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朝星
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有了脚踏车,也就是自行车。我老家的人叫它“洋车”,我则习惯叫它“脚踏车”。
我家当时有两辆自行车。一辆是单位给父亲配的—当时他经常走村串户,这是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那是一辆大轮车,非常难骑。另一辆是我们家自己花钱买的,是一辆小轮车,凤凰牌的,是当时的名牌。
那时家里能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比现在谁家有一辆奔驰轿车还稀奇,所以村里谁家小伙子相亲或去女方家送节礼,都会到我家来借。当时,只要我哥骑着车子上街,总会引来无数艳羡的目光,所以我特别想学骑车,以便在小伙伴面前“拽”一次。可惜那时我才五六岁,头顶还不到大梁,只能看着哥哥骑自己干瞪眼。
等到学骑车时,我已经上小学了。大轮车我不敢碰,只能拿那辆小轮车试手。记得最初学骑车时,每次必须有两个“教练”在场我才敢上车。有时是我爸妈分别在我左右,有时是我妈和我哥陪着我练。刚开始我可没少摔跤,总感觉車子没法平衡。那时的我还上不去大梁,只能斜在一侧,脚从中间伸进去,两手掌着把,力都往下使,就像吊在车上一样。后来母亲想了个办法—在车后座上结结实实地绑了根长长的棍子,这样即使车倒了我也不会摔着了。有了这个保险措施之后,我胆大多了,没过多久就学会了。每天一放学,我就飞奔回家,骑着车在打麦场上转圈。熟能生巧,很快,我就拆下了车上起保护作用的棍子,开始了自己的独立骑车生涯。
后来我查了相关资料,才知道自行车原来是法国人发明的,直到清朝末年才传入中国,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真正走入中国的寻常百姓家。直到现在,我仍在感叹发明自行车的人真厉害。
现在的自行车种类繁多,用途各有不同,有普通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健身自行车等十余种,按照使用对象,还可以分成男式车、女式车和儿童车。这真是时代的大发展。
我开始学骑车时用的那辆自行车,直到几年后我考上初中才真正属于我。当时我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次日一口气骑到了30多公里外的学校也没觉得累。可是那辆车毕竟已经“超期服役”太久了,一年之后,便在我的折腾下老态尽显,总是吱吱呀呀地反抗着我的“剥削”,最后,终于在我初二那年麦假的时候正式退役。退役前,它也算雪了对我的“心头之恨”—我头上的那块伤疤,就是拜它所赐。
那年麦假时,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去附近的镇上批冰棍回来卖。3分、5分批发的冰棍,回来可以卖1毛,对我来说能赚不少钱。那是我第一次“做生意”,没想到竟得到了母亲的支持,她还亲自为我准备了工具:在车后座上绑了个大纸箱,里面放了个小被子,防止冰棍融化,被子里又放上了厚厚的塑料布。我拿着10块钱的本钱就出发了。头几次我都是进货100根,每次都卖得一干二净,还真的赚了几块钱;后来我起了贪心,一下子进了200根,结果由于负载过重,回来的路上一不小心冲进了沟里,弄得“人仰马翻”,额头上磕了道长长的口子,一时间鲜血直流,把我吓坏了。幸亏有路边的好心人把我送到了医院,又通知了我的家人。那次我的额头上缝了好几针,到现在还留着一道长长的伤疤。我的自行车也被摔得七零八落,彻底报废了。为了方便我上学,家里不得不又给我买了一辆二手车。新买的车虽说比上一辆车好骑,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种亲切感了。
到了高中,我去县城上学,每月回家都是乘坐县里到村里的公共汽车,就很少骑自行车了。再后来,摩托、电动车、轿车都在我家落了户,自行车却逐渐消失了踪迹,反而让我怀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