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强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国家能源集团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置业公司)是集团公司物业服务、后勤保障服务、酒店经营等后勤业务的专业化机构,所处行业业态复杂多样,重点场所人员密集,各类因素错综复杂,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要求,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推动各级责任落实、能力提升,对于央企后勤服务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战略部署,构建后勤安全服务保障新格局要从四个方面发力。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形成体系性合力和战斗力。
一是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强化领导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是“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人要亲力亲为、靠前指挥,重点任务要亲自上手、亲自推动,对现场、现实、现在有全面真实了解,做现场“可见”的领导。强化监管责任,梳理完善各专业安全监管职责,严格安全监管。所属企业要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将安全防线建立在基层第一线。要主动报告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对谎报、迟报、漏报、瞒报现象实行“零容忍”。对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要组织约谈并公开通报,严肃安全责任追究。强化项目责任,推动项目部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紧盯点多线长面广、人员流动性强、用工形式复杂的关键问题,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开展责任制教育培训,将责任制全员掌握情况纳入各类安全检查,真正做到全体员工知责明责。
二是完善安全制度體系。结合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和“立改废”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制度梳理评估工作,逐级修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流程标准,有效避免制度盲区,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合理性、规范性。
三是完善安全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信息技术与管理体系融合,根据智慧化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数字化进程,加大AI技术应用,推动安全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不断优化精简管理模式,提升协调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巩固标准化管理的成果,提高企业安全标准化管控能力。
四是完善风险管控体系。根据业态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构建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不断加强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研判和隐患排查治理,增强安全管控的预见性和穿透力,打造的企业整体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现场情况实时掌握,增强安全的管控能力和预见性,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增强安全管理能力
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管理能力提升。
一是提高维护政治安全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国家发展中面临的诸多政治安全风险和挑战,是党在治国理政中要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政治安全是根本性的安全,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前进道路上,必须要准确认识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风险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增强斗争本领,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二是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共16次提及风险,提高“防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是党的二十大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项重要要求。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正视发展进程中的风险,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要用好辩证唯物主义,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找准解决复杂问题的重点与关键,具备精准识别风险的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同时,要提高变危为机的能力。要辩证地看待风险,在认识到面临风险挑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更广阔的机遇,将这些风险的防范化解过程转变为化危为机、化不利为有利的发展进程。
三是提高干部员工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安全能力。以安全培训为重要抓手,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四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未来企业的运营主要是数据,要实行智慧驱动,提升技术含量。加大楼宇安防管理和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推进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应用。打造智能安防体系和设备动态监管平台,形成全面立体智能安全防范作业体系,全面提升楼宇数字化安全管理效益。打造物业整体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充分借助科技化数字化手段开展智能视频监控建设,稳步推进安全风险预控、灾害治理、应急处置等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全面推进科技兴安战略部署。
提高安全治理水平
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又立足长远、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事前预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要高效、高质量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走预防为主的道路,必须采用超前管理、预期型管理的方法,这是生产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预防为主的原则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必由之路。安全要提前做,安全要提前控,就是抓住安全的根本,预防为先,提前行动。在安全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把事故消灭在隐患之中。
二是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人、重点岗位、重点设备各项安全责任措施落地落实。建立专项整治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做好后勤服务的食品安全、燃气安全、承包商安全、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安全、电动车安全、公务车和班车通勤安全、冬春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聚焦重点业态、重点区域、重大灾害,“一业一清单,一企一清单”,开展重大安全风险再梳理,完善重大安全风险的监测监控和预警机制,落实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强化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防范,加强老旧设施防灾能力检查鉴定,按期完成各类除险加固工程。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排查治理各类重大风险隐患、深入查找短板弱项,全面改进和强化安全生产工作。
三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应急值守。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平战结合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贴近实战、注重实效,并做好总结评估,對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加强对员工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培训,确保发生险情能够快速反应、安全撒离,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四是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严格贯彻落实企业网络安全管理要求,树立极限思维、底线思维和一盘棋思想,提档升级网络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实战化、体系化、常态化”和“动态预防、主动预防、纵深防御、精准防护、整体防控、联防联控”的“三化六防”措施。深化网络安全建设整改、检查检测、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各项重点工作,建立完善网络安全保护工作机制,强化新技术新业态安全环保措施,全面提升网络安全纵深防御能力,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网络安全整体防护能力和技术对抗能力。坚决防范网络安全重大风险,坚决遏制网络安全重大事故,坚决果断处置各类网络安全事件,切实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确保企业后勤安全服务保障业务持续稳定。
构建大安全格局
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将国家各方面安全问题都统合到了国家安全之中,使国家安全成为一个与国家发展相对应的大安全概念。央企后勤服务联系系统内外,市场化程度较高,内外部因素错综复杂,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构建大安全格局应具备四方面理念。
一是系统安全理念。运用系统的观点、原则和方法认识和分析安全概念及安全活动,以及各种安全要素之间的关系。后勤服务保障安全不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既包含传统的生产安全,还包含食品安全、财务安全、信息安全、供应链安全、保密安全、信访安全等方方面面。各安全要素在大安全系统中有机统一,相互作用影响,要对各安全要素进行系统化的定位和分析,找准各专业、各业务安全管理的核心、重点、难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构建合理的、系统化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从根本上保证生产经营安全。
二是共同安全理念。“大家都安全”的理念,既是思想意识的提高,同时也是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安全意识的确立、安全观念的形成以及安全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不断强化,既靠个人点滴积累,又靠单位常抓不懈。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参与安全、共筑安全防线的良好氛围。
三是有效安全理念。将“有效”作为衡量安全工作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干”就是要提升政治执行力,是讲政治的根本所在。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有真抓实干之能,确保安全工作落地见效;又要尽领而导之之责,把工作抓在手里、责任担在肩上;还要在系统思维下确立有效安全理念,积极推动安全治理取得实效。
四是可持续安全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安全技术、管理、文化需要随着新时期、新技术、新环境、新需要而不断进步。特别是随着新业态的拓展,涉足了铁路、港口、煤矿、火电、水电、新能源等工业物管,需要技术管理、文化认识能力同步相适应。技术方面,对于新出现的危险源、安全隐患和风险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消除和预防;管理方面,需要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逐渐过渡和提升为科学管理、系统管理、本质安全管理;文化方面,需要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实现向本质安全型员工的转变。只有确立可持续安全理念,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同时确立大安全理念和大安全格局,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安全战略,确保企业安全稳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