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教育成效助力青春 在“百千万工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2023-10-10 02:15团广东省委
中国共青团 2023年17期
关键词:广东省委瑶族助力

文|团广东省委

“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青年志愿者,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弘扬先进文化……”2023 年8 月,广东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响亮的宣誓声在肇庆市星岩礼堂内回荡。5000 人经过岗前培训奔赴汕头、韶关、河源等粤东粤西粤北12 个地市,肇庆市以及惠州市龙门县,开展为期2 至3 年的志愿服务。

今年4 月,团广东省委制定主题教育方案,建立“五学联动”机制,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集中推动广东共青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团广东省委调研组奔赴南粤各地,摸清社情民意、找准青年群众诉求,完成15 项重点课题调研,持续用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良方妙药”和推动工作的真招实招。其中,如何引领青年有效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便成为重点课题之一。

综合各项调研数据、各地情况,团广东省委推出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加快形成城市青年下乡、在外青年返乡、本土青年兴乡的人才集聚效应。如今,越来越多南粤青年积极投身“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他们奔赴田野,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返乡创业中的青春背影

瑶族青年房欣自大学时期就在心里埋下返乡创业的种子,在互联网企业锻炼一年后,毅然回到家乡开启创业之路。

“连南瑶族传统文化大多分散在偏远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游客体验往往不佳。”房欣敏锐观察到家乡文旅行业发展的痛点问题,在县城选址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仓库旧址,改造成连南瑶族自治县第一家综合性非遗文化创意园,让游客可以在园区内集中体验瑶族的非遗技艺、感受瑶族风情,不仅带火了当地的旅游业,还带动约250 名村民实现就业。

返乡创业青年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广袤乡村回馈他们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未来将有更多如90 后蚕桑文化传承人李雪艳、00 后“香参”鹌鹑项目负责人李宏钟等“领头雁”,以青春之力助推家乡经济发展。

团广东省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全省56万名团员青年调研数据,未来有愿意到粤东粤西粤北就业的青年比例超过70%,“我们将持续推动多地共青团组织多措并举,服务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发展”。

乡村振兴中的青春火花

今年来,广东多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将专业知识和青春创意带到田间地头。青年们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调研等方式,探索支持乡村发展的新路径,并在团广东省委的组织遴选下,初步形成100 个优秀示范项目。

瑶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瑶族姑娘自幼学习瑶绣,并通过销售成品补贴家用。但由于设计不够新颖等原因,瑶绣的销售业绩不尽如人意。

“学校正好有艺术学院、新传学院和商学院,三个方面的专业人才都有,我们便开始思考,能不能成立一个工作室,把双方资源对接起来,打通一条以非遗瑶绣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瑶篮”团队创始人朱育锋说。

图|广东工业大学“柚创小康”团队在柚子种植园开展调研

有了专业设计的加持,瑶绣工坊开始变得热闹起来,服装、挂饰、茶具……团队自主研发的各种文创产品相继亮相,销路也得到拓展,绣娘们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瑶绣技术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县镇村提出需求,高校学生团队认领,为青年学子助力“百千万工程”提供了破题方向。“我们通过‘校县结对’的形式,鼓励高校培育专业项目团队与县镇基层进行‘一对一’结对,解决基层订单式需求。”团省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对接平台上,已累计收到逾1700 条结对成功申请。

广州美术学院重点孵化培育学校特色专业学科,组建多支“乡村文化创意”突击队,形成“文化创意”专业项目群;广东工业大学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孵化“乡村建筑设计”突击队,服务多地古村改造等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湿地卫士”团队依托自身科研能力,着力研发红树林全自动化植树机器人,助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下乡支教中的青春丽影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需要被关注,这是一个值得实践的切入口。”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杨朔遵从自己的心愿,休学成为一名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一校一社工”岗位志愿者,前往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加田田家炳学校服务。

“早上好,吃过早饭没?”“哟,换了新发型啊!”“听说最近表现不错哦。”在乡村小学,杨朔通过日常的一言一语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关注。杨朔还运营管理心理辅导室,用细心与耐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改善了不少乡村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

“我想将自己这颗种子埋入乡村学校的泥土当中,与孩子们共同生根、发芽,直至绽放。”杨朔已经在“一校一社工”岗位上坚守了两年。如今,像杨朔这样立志于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建设的“一校一社工”志愿者已有260 余名。

“最开心的事情应该是看到孩子们听着音乐,微微摆动着身体齐声合唱。”在阳春市合水镇中心小学支教的袁悦立志做一名音乐老师。曾经,在城市长大的她对于农村生活非常陌生,对于农村的教育环境的印象,还停留在影视作品里土坯房的教室,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板凳。

“来到这里,环境还是非常好的,一应设备都很齐全,真正缺的是好的老师。”袁悦回忆,刚来到乡镇,她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由于音乐老师的缺失,孩子们的音乐课大部分由班主任老师代课,随便听听歌就结束了,导致孩子们对音乐没有太多的热情。面对这样的情况,袁悦改变了教学方式,一字一句地教他们学唱歌曲,并带着他们认识简谱,学会看音乐书上的谱子。

文化是魂,育人无声。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袁悦以一场精彩的古筝表演唤醒了孩子们沉睡已久的音乐细胞,据说表演结束后,有一个女孩告诉袁悦,看了老师的表演,她希望有一天也能和老师一样演奏优美的乐章,于是决定去学古筝了。袁悦骄傲地说:“这事让我的感触非常大!我觉得也许我的出现,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人生。”

不管是用音乐启蒙孩子们的袁悦,还是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给村民普及反电信诈骗知识的袁湘琳,一批批广东热血青年在时代的感召下,走上乡镇讲台,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各地更多孩子们的心中。

猜你喜欢
广东省委瑶族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瑶族织锦
广东省委机关幼儿院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瑶族舞曲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李嘉:珠海市委书记接受调查
闽、粤省委对朱毛红军的态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