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力甘肃乡村振兴的实践及对策建议

2023-10-10 18:44吴燕芳侯万锋尹小娟杨春利
甘肃农业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甘肃省乡村振兴

吴燕芳 侯万锋 尹小娟 杨春利

摘要:發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农业农村把握“三新一高”战略导向的必然选择。选择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为研究区,把握农村集体经济嵌入乡村振兴战略的互促机制,对甘肃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进行理论阐释。结合相关资料文献的梳理归纳,注重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有机结合,集合典型案例与创新举措的系统总结,立足于对形成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甘肃模式实证分析与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普适性启示,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经验借鉴与着力方向。同时紧密结合甘肃省情农情,突出靶向发力,聚焦数字技术、多元动力、金融服务、人才支撑等多维视角,提出增强甘肃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力和持续力的对策建议为聚合改革动能,加快集体产权制度建设;注重数字赋能,加强集体“三资”监管;突出聚才汇智,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石;凝聚多方合力,推动构建多元发展格局;创新金融支持,破解集体经济融资短板;提升干事活力,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实践启示;对策建议;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3)09-0791-08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3.09.002

The Practice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New Type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Gansu

WU Yanfang, HOU Wanfeng, YIN Xiaojuan, YANG Chunli

(Gans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Developing 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to grasp the 'Three New and One High' strategic orientation. Taking Gansu Province, a relatively underdeveloped region, as the research area, grasping the mutual promotion mechanism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embedded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giving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for the significance of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are undertaken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Gansu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type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a systematic summary of typical cases and innovative measures is presented by combining relevant materials and literature reviewing, highlight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Gansu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the universal inspiration for strengthening the new collective economy is proposed to provide experience reference and focus direction for similar research. Meanwhile, by closely combining the agricultural situation in Gansu Province, highlighting targeted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such as digital technology, diversified driving forces,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alent suppor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new collective economy in Gansu, i.e., aggregating reform momentum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paying attention to digital empowerment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collective 'Three Assets', highlighting the gathering of talents to consolidate the cornerston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consolidating the joint efforts of multiple parti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pattern, innovative financial support to address the financing shortcomings of collective economy, and enhancing the vitality of work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Key words: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Rural Revitalization;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Countermeasure; Gansu Province

收稿日期:2023 - 05 - 08;修订日期:2023 - 06 - 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1XGL012);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2YB143);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YB136);甘肃省知识产权计划项目(22ZSCQ004)。

作者简介:吴燕芳(1985 — ),女,甘肃白银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工作。Email: wuyanfan.0943@163.com。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备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双重功能[1 ],不仅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新时代中国的特殊表现形式,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载体,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甘肃省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全國排位靠后,相对欠发达和脱贫基础不够坚实的基本省情,使“三农”发展成为全省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城乡均衡发展的瓶颈约束,实现共同富裕的突出短板。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新形势下甘肃奋力实现农民收入进位赶超的内在要求,聚力增强“三农”内生动能的客观需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1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时代内涵

随着“三新一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指针,农村集体经济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要求,以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前提,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集体共有资源为依托,以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相关利益方通过多种形式合作与联合,通过平等协商及民主管理,所形成的产权清晰、成员明确、运行规范、治理有效、分配合理,集体成员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一种地域性经济形态[2 ]。其本质属性是坚持农村资源资产集体成员所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集体产权清晰化、成员确认规范化、内部治理制度化、多元经营共赢化[3 - 5 ]、收益分配科学化、发展环境开放化是其区别与传统集体经济的显著特征;要素联合范围由最初以劳动为主,向人力、资本、技术、管理、资源等多维延展;实现形式拓展至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联合,既包括改造后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也涵盖私有产权基础上的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联合的混合型集体经济[6 ]。

2   甘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2.1   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用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7 ],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合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相对集聚,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既为机械作业创造有利条件,也可通过增加资金投入,优化要素配置,提升装备水平,运用新技术,助推农业生产降本提质增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其“统一经营”优势[8 ],引导农民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农业,既有助于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与竞争优势,也能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高效化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夯基固本。同时,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由于组织化程度低、经营规模过小,在自然灾害应对、农业科技推广、市场信息获取、经营风险抵御等方面存在弱势[9 ]。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整合内外资源[10 ]、借助外部力量,不仅实现了发展规模、经营能力、市场化程度的显著提升,而且有效缓解了农户资源约束与经营风险,极大提升农民抗风险能力。此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采取直接或合作经营方式参与生产,或为集体成员和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或带动农民与其他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引导农民参与社会化分工并分享外部规模经济效应[11 ],是联结利益共同体的“纽带”,既要维护农民话语权、保障其权益最大化,又要达到各方利益平衡,是有关利益方矛盾诉求的“居中”协调者,已成为搭建互利共赢、共治共享合作关系的重要平台,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重要保障,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是甘肃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客观需要。

2.2   协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布局统筹谋划,立足把握乡村比较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导向、抢占发展先机的全局视野,以县域产业规划为先导,以产业链图谱为指引,以促进一二三产联动融合为目标,科学谋定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提升要素整合力与产业融合度,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增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效能,构筑多元协同产业格局,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聚焦培优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延链补链,突出发挥集体经济引领示范与组织协同作用,吸引国有、民营、股份制、个体等外部资本及经营主体参与建设,构建以集体经济为主导,多主体参与、多要素发力、多业态打造、多模式协同,兼具普惠性、开放性、包容性的协调发展格局,着力为县域经济积蓄发展势能。

2.3   构筑农民多元增收格局的重要举措

城乡居民收入长期居于全国后位,成为制约甘肃充分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2018 — 2022年,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国比重的均值仅为60.31%;从收入结构看,经营净收入高于全国10.07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高出4.32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与财产净收入分别偏低13.17个百分点和1.23个百分点。依托新型集体经济,成员可将其所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闲置房屋等资源,通过财产租赁、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集体经营,获取财产性收入,同时可向职业农民转型,通过提供劳务获得工资性收入,还能依托产业培育和项目建设,与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联合经营,取得经营性收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全方位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也能有效规避分散经营风险,提高农民收入的稳定性,是甘肃扭转农民收入困局的夯基之举。

2.4   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备调节收入分配、保障集体福利等制度优势,用好其再分配环节筑牢底线公平的核心职能[12 ],有助于缓解财政实力受限下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相对滞后的困局。于甘肃省而言,既是加快弥补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同落后的基础建设与社会福利之间矛盾的现实之需,也是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异大难题的有效方式。鼓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收益更多投向发展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给予托幼养老、医疗社保、困难帮扶、救助保障等领域倾斜性投入,保障困难群体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弱有所扶、难有所助。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在巩固基层执政基础,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释放效能,依靠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体系助力实现福利均衡,夯实乡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3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甘肃实践

甘肃省地域狭长,各县区村情与发展基础差异性显著,各地突出利用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独特优势,在善于借鉴、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中,蹚出一条精准施策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呈现从局部突破到全面进步的发展格局。

3.1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甘肃模式探索

3.1.1    党建引领多路径协同发展模式    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效能,推进分散农户组织化与集体资源整合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向开展实体经营、产业联动转变,探索实践建强支部促发展、产业融合促振兴的发展路径。兰州市突出特色产业优势,强化要素融合互补,形成党建引领股份经济合作社,产业融合、乡村旅游、资产经营、龙头带动、服务创收协同发展的“1+5”发展模式,全市752个村全部实现党支部书记或村“两委”干部担任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其中,榆中县推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成立高原夏菜、中药材等产业联盟,将61个村集体纳入联盟,采取“产业联盟+村集体”方式实现村均收入11.1万元。永登县苦水镇推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玫瑰种植、非遗展演、丹霞旅游等特色产业及文旅配套服务,集体经济年收入均達5万元以上。城关区依托核心城区先天优势,倾力打造“资产经营”模式,引导城中村开展商铺出租、酒店、餐饮等经营活动,村均经营性资产达1.16亿元,村均收入逾200万元。皋兰县钱家窑村以开隆合作社为主导,推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与蔬菜花卉种植相结合,探索“龙头带动”模式,帮助参与农户年均分红3 000元,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城关区上坪村推行“服务创收”发展模式,成立村级社会综合管理办公室,向辖区企业提供水电维修、基础建设、垃圾清运等有偿服务,村集体年均增收40万元。2022年,全市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2.47亿元,村均收入32.9万元[13 ]。

3.1.2    乡村旅游主导下农文旅融合模式    把握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市场需求广阔的有利时机,树牢农业培根、文化铸魂、旅游铺路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农文旅互融共进、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力争将乡村旅游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兰州市榆中县浪街村依靠近郊区位和省会大市场优势,引导村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采取“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老家·浪街”乡村旅游综合体。通过建设文化广场、花海基地、采摘大棚,配套特色小吃街,开发彩虹滑道、嬉雪场等儿童游乐项目,发掘乡村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种植采摘等功能,实现村庄知名度提升与集体经济大跨越共赢,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愈60万元。

3.1.3    特色产业撬动产业链延伸模式    聚焦放大优势特色,探寻乡村产业发展新动向,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力促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筑牢集体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产业支撑。庄浪县深耕“土特产”文章,持续加码政策扶持,推动集体经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赢发展,县域集体经济遍地开花。2019年,水洛镇吊沟村建成首家宫灯厂,铸就了全县培育壮大宫灯产业的“摇篮”,遵循政府主导、村社主办、企业主营的发展思路,建成集培训、研发、生产、销售、展览于一体的宫灯生产基地,整合全镇1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新建组装车间,通过集体入股、联合租赁生产设备等方式,带动村集体年均收益3万元左右,不仅有效弥补了产业规模与市场份额不足等发展难题,也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截至2022年,全县13个乡镇累计建办宫灯就业工厂27个,组装车间12个,提供就业岗位千余个,年产宫灯达百万只,年产值近1亿元[14 ],村均集体收入达5万元以上。同时,围绕平凉红牛、庄浪马铃薯、设施蔬菜等九大重点产业链,借力协作共赢、跨村联建模式,以种养植(殖)基地建设助力特色产业做强做优,蹚出了一条规模化、集约化、链条化跨村联建的振兴之路[15  ]。

3.1.4    土地规模流转驱动服务改革模式    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托管、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供给,推动实现种植管理现代化、土地规模效益、农田增产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农村劳动力释放多目标共赢。张掖市以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为统揽,鼓励引导集体经济组织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元化、深层次、多形式联合,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并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农业生产全过程各环节,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综合服务体系,提供“保姆式”托管服务、“菜单式”选择服务、“专业化”精准服务。截至2022年,全市搭建土地规模流转与组织流转平台2个,累计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932个,服务对象7.57万户,托管面积33.448万hm2,甘州区入选农业农村部100个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16 ]。

3.1.5    服务消费导向型劳务经济模式    依托毗邻城镇、产业功能区、大型社区等区位优势,发展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抓手,以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的劳务经济,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创办服务实体,承接劳务输出、物业管理、家政服务、道路养护、企业后勤等业务,增强服务消费对扩大内需的牵引作用。兰州市榆中县紧扣市场需求,切实用好产业园区与高校聚集优势,扶持集体经济构建专业化品质化精细化服务机制,通过释放政策红利,面向多样化生产生活需求,分类组建治安巡逻队、绿化管护队、环卫保洁队、建筑施工队等,既为农民灵活就业创造机遇,也促使集体收入井喷式增长,2022年全县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17 ]。

3.1.6    项目扶贫助力光伏收益分红模式    用好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推动补齐脱贫村资金短缺,集体经济组织创收渠道窄等发展弱势,推进大型光伏基地建设,力促光伏收益扩容提质增效,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增强集体经济长效造血能力的现实路径。“十三五”期间,国网甘肃电力发挥国企与行业优势,大力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完成扶贫电站并网容量127.6万kW,涉及12个市州42个县(区),年稳定收益7.6亿元,惠及18.92万户脱贫户[18 ]。通渭县借势政策东风,将村级光伏电站全部确权到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脱贫村光伏收益分红模式,2021年集体经济实现收入6 323万元,村均收入19万元。古浪县将8座村级扶贫电站固定资产确权至88个脱贫村,带动集体经济组织稳定收入。光伏扶贫工程逐渐成为“双碳”战略下,甘肃新能源产业崛起的筑基之举,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牵引的有生力量。

3.2   甘肃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启示

3.2.1    构建多元经营格局,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路径选择。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的创新实践,极大拓宽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有效路径,其发展形态由单一性简单化向多形态多路径转变渐呈必然之势。各地要整合优化资源、深入挖潜增效、用活集体三资,推动资产盘活增收、入股分红收益、有偿服务创收、抱团发展共赢等多样化经营方式优化组合、互为补充,力促集体资源配置最优化,资产利用高效化,资金效益最大化,借助多元发展途径多维拓展集体经济收益渠道,确保收益低风险,探索建立风险可控、收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

3.2.2    开发农业多重功能,深入发掘乡村多元价值    民众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使开发农业农村休闲观光、生态涵养、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等多重功能的紧迫性进一步凸显,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方向。新型集体经济应把准市场需求与容量,切实发挥特色资源、产业基础、文化积淀、生态本底等独特优势,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加快“农业+”新兴产业发展。政府要用好财政资金、项目扶持、金融工具、税收杠杆等政策,撬动集体经济组织以横向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多维提升乡村多元价值,纵向打造全产业链为导向,促进农村由卖产品向卖服务、卖体验转变,推动农工、农旅、农养、农文、农教相结合,一二三产相融合,孕育催生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农业科普、农旅康养等新业态[19 ],着力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造成优质农产品供给、绿色生态涵养、文化创新发展、休闲旅游高端拓展的重要载体,促进乡村经济、生态、文化、社会多元价值彰显。

3.2.3    推动农村三产融合,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归宿。资产租赁、资源发包等路径,凭借易于操作、稳定保底、低风险性备受青睐,却存在处于价值链底端、收益不高、财政输血依赖度高等弊端[20 ],难以培植集体经济内生成长性与自我造血能力,造成集体经济积累缓慢,唯有融入产业、依靠产业、育强产业,才是增强集体经济持久动能的长效机制。发挥新型集体经济资源整合与功能聚合优势,以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引领,以特色农业项目为抓手,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方向,统筹当前与长远,兼顾短期收益与中长期战略谋划,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推动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围绕生产加工、运营监管、流通网络、营销服务等环节,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连接供应链、完善利益链[21 ],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协同发展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力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方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3.2.4    着力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农村消费扩容升级    农村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空间,推动农村消费提质升级,既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现实之需,也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发展之要。把握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引导新型集体经济以健全流通体系、畅通消费渠道、改善消费环境为主攻方向,聚焦补齐消费短板,加快培育新业态,扩大服务消费等重点任务,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格局。支持新型集体经济参与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到村物流站点等设施建设,加速健全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体系。鼓励其紧抓消费升级与技术革新双轮驱动机遇,积极参与“数商兴农”行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做大做强农村电商产业,借力商业连锁与品牌供应链优势[22 ],丰富农村市场优质供给,提升农村商业标准化水平。以挖潜乡村服务消费为重点,引导集体经济参与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经營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互联网+”服务消费生态,鼓励网上零售、在线教育、智慧文旅、互联网诊疗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断拓展农村服务消费空间。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将其作为释放乡村内需潜力的重要抓手[23 ],畅通城乡流通渠道的有效助力,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4   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4.1   聚合改革动能, 加快集体产权制度建设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激活集体经济内生动力的必要条件。一是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做到资源确权到户、成员明确到人、资产股份权能完善,有序实现集体资产确权、赋权、活权相统一,为集体成员开展联合经营清除障碍,使农民分享更多改革红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确权颁证工作[24 ],充分激活宅基地资产潜力。二是探索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权益流转模式。加快建设包括承包地经营权、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集体资产股权等在内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不断拓宽流转范围,探索创新股权流转、抵押、跨社参股等产权实现形式,以保護严格、规范高效、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充分释放其作为生产要素的潜在价值。

4.2   注重数字赋能, 加强集体“三资”监管

发挥数字化在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效能提升等方面的卓越优势,以数字化管理为集体经济变革创新和转型跃升赋能添翼。一是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现有“一码通”数字管理平台,围绕登记管理、财务运营、“三会”制度、审批办理等集体经济发展全过程,拓展完善服务功能,融合共享跨部门涉农信息,汇总入库清产核资,实现农户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等土地资源地理信息、权属信息、合同档案等数据对接,全面推进“三资”数字化监管。二是推动业务管理规范化。鼓励集体经济将业务办理向线上迁移,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账务报批、集体资产出租、转让、入股、抵押等线上审批,实现过程可视、全程留痕、智慧监督,以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以审批监管约束权力运行,实现“三资”全面管控。三是提升监管预警质效。加强大数据分析研判及风险预警创新应用,探索建立核心业务、重大事项分级分类预警处理机制,依紧急性和重要性设置到期提醒、超期预警,运用数字化手段高效规范管理集体经济。

4.3   突出聚才汇智, 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石

结合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多渠道强化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人才投入。一是选优集体经济组织“领头雁”。聚焦党性修养、工作质效、管理能力、学历水平抓好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促进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担当作为的基层干部队伍。从大学毕业生、乡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能人、退役军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在扩大乡村人才总量的基础上,加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锻造一批熟悉市场规则、领富能力突出、具备专业经营管理才能的人才梯队。鼓励有条件的村探索建立集体经济专员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引进机制。二是提升农户自我发展“内生力”。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和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创新拓展培训模式,提高受训对象针对性和项目设置精准度,依托多渠道、多元化、多层级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农户种养殖水平、就业创业能力、市场经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快培育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步推进培训体系改革,加大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切实提升集体经济组织带动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内部治理能力和服务成员能力。三是配强专业人才服务“智囊团”。利用好外部人才优势,聚焦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技术瓶颈、人才短板等需求,通过聘请技术顾问、培训咨询、联合经营等方式,健全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吸引一批农业科技、管理营销、产业建设领域的“高精尖缺”人才[25 ]。深入落实高层次专家服务基层制度,跨领域、跨行业选配人才服务团队,为新型集体经济提供技能培训、产业发展等全方位指导,汇聚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

4.4   凝聚多方合力, 推动构建多元发展格局

乡村振兴目标需要利用外部资源优势,依靠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驱动力实现,这一路径依赖对于甘肃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更显迫切。一是汇聚多元主体力量。鼓励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参与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弥补农村资金、产业、技术、人才等短板约束,为撬动农村发展注入新增量。厘清能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农村集体资产范围,加快完善配套政策,逐步破除体制障碍,推动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逐步推开的原则,有序推进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2 ],推动形成多种所有制协同发展、多元动力共同发力的格局。二是培育多样经营方式。积极探索资源发包、居间服务、物业出租、资产参股、跨村组联合、多元产业融合、外来要素参与等多途径,推动多种经营方式优化组合、协同发展,最大限度盘活集体要素,推动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引进培育一批产业发展潜力大、市场开发能力强、产品销售渠道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方位拓宽成员增收渠道,坚持走特色化、多模式、差异化发展道路。三是发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利用乡村历史积淀、文化特质、生态本底、景观特色等独特优势,推动农村各类资源多形式开发,立足产业规划做好优质项目谋划储备,推动集体经济组织与乡村经济发展、文化振兴、生态建设、社会治理有效融合,在推动农村资源整合、利用、创收中,驱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实现乡村文化繁荣、生态美学、治理有效等多功能互促的良性循环。

4.5   创新金融支持, 破解集体经济融资短板

聚力补短板增后劲,加大金融支持服务引导,推动形成金融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一是强化集体资源资产金融赋能。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抵押融资,以及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担保融资。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抵押登记、价值评估、流转交易、风险分担、抵押处置等全流程配套制度,健全农村资产质押担保机制。二是创新金融产品活权赋能。银行业要加大弱抵押、弱担保信贷产品开发,持续创新抵质押方式,打造符合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特性的金融产品。保险业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成本与收益的保障,开发专门性保险产品,持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保险服务的覆盖率与可及性。推动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推动投融资协同发力,创新研发组合型金融服务产品。三是优化服务流程提质增效。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为新型集体经济提供专项服务,简化工作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效率。银行业应开设支持服务集体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保险业应提供专人服务,有效提升理赔效率,推动融资担保机构降费[26 ],适当放宽融资担保条件。

4.6   提升干事活力, 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一是推动集体资产收益与经营管理效益相挂钩。借鉴华池县依村干部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所做贡献大小,从经营性收入增长部分按比例向个人兑现奖励的方法,探索完善集体经济新增效益与个人贡献度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激发村干部创办领办集体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书记抓党建重点项目,纳入村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范畴,将其作为干部表彰、晋升、评优的依据,推动责权利与绩奖惩有效结合,促进干部内生动力与集体经济壮大“双提升”。

参考文献:

[1] 唐文浩,汪倩倩.  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共同富裕[N].  新华日报,2023-01-03(014).

[2] 涂圣伟.  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N].  学习时报,2021-03-24(002).

[3] 徐向梅.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N].  经济日报,2023-03-09(015).

[4] 张克俊,付宗平.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阐释、实践模式与思考建议[J].  东岳论丛,2022,43(10):105-114;192-193.

[5] 倪坤晓,何安华,高   鸣,等.  透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J].  农村经营管理,2022(1):21-23.

[6] 魏   建.  以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N].  光明日报,2022-09-20(011).

[7] 孔祥智,刘同山.  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历史、挑战与选择[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4(4):78-133.

[8] 管   珊.  社会化服务的双重组织化: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机制—基于土地托管模式的分析[J].  当代经济管理,2020,42(11):37-42.

[9] 王亓文,杜宝玲.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基于SWOT模型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23,51(4):253-255;275.

[10] 余丽娟.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涵特征、实践路径、发展限度—基于天津、山东、湖北三地的实地调查[J].  农村经济,2021(6):17-24.

[11] 司   伟.  如何理解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N].  经济日报,2023-02-16(010).

[12] 程世勇.  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N].  光明日报,2022-05-17(011).

[13] 鲁   明.  探寻“金城”乡村的致富“密码”—解析甘肃兰州市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路径[N].  农民日报,2023- 01-16(001).

[14] 王煜宇.  壮大集体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N].  甘肃日报,2022-12-28(005).

[15] 董春辉,胡家骏.  甘肃庄浪县:组团壮大集体经济[EB/OL].  (2022-10-02)[2023-01-1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555709497356180 4&wfr=spider&for=pc.

[16] 每日甘肃网.  绘就陇原“农”墨重彩好“丰”景我省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EB/OL].  (2022-12-13) [2023-02-1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20595072 71266818&wfr=spider&for=pc.

[17] 王云祥.  因地施策  乡村资源变资产—兰州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N].  甘肃经济日报,2023-01-13(002).

[18]孟冉冉,贾凤安.  非凡十年·甘肃|砥砺前行勇担当 “风光”无限兴陇原[EB/OL].  (2022-09-22)[2023-01-26].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0011647.

[19] 罗雪珊.  发掘农业多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EB/OL].(2021-01-26)[2023-02-12].  https: //new.qq.com/rain/ a/20210126A01H0E00.

[20] 舒   展,曾耀岚.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现实困境与可能路径[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5):144-152.

[21] 张红宇.  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N].  人民日报,2022- 04-06(009).

[22] 人民网.  人民财评:加力促进农村消费环境改善[EB/OL].(2023-03-16)[2023-03-2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505188182245878&wfr=spide r&for=pc.

[23] 张   弛.  中国特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理论基础、新特征及发展策略[J].  經济纵横,2020(12):44-53.

[2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23-02-14(001).

[25] 石泉县人民政府.  石泉:“柔性引才”机制推进乡村振兴[EB/OL].  (2022-02-08)[2023-04-02].  https://www.shiquan.gov.cn/Content-2363667.html.

[26] 姚姜军,江   浩,张   磊,等.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短板弱项及金融支持建议[EB/OL].  (2023-02-09)[2023-02-16].  https: //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 299891761988371033&item.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甘肃省乡村振兴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