具体见表2。

表2 有关企业成长的内涵解读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成长期企业的成长是指成长期企业在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如制度环境、技术环境等)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组织机构、有效配置资源和能力、打造自身核心竞争优势,进而提升自身在组织学习、技术创新、生产运营等方面的能力的过程。

(二)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通过梳理关于成长期企业成长研究方向的现有文献可知,影响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因素可以根据研究要素与研究范围进行分类,而现有关于成长期企业成长方面的研究多围绕单一影响因素与成长期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展开,全面系统地探究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围绕成长期企业成长这一本质问题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合,遵循“要素—行为”与企业生成发展模式的研究思路,交叉运用研究要素与研究范围的分类方法,搭建了企业生态、企业以及企业家三层次模型,系统全面地分析成长期企业成长过程中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探究不同层面要素之间的潜在联系,具体情况见图4。

图4 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整合框架

1.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全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Pawitan 和Nawangpalupi,2017),潜移默化地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根据国外学者Hébert 和Link(1989)的研究,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探讨可以分为三个学派,包括强调创新精神的德国学派、注重企业家风险承担与冒险精神的芝加哥学派以及关注企业家机会识别能力的奥地利学派。不论是何种学派的经典理论,都能彰显企业家精神对于成长期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例如:李兰等(2023)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家队伍30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后发现,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精神资源,亦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路军等(2023)认为,企业家精神对企业风险承担倾向、长期决策视野以及资源获取能力均有积极影响。另外,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持续突破、创新的文化价值观(高波和黄婷婷,2023),虽受制于企业家个人特质的阶段水平,却也能够直接作用于企业的认知层面,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因此,企业家精神是成长期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借助企业认知层面的悄然变化,可以提升成长期企业资源获取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从而为成长期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企业家特质。从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微观层面来看,企业家是成长期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其在经营企业核心业务时的不同选择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Achtenhagen 等,2017)。现有研究证实,企业家的个人特质(包括年龄、教育背景、能力等)与企业的成长密切相关。比如:魏江和焦豪(2007)通过探究企业家学习能力与企业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企业家经过生成变异、内部选择、复制和制度化四个阶段,作用于企业的动态能力,促进企业的未来成长;尹剑锋等(2017)通过探究企业家认知能力成长过程,得出企业家认知能力的提升可以带动企业实现顺势成长;贾旭东和解志文(2023)通过运用质性研究的程序与方法,探究出企业家核心能力的五个维度与实际作用途径。以上研究均揭示了企业家个人能力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微妙关系,不同程度地阐释了企业家与成长期企业成长之间的作用机制,拓展了成长期企业成长的研究,丰富了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因果链条。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企业家特质与成长期企业的认知与行为存在一定联系,企业家个人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成长期企业转变发展方向,促进成长期企业在不同维度获得成长。

3.企业网络。从成长期企业成长的中观层面来看,企业网络的合理构建有助于成长期企业能力的提升,带动成长期企业的进一步发展(Ayegba 和Lin,2020)。企业网络是指不同企业间为了共同的利益/目标而形成的具有一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企业间联合体。企业网络方面的研究主要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成熟与应用,早期关于企业网络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企业网络的构建、结构等方面的议题,对企业网络的探究层次较浅。随着企业网络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关于企业网络方面的研究亦逐步深入,开始探究企业网络对于成长期企业成长的深层次、多维度的作用。例如:郑琼洁和戴靓(2022)以江苏省为例,分析成长期企业网络发展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并据此提出了关于企业布局、区域发展的政策建议;侯光文和高晨曦(2022)通过调查陕西省的部分企业,得出企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全面、系统的企业网络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原材料的供应来源,提升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拓宽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增强企业的应对风险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成长期企业的生产运营、组织规模等维度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企业资源。一切企业活动的开展均离不开企业资源,成长期企业的资源获取与分配能力事关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汪忠等,2019)。多数成长期企业无法避免企业处于资源约束状态,企业资源的获取与分配关系着成长期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关键企业资源的获取方式与企业的动态能力相联系,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的成长(郭卫东和侯俊霞,2021)。其中,融资约束与技术效率在成长期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最为显著(王金秋等,2019)。一般来说,成长期企业处于企业生命周期中的黄金阶段,是企业成长速度最快的时期,需要全方位提升企业的能力,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力量。资金短缺是成长期企业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成长期企业具备一定的筹资能力,但由于成长期企业存在规模不经济、经营业务分散等问题,致使其陷入困境。另外,成长期企业对于产品生产技术的路径依赖也会导致企业无法实现快速成长。除此之外,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成长期企业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成长(谢如欢,2021)。成长期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企业关键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企业关键资源的分配取决于企业资源的获取形式。因此,成长期企业需在资源约束的情境下,实现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助推成长期企业实现高质量的成长。

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成长期企业的成长具有指导性的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企业的内部员工不断完成组织目标,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Ojo,2010)。企业文化与成长期企业内部的关系处理、工作氛围、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企业文化会影响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处理方式,塑造员工对于所处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组织的共同看法(Jarratt和O'Neill,2002)。另外,不同的企业文化类型会引导企业走向不同的发展方向,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形成开放、包容等价值导向,通过结合创新导向的激励机制共同推进成长期企业的成长(丁宇,2020)。除此之外,企业文化还会作用于成长期企业的资源,进而推动成长期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例如:秦德智等(2015)从企业资源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企业文化—企业资源—技术创新能力”理论模型,并提出了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技术层面成长的现实路径;张玉明和刘德胜(2010)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样本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发现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状况,而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发展潜力、生存状态正相关。

6.企业战略与发展。从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整体视角来看,成长期企业的战略选择与企业家的个人特质、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密不可分。成长期企业成长方式的战略选择与企业家以及高层管理者的内部决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企业内部高层人员在利用自身资源帮助企业进行战略选择时,偏好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企业战略,而不同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会降低企业战略选择的质量和效率(郑丽和陈志军,2018)。除此之外,合理地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亦有助于成长期企业选择正确的企业战略,推动成长期企业的快速成长。宋建波和谢梦园(2022)通过研究成长期企业所处行业的战略差异性,认为成长期企业的战略差异性会作用于公司的融资约束路径,从而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因此,正确处理成长期企业的战略选择问题,对成长期企业的未来成长意义重大。

以动态视角来看,成长期企业的战略选择与企业家以及管理人员的利益选择相联系,不同的利益选择会导致不同的企业行为,从而作用于企业战略的选择与发展(郑丽和陈志军,2018);不同的战略选择也会反作用于企业,致使成长期企业产生不同的企业行为。另外,成长期企业对行业状况的分析也会影响成长期企业的战略选择,外部行业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企业进行相应的战略选择与变革。成长期企业的战略制定与变革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成长路径,正确的企业成长战略能够帮助企业化解内部矛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成长。

7.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企业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其对成长期企业成长的作用具有两面性(Munro 和Belanger,2017)。其中,制度环境能够影响成长期企业的政治关联与能力建设,企业政治关联与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型(汲昌霖和韩洁平,2017)。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状况与企业资源的获取存在联系,成长期企业在正规市场与非正规市场之间的资源获取方式与渠道具有一定的异质性(雍旻等,2021)。营商环境与成长期企业成长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税收与市场方面,营商环境的优化有助于降低企业税收的不确定性,缓解企业的税收风险,推动成长期企业走向正规化(赵天骄和李成,2021)。除此之外,企业外部的技术环境与成长期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关系,技术环境能够潜在地影响企业自主研发的成本与收益,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王爱民和李子联,2018)。从动态视角来看,成长期企业宏观层面的外部环境因素作用于企业内部,通过影响企业中观层面的关键要素间接推动成长期企业的成长。

8.宏观政策。宏观政策在成长期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宏观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长期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状况(Minniti,2008);另一方面,宏观政策与企业家精神之间存在联系,间接作用于成长期企业的内部成长(Castaño等,2016)。结合我国现有政策进行分析,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推动了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为成长期企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程瑞巧,2022);“双碳”政策的实施提升了成长期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转变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为成长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马点圆和孙慧,2023);财税政策的变革降低了成长期企业成长的资金压力,从资金、人才、创新、组织管理和供需条件五个渠道促进成长期企业的健康成长(程小琴,2018)。因此,在成长期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外部的宏观政策通过影响企业生态层面的外部环境、企业层面的企业资源、企业家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影响成长期企业的成长。

9.行业状况。成长期企业的成长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波特竞争理论认为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是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差异的结构性决定因素。具体而言,企业所处行业的内部结构、竞争程度以及发展预期均会影响成长期企业的未来发展。成长期企业所处行业内部结构的差异性会影响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作用的发挥,以及成长期企业内部人员投入、产出水平、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效率(李长江,2011)。另外,行业内部的竞争激烈程度与成长期企业的成长存在联系。在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中,成长期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保护呈倒“U”型关系;在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中,知识产权保护则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研发激励程度(宗庆庆等,2015)。除此之外,成长期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预期与企业的创新动力呈现正相关关系(廖金叶,2022)。因此,成长期企业的成长需要关注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企业外部的行业状况会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与变革,从而影响成长期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通过整合归纳现有研究中影响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可知,现有研究虽以不同的切入视角探究了不同要素与成长期企业成长之间的潜在联系,但关于成长期企业不同层次间的影响因素及其联系却鲜有涉及。有鉴于此,本文建立了成长期企业影响因素的三层次模型,发现成长期企业不同层级间的影响因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链接,共同作用于成长期企业的未来成长。成长期企业的成长机理是企业家层面的内部因素以及企业生态层面的外部因素交叉作用于企业层面的各个核心要素,经过成长期企业内部的相应作用机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企业不同层面的发展。另外,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成长期企业研究主要围绕影响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内、外部因素,关于成长期企业成长路径/模式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成长期企业采用何种方式或路径实现成长等问题仍有待探究。因此,本研究基于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缺,深入挖掘和系统提炼此类现象的本质原因,并构建相关框架予以解释。

四、成长期企业的成长路径

上述研究表明,影响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因素来源于企业家、企业、企业生态等三个层面,影响因素多且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成长期企业成长。但在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实践过程中,不同企业因在这些影响因素方面表现不一,走出了不同的成长路径。因此,本文通过整合已有成长期企业成长内涵与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借鉴黄永春等(2017)搭建的企业成长模型框架,构建成长期企业成长路径分析框架,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成长期企业成长路径分析框架

(一)资源成长型路径

成长期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企业活动的开展,而任何企业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企业资源的分配。企业资源的稳定供给是实现企业各个层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成长期企业也不例外。根据企业资源获得渠道的差异,现有企业成长理论可以划分为内部资源成长理论与网络化成长理论。内部资源成长理论最早由Penrose(1959)提出,他认为企业的成长动力源于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资源是企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也是企业成长的基本条件,并据此构建了“资源—能力—成长”分析框架模型。网络化成长理论则认为企业的成长仅依靠企业内部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企业通过外部合作关系网络的方式获取资源(邬爱其,2005)。另外,部分学者认为企业的成长不是依赖于资源的多寡,而是取决于有价值、稀缺、不可模仿以及不可替代的企业资源数量(Barney,1991)。相较于成熟期企业,大部分成长期企业均在资源约束的情境下成长。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企业资源帮助企业成长成为大多数成长期企业努力探寻的成长路径之一。

成长期企业的成长取决于关键企业资源的多寡与分配情况(刘芳和梁耀明,2014)。一般来说,成长期企业不仅会受到内在资源存量的约束,还会受到外部环境资源的约束。近年来,随着资源约束下企业成长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学者提出运用“资源拼凑”的方式解决企业内在资源存量约束的问题,这成为推动企业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龙海军和田丽芳,2022)。另外,关于企业外部环境资源约束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朱秀梅和李明芳(2011)发现,成长期企业利用企业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取决于网络结构与关系网络的质量。因此,成长期企业的主要成长路径之一为资源成长型,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生态系统状况,分析现有宏观政策导向的外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搭建系统的企业社会网络以确保企业资源获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同时注重企业内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帮助成长期企业实现生产运营层面和组织规模层面的成长。

(二)战略成长型路径

企业战略的正确与否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成长期企业的成长方向与战略选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恰当的企业战略选择能帮助成长期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扩张组织活动的范围,将自身发展与企业所处的外在情境相匹配。企业战略可以根据组织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公司层面的战略、经营单元战略以及职能战略。成长期企业战略的制定是在充分了解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分析方法产生的(孙明明和王震勤,2023)。成长期企业的成长战略一般分为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与集中化战略三种。相较于新创企业,成长期企业具备一定的资源处理能力,其主要的战略目标为扩大自身所占市场份额,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因此,根据Ansoff矩阵,成长期企业要结合自身状况选择适配的企业成长战略,以此提升自身的市场进入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从而实现快速成长。

(三)学习成长型路径

学习是成长期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照军和李季,2014)。学习型组织作为VUCA 时代的特定产物,面世以来备受追捧,诸多企业竞相践行(郝英奇和曾靖岚,2021),成长期企业亦不例外。并且,组织学习能够促进企业双元创新,进而促进企业成长(张敬文和郑招兰,2022)。学习型组织的搭建离不开特定的企业文化类型,因此,诸多企业虽竞相践行,但成功者却廖如晨星。成长期企业的学习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特别是其处在资源约束的特定情境下,提升组织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其提升竞争优势、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例如:尹寿兵等(2018)认为,成长期企业可以通过模仿创新、品牌加盟等学习式的成长路径实现企业成长;徐久香和李华(2014)认为,成长期企业可以通过技术破坏、产品破坏等方式实现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从而获得可持续成长。因此,成长期企业可以通过打造开放、包容的组织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提升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从而为自身高质量成长提供不竭动力。

综上,成长期企业的成长主要围绕“发展核心业务,打造竞争优势”这一战略目标展开,该阶段的成长从单一的模仿转变为学习吸收、自主创新,多角度、全方位地助推成长期企业成长。成长期企业的主要成长路径是资源成长型路径,通过整合不同渠道的企业资源,提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摆脱固有路径依赖。另外,本文归纳整合了成长期企业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企业生态系统、企业关键成长因素与企业成长维度三个方面搭建了企业成长路径分析框架,更生动地呈现了成长期企业的主要成长路径,寄望于为未来研究相关专业领域方向的学者提供一定借鉴。

五、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过去十年国内外成长期企业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为基础,遵循要素—行为分析框架和成长期企业生成发展路径/模式两条主要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

1.成长期企业成长是在不同层面下的多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长期企业成长过程中会受到企业生态、企业和企业家三个层面的影响,不同层面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其中,企业生态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企业所遵循的宏观政策和企业所在的行业状况;企业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企业网络、企业资源、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企业家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企业家精神以及企业家特质。另外,同一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与不同层面的影响因素之间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成长期企业的成长侧重点具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进而演化出不同的成长路径。这主要是由于成长期企业成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具体来说,成长期企业的成长路径可归纳为三条,分别是资源成长型、战略成长型以及学习成长型。不同的成长路径链接了成长期企业不同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帮助成长期企业实现不同维度的成长。

(二)未来展望

通过对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和成长路径已有文献的梳理与整合,得出了已有关于成长期企业成长研究的大体脉络和轮廓,同时发现关于成长期企业成长方面的研究存在大量的研究机会。另外,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技术在成长期企业成长方面的重要性会日益凸显,尤其是数字技术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关系方面(邢小强等,2019)。因此,本文围绕“成长期企业成长”这一核心要点,回归到两条主要的研究思路上,以此为框架提出关于成长期企业成长未来的研究方向。

1.从“要素—行为”研究思路展开。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兴起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企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逐渐发生了转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后,数据被纳入了生产要素的范畴,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依据。基于目前多个影响因素的交叉融合以及动态演化发展的研究方向,成长期企业成长方面的未来研究将更加系统、全面。数字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与影响成长期企业成长各因素之间的潜在联系仍有待挖掘,这些联系不仅可以为成长期企业成长方向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向,而且还能引起研究者就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与非因果关系展开思考,丰富和完善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方面的因果链条。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成长期企业的成长是一个良好契机。数字化技术直接作用于成长期企业不同层次的核心影响因素,间接作用于企业的高质量成长。数字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能够触发企业家精神的涌现,数字技术的社会属性以及成长期企业组织结构与制度的适应性调整共同推动着企业家精神从个体层面传递到组织层面(赵东辉和孙新波,2021)。数字技术与成长期企业的结合并非一蹴而就,往往通过企业战略这一中介传导至成长期企业的各个成长维度(郭晓川等,2022)。另外,数字技术对企业网络与企业资源要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企业网络结构的变革与优化,企业网络的结构洞和网络中心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侯光文和高晨曦,2022);数字技术为企业网络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成长期企业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高质量企业网络(孙国强和李腾,2021);数字技术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是企业网络优化的附赠品,间接地推动成长期企业的高质量成长(韦庄禹,2022)。

成长期企业未来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会随着数字技术的熟练应用而发生转变,数字技术将会成为企业未来更加可持续的动力来源,但成长期企业的未来成长并不能仅寄望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其外部影响因素对企业的成长同样重要,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我国“数字中国”战略的推动落实密不可分,而我国的政策导向会间接地作用于我国成长期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进而作用于每个成长期企业的成长。因此,关于成长期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用更加多元化的视角看待,这对细化成长期企业成长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2.从企业成长规律/模式思路展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尊重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做出的个性化规划、承认企业的成长方向的非线性化并侧重分析企业成长路径的多样性,是未来关于成长期企业成长路径的相关研究的关键。因此,未来研究至少可以从成长期企业成长的时机、节奏和路径多样性等方面继续推进。

首先,成长期企业不能在内、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样容易让成长期企业的成长遭遇曲折。对此,未来研究可以侧重分析成长期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时机把控,提升成长期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分析和内部企业运行状况分析能力,既要把握住外部环境变化中的机遇,又要掌握企业内部的实际能力。其次,成长节奏与企业开展的各项成长活动密切相关,甚至直接反映了企业成长过程中各个关键事件的时间安排与规划。关于企业成长的“最佳节奏”问题,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企业过快的成长节奏不利于企业各项能力的积累;也有学者认为,企业过慢的成长节奏会导致企业管理者激情褪去,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些尚未达成一致的争论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机会。最后,成长期企业的成长路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成长期企业的成长路径更加多样化。成长期企业的成长不仅可以依靠企业的内部管理实现组织目标,还可以借助外部手段达成企业的成长远景。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工具的日益成熟完善,成长期企业成长路径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为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现实素材与依据。

综上所述,成长期企业成长的规律/模式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动态演进的,企业的成长是通过一系列的企业成长活动累积起来的。因此,以成长期企业成长为核心的研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不断多样化,从而展现出更多的新理论、新篇章。

【 主要参考文献】

曹裕,陈晓红,马跃如.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4):577 ~586.

程瑞巧.乡村振兴战略对饲料企业发展前景的影响研究[J].中国饲料,2022(22):128 ~130+134.

程小琴.财税政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机制、路径与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9):170 ~172.

江胜名,张本秀,江三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态势与路径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78 ~91.

丁宇.创新型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基于3家创新领先企业案例的研究[J].科技导报,2020(15):138 ~148.

高波,黄婷婷.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测度、空间差异与收敛趋势[J].学习与探索,2023(2):110 ~121.

郭卫东,侯俊霞.双创背景下关键资源获取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基于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1(3):86 ~100.

郭晓川,张晓英,张磊.数字技术融合、战略变革与资源型企业绩效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22(4):91 ~98.

侯光文,高晨曦.数字化转型能力视角下企业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1):106 ~111.

黄永春,李光明,张钰.资源与环境双约束下中小企业品牌成长策略的动态演化——对蒙牛、恒源祥、格兰仕成长历程的跨案例分析[J].企业经济,2017(3):34 ~41.

贾旭东,解志文.基于扎根范式的企业家核心能力研究[J].管理学报,2023(1):1 ~13.

江胜名,张本秀,江三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态势与路径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78 ~91.

李兰,王锐,彭泗清.企业家成长30年: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30年调查综合报告[J].管理世界,2023(3):113 ~136.

李业.企业生命周期的修正模型及思考[J].南方经济,2000(2):47 ~50.

刘振,杨俊,李志刚.国外社会企业成长研究综述与发展趋势[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2):84 ~93.

龙海军,田丽芳.创业者先前经验、资源拼凑与返乡新创企业成长——基于“乡村振兴大调查”数据[J].调研世界,2022(12):42 ~49.

路军,李文贵,邵毅平.企业家精神配置与公司创新:基于创始人管理视角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3(3):68 ~79.

马点圆,孙慧.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成长——基于A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3(1):84 ~94.

毛军权,敦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路径——基于TOE框架的定性比较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50 ~160.

秦德智,赵德森,姚岚.企业文化、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成长——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J].学术探索,2015(7):128 ~132.

曲优,关志民,刘露等.基于社会比较视角的绿色产品市场进入与竞争性企业定价策略[J].管理学报,2023(4):588 ~597.

宋常,刘司慧.中国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及其度量研究[J].商业研究,2011(1):1 ~10.

宋建波,谢梦园.战略差异、生命周期与企业创新产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2(12):60 ~76.

孙国强,李腾.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1):128 ~145.

孙建强,许秀梅,高洁.企业生命周期的界定及其阶段分析[J].商业研究,2003(18):12 ~14.

汪忠,詹旎萍,王爽爽.社会创投、资源获取与社会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1):84 ~89.

王爱民,李子联.技术引进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吗?——对技术环境调节作用的解析[J].宏观质量研究,2018(1):109 ~117.

王金秋,张为付,薛平平.技术效率、融资约束与企业扩张——基于江苏省150家大米加工企业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9(6):120 ~131.

魏江,焦豪.基于企业家学习的中小企业动态能力作用机理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0):27 ~31.

翁士增,高神骏.民营企业成长的内涵、维度及其测量[J].企业经济,2020(11):73 ~82.

袭希,于欢,杨静.核心竞争力能够缓解企业经营风险吗?——基于社会资本和结构资本的调节作用[J].商业经济研究,2022(23):118 ~122.

谢如欢.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零售企业绩效相关性分析——基于零售企业氛围的调节效应[J].商业经济研究,2021(13):122 ~125.

邢小强,周平录,张竹等.数字技术、BOP商业模式创新与包容性市场构建[J].管理世界,2019(12):116 ~136.

颜青,殷宝庆,刘洋.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22(18):190 ~198.

杨忠,张骁,陈扬等.“天生全球化”企业持续成长驱动力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差异性跨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6):122 ~136.

姚益龙,赵慧,王亮.企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类型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中大管理研究,2009(4):35 ~49.

尹剑峰,叶广宇,黄胜.顺势而为:企业家认知成长与企业发展研究[J].经济管理,2017(2):35 ~51.

雍旻,刘伟,邓睿.跨越非正式与正式市场间的制度鸿沟——创业支持系统对农民创业正规化的作用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21(4):112 ~130.

余文涛,杜博涵.平台经济生态下制造业企业的生存之道——规模扩张抑或技术创新[J].产业经济评论,2022(6):19 ~36.

曾萍,蓝海林.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与动态能力:机制和路径[J].中国软科学,2009(5):135 ~146.

张劲松,张含笑.成长期企业股权激励、核心竞争力与财务绩效——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1(4):120 ~127.

张敬文,郑招兰.关系质量、组织学习与双元创新——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22(2):44 ~54.

张俊瑞,张健光,王丽娜.企业生命周期与现金持有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9(11):101 ~112+120.

赵天骄,李成.营商环境对企业税收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J].财政研究,2021(9):85 ~101.

郑丽,陈志军.企业扩张行为是否与董事会结构特征、激励方式有关——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9):48 ~60.

郑琼洁,戴靓.高成长企业网络发展的空间格局与演化特征——以江苏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2(4):90 ~100.

祝振铎,李新春.新创企业成长战略:资源拼凑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11):71 ~82.

宗庆庆,黄娅娜,钟鸿钧.行业异质性、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研发投入[J].产业经济研究,2015(2):47 ~57.

Achtenhagen L.,Ekberg S.,Melander A..Fostering growth through business development:Core activ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micro-firm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2017(2):167 ~185.

Adizes I..Organizational passages—Diagnosing and treating lifecycle problems of organizations[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79(1):3 ~25.

Ayegba J.O.,Lin Z.L..An overview on enterprise networks and company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Review,2020(2):7 ~16.

Denise Jarratt,Grant O'Neill.Th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business-to-business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performance[J].Australasian Marketing Journal(AMJ),2002(3):21 ~40.

Harry DeAngelo,Linda DeAngelo,René M.Stulz.Dividend policy and the earned/contributed capital mix:A test of the life-cycle theor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2):227 ~254.

Hébert R.F.,Link A.N..In search of the meaning of entrepreneurship[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89(1):39 ~49.

María Soledad Castaño,María Teresa Méndez,Miguel Ángel Galindo.The effect of public policies o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11):5280 ~5285.

Medina Munro M.,Belanger C..Analyz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factors affecting 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J].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2017(1):38 ~52.

Miller D.,Friesen P.H..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corporate life cycle[J].Management Science,1984(10):1161 ~1183.

Minniti M..The role of government policy o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Productive,unproductive,or destructiv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8(5):779 ~790.

Ojo O..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Nigeria[J].Journal of Law and Governance,2010(2):1 ~12.

Quinn R.E.,Cameron K..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s and shifting criteria of effectiveness:Some preliminary evidence[J].Management Science,1983(1):33~51.

猜你喜欢
成长期企业家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AB创新医疗科技企业成长期策略与思考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碳会计或将开启“成长期”
小微企业在成长期最容易忽略的8个财务管理问题
初创及成长期企业财务支持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