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区域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以安徽省为例

2023-10-10 06:13马成文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安徽省绿色指标

张 芮,马成文

(1.蚌埠工商学院 经济与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2.安徽财经大学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随后 “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的提出,都表明长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性。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经济已然成为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

安徽省作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成员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还是中部地区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桥头堡。2022年安徽省GDP总量达到4.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十位。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安徽省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各种政策举措,积极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绿色经济”已成为安徽省新的增长点,对于其他省份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关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或评价研究,目前已取得一些有益成果,并主要从如下两方面进行展开探讨。一方面,我们侧重于绿色经济增长,通过测度绿色经济效率来评价绿色经济发展水平。 范丹等(2020)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构造绿色经济增长评价指标,并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1];张治栋等(2020)利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的绿色生产率来评价绿色经济发展水平[2]。另一方面,遵循新发展理念,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来评价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周小亮和吴武林(2018)从经济发展、社会机会公平、绿色生产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和收敛模型测度分析中国各省份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和区域差异[3]。张薇(2021)秉承新发展理念,选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一级指标,运用因子分子法实证分析了全国30省份的绿色经济发展情况,发现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多为发达地区[4]。

现有研究大多从国家或战略区域层面来测度和评价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对省级层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尤其是对于安徽省研究为之甚少;同时,评价方法较为单一,很少将各种方法综合使用。基于此,文章根据绿色经济发展的内涵特征,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测度安徽省及各地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揭示其趋势变动和空间变化特征,以期为安徽省率先实现中部崛起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1.1 理论阐述

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会直接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进而影响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感,但经济的增长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不可兼得的,由此提出“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后,绿色经济发展的内涵不断被丰富。绿色经济发展涵盖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多方面协同发展。曾贤刚等(2014)从经济转型有效性、资源利用绿色度、进步和福祉实现度三个方面建立绿色经济指标体系,研究发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5]。李苏等(2020)发现绿色发展中,经济也在进行转型,开始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经济和环境的统一[6]。

本文认为绿色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以经济增长为动力,生态环境保护为宗旨,提高民生福祉为最终目标的发展新模式。绿色经济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济活动在尊重自然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展,生态环境得以良性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是一切发展的动力。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生态环境,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绿色发展理念强调持续增进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过上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1.2 构建指标体系

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代表性等原则,充分考虑经济、民生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构建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1)经济发展指标

绿色经济发展首先需要以经济发展作为支撑,一方面经济要保持增长,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要保持合理,同时注重鼓励创新,选取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GDP增速、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R&D经费投入强度。

(2)民生福祉指标

绿色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而这离不开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发展涵盖范围较大,文章主要从医疗、教育、就业、科技、城市建设等角度选取指标,包括每万人医疗床位数、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占比、城镇登记失业率、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数、城镇化率、安全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

(3)环境保护指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资源环境包括环境治理和环境污染,具体指标包括人均绿地面积、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单位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单位工业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

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

1.3 数据来源

以安徽省16个地市为样本,选取2010-2021年各项指标值进行绿色经济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安徽各地市统计局网站以及EPS数据库。对于个别地市、年份或指标的缺失值,采取插值法进行处理。

2 因子分析

2.1 因子提取

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抓取影响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由于前述研究的二级指标数量较多,考虑到检验的适用性,故利用SPSS24 软件对3个一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显著性为0.000,即通过了检验,选取的指标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提取1个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9.311%,涵盖了绝大部分评价指标数据的信息,因子分析结果较为理想。

2.2 因子得分

从表1数据显示可以看出,2010-2021年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逐渐增长趋势,2010年得分仅为-1.738 63,2016年得分转为正向,说明安徽省前期过于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2016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此后安徽省高度重视保护资源环境,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2016-2021年间综合得分逐年大幅提高,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状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3 层次分析—熵值法分析

3.1 评价方法选择

文章将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指标权重、熵值法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可以更合理地测度安徽省整体及各地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

3.2 一级指标赋权

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一级指标进行主观赋权。运用1-9标度法对一级指标构造比较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和层次排序,最终得出一级指标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及环境保护的权重分别为0.527 8、0.139 7和0.332 5。

3.3 二级指标赋权

利用熵值法对二级指标进行赋权。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根据指标观测值提供的信息熵来确定权重,根据权重再计算一级指标综合值, 用各一级指标的权重乘以该指标的综合值再求和,即可得到绿色经济区域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3.4 结果分析

(1)安徽省总体绿色经济发展水平

安徽省整体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如图1所示,2012年印发《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努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的生态强省,2015年出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空间均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21年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010年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仅为0.173,当时国内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代价和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绿色经济发展得分提高至0.683,较以前相比,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改善,由于前期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凸显,省内相关部门也认识到经济与资源环境间应寻求平衡发展,开始有了一些政策措施的部署。从2015年开始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速度加快,到2021年达到了1.103,十年间绿色经济发展增长了六倍。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年安徽省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做出的努力。

图1 2010-2021年安徽省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

(2)各子系统发展水平指数

通过测算发现(见图2),在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中,经济发展指数权重值占比最高,权重为0.527 8;说明经济发展对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环境保护权重值为0.332 5,位居第二;生态资源的约束,环境条件的改善对于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民生福祉指数排名第三,权重值为0.139 7。虽然民生福祉指数权重值占比最低,但这并不代表经济发展对于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无关紧要,相反,区域的绿色经济发展依然需要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资源兜底。

图2 2010-2021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子系统指数

从三个一级指标变动趋势发现,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和环境保护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变动趋势一致,均保持上升变动态势。2010-2014年间经济发展指标增长缓慢,合理的解释是这几年整体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第二产业中工业发展的拉动,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不高,人均GDP也停留在低位水平,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2015-2019四年间增长速度开始加快,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不断提高并超过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核心位置,也由此带来了人均GDP的提高。2020年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有小幅下降,2021年又转降为升。

2010-2021年民生福祉水平从0.002上升到0.383,十年间急速攀升,前期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暴露了社会民生的短板,绿色发展理念的呼之欲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全社会加快社会民生工程建设,更注重生活质量,幸福感的提升。一方面工业企业开始重视自主创新,R&D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加大研发力度,专利授权数量年年增加。另一方面,《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中提出,要逐步完善道路、电力、用水、燃气、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

环境保护方面,2016年之前一直呈上涨趋势,并于2012年开始超过经济发展水平,说明安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2016年之后环境保护发展出现了小幅波动,主要源于新政策的提出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实施,带来了一些调整,2020年后环境保护发展趋于平稳。

(3)安徽省各地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

利用层次分析—熵值法对安徽省16地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2010-2021年安徽省16个地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近十年来安徽省16个地市整体上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发展。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安徽各地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

安徽省地级市中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为马鞍山、铜陵、黄山和淮南四个城市,其中马鞍山、铜陵和淮南十年间排名一直相对靠前,值得一提的是黄山市,从2010年的第13名跃升到2016年的第1名并保持到2021年,说明黄山市绿色经济发展在这十年间有质的飞跃,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黄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作为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历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二是黄山市近些年通过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清洁生产等措施,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次高的是合肥、芜湖、六安和蚌埠四个城市,其中合肥和芜湖两市的评价得分相对较高,且十年间始终排名靠前,主要得益于两座城市雄厚的经济实力,经济总量的稳步增加带动了各产业及社会的发展,缺点是这两座城市相关制造业的规模化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六安和蚌埠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近两年都有所提升。以蚌埠为例,虽然为老工业城市,但蚌埠坚持生态优化、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发展逐绿、生活向绿、产业转绿等战略奋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城市。

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位列第三类的包括滁州、宣城、阜阳在内的七个城市,近些年这些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排名中变动不大,处于相对靠后的排名。最后绿色经济发展得分最低的是淮北市。造成这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共同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因素,一些经济过度依赖工业发展的城市,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层次低,未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间关联度低,配套能力薄弱,产业升级受限。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基本结论

文章基于安徽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选取合适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1年16个地市数据,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测度安徽省及16个地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发现,安徽省整体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稳中有进的上升趋势。但各地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非均衡性,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基础水平、产业结构层次等因素及环境政策管理实施等方面的差异。同时,通过测算的一级指标权重发现,经济发展仍然是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最大源泉,要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高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节约的力度,而民生福祉则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石,社会保障和城市建设的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有助于全面提升绿色经济区域发展水平。

4.2 政策建议

(1)加大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绿色化转型

安徽省扶持产业绿色化发展。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先进制造业,由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转向绿色、清洁、高效的生产方式。政府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帮助企业优化产业链,打造生态圈,推动传统行业向绿色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企业自身也需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主动进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以树立企业环保形象。

(2)因地制宜,促进绿色经济区域协调发展

安徽省绿色经济整体发展良好,但地市级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应推进跨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在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市建立示范区,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结合资源条件和发展模式的相近性,制定结对帮扶小组,拓宽沟通交流渠道。各个地区也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盘活资源条件,不断探索找到适合本地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径。

(3)深化生态环境领域合作,提高环境治理综合能力

制定严格的环境污染排放条例,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企业的排放量。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源头防控和治理修复;完善环保督察巡视制度,常态化督促工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条件允许下可配套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绿色环保项目,激励企业绿色转型。进一步健全污染许可证制度,探索省内区域间、企业间的排放权、排污权的市场化交易模式,实现跨区域的许可证交易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4)保障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环保意识

绿色经济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追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政府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要重视国民教育问题,加大教育支出,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更多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加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会提高人民的自我环保意识。

猜你喜欢
安徽省绿色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绿色低碳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