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周立新
天仙子,一个飘飘欲仙的名字,您一定好奇它是谁,长什么样。作为茄科植物一员,天仙子其实是一种致幻有大毒的植物。
天仙子又名莨菪、牙痛子、黑莨菪、马铃草、米罐子,是中国古代医学中极为有名的致幻且有毒的中药,天仙子植物全株各个部位均含有影响神经系统的托烷类生物碱,即莨菪碱(亦称天仙子碱)、东莨菪碱及阿托品。早在《神农本草经》 中记载:“列为下品,性味苦、辛、温;有大毒,治齿痛出虫,多食令人狂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莨菪其子服之,令人狂狼放荡。”这也是天仙子名字的由来。
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茄科天仙子属。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及西南,常生于山坡、路旁、住宅区及河岸沙地。
天仙子为二年生草本,高达1 米,全株被粘性腺毛。第一年长苗:一年生的植株茎极短,自根茎发出莲座状叶丛,叶长矩圆形,长可达30 厘米,顶端锐尖,边缘有粗牙齿或羽状浅裂,有宽而扁平的翼状叶柄;第二年开花结果:春天茎伸长而分枝,下部渐木质化,茎生叶卵形,无叶柄而基部半抱茎,边缘羽状浅裂或深裂,夏秋季开花结果。
在野外遇到天仙子这样植株高大、花序奇特的植物,总要为之驻足,细细打量(图1)。
花:花在茎中部以下单生于叶腋,在茎上端则单生于苞状叶腋内而聚集成蝎尾式总状花序,常常偏向一侧,无花梗或花梗极短。花冠钟状,长约为花萼的一倍,黄色,有紫色脉纹(图2)。
花萼:花萼筒状钟形,被细腺毛和长柔毛,5 浅裂,花后增大成坛状,基部圆形,有10 条纵肋,裂片开张,顶端针刺状,扎手(图3)。
果:蒴果包藏于宿存萼内,长卵圆状,盖裂(图4)。
10 月,野生于河北蔚县山路旁的天仙子,宿存的干枯花萼被风雨淘尽了颜色,像一只只白色蝴蝶,有序地停落在枝条(图5)。
种子:剖开宿萼,可以看到坛状的蒴果和盖裂,小坛子里面装满了种子,妥妥的“米罐子”。种子近盘形,直径约1 毫米,淡黄棕色(图6),小种子被瘤状凸起(图7)。
警告:天仙子有毒,不可食用,入药遵医嘱。
图1
图4
图2
图5
图6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