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10-09 08:48韦维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产业兴旺建议对策特色产业

韦维

摘 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甘肃省景泰县因地制宜引入特色产业,打造了一系列地方品牌,发展出了特色产业模式,乡村一二三产业初步融合,但在实现产业振兴的道路上,景泰县仍存在如产业模式落后、人才不足、品牌带动能力不强、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景泰县应立足自身资源环境,进一步创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发掘地方品牌优势、建设人才队伍、构建起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体系,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建议对策;甘肃省景泰县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3.053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稳定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为实现产业兴旺,乡村要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1]。景泰县因地制宜引入特色产业,打造了梨、甘草羊及黑毛驴等地方特色品牌,发展了适宜的现代化产业模式,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目前乡村一二三产业已初步融合,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也对景泰县特色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依托“三大片区”独特的资源环境,进一步创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发掘地方品牌优势、完善产业发展模式,最终构建起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体系,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1  现状

1.1  坚持因地制宜,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景泰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东濒黄河,山区气温偏低、降雨较多,川区则气温较高、降雨少。依托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景电工程,景泰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大片区——在沿河灌溉区,光照丰富、光温匹配好、水源充足,生长着景泰大枣、龙湾苹果、盐碱鱼虾等特色农产品;在景泰山区干旱地带,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产出了籽瓜、和尚头面粉、小杂粮、翠柳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培育了食葵、甘草、肉苁蓉、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在紧靠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地区,海拔较高、空气湿度低,形成了沙漠枸杞、沙漠酥梨、皇冠梨等特色林果业,以及甘草羊、黑毛驴、奶骆驼等特色养殖业。

1.2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现代化农业模式

立足于其资源及区位优势,实现了水、田、科技的紧密结合,发展了“渔农并重治理盐碱模式”“绿色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等现代化农业模式。

1.2.1  渔农并重治理盐碱模式

景泰县利用盐碱回归水发展水产养殖,综合治理盐碱弃耕土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政府采用“渔农并重,修复生态,挖塘降水,抬田造地”的工作思路,引入适合盐碱水养殖的品种,用盐碱回归水养殖水产,将盐碱地及盐碱回归水变废为宝,目前已抬田80 hm2,改良盐碱地约1 333 hm2,改良后的土地用于种植农作物,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

1.2.2  绿色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景泰县箐茂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荒漠进行改造,在改良过的荒漠上种植甘草,同时培育了以甘草为食的甘草羊这一特色品种,从源头上解决了羊肉有膻味的问题,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了景泰县的特色。基于“甘草+羊”的生产模式,箐茂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发展成为了集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循环企业,实现了环境和农业的良性循环。

1.2.3  高标准农田推动模式

景泰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則,县财政自筹资金1 200万元,配套完成灌溉用水工程[3]。采取“到册不到户、先流转再建设、土地承包权再分配”等创新措施,推动资源盘活整合,从2019年起,历时3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hm2。景泰县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打破土地条田化,地块面积均在13 hm2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近2.5万hm2,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以高标准农田推动县域内农业发展。

1.3  挖掘区域优势,建立优质品牌

景泰县坚持品牌引领战略,依托区位优势建立优质品牌。发展了梨、红枣、籽瓜、戈壁鱼虾、甘草羊等特色农产品,全县现有“三品一标”农产品69个,“甘味”农产品品牌8家,其中“景泰枸杞”“条山梨”“龙湾苹果”“翠柳羊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9年景泰县将其特色农产品统一冠名为“景礼”,进入了品牌化发展阶段。

1.4  综合发展各产业,一二三产业初步融合

景泰县农畜产业不断发展,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6.45万hm2,水产养殖达0.1万hm2,猪、羊、牛、鸡饲养量分别达到40.3万头、127万只、2万头、110万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目前已建立起了以粮、猪、禽为基础 ,林果、蔬菜、中药材、草食畜牧为主导,戈壁农业、光伏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第一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电力、热力及水力等第二产业最大程度辅助第一产业的发展、衔接第三产业;同时仓储业、物流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景泰县产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如甘肃多家银行以股权或林权做抵押,为景泰县箐茂生态农业科技股份公司提供贷款,支持其甘草种植项目;农业银行甘肃分行创新推出“戈壁设施农业建设贷款”产品,向景泰戈壁农业公司发放贷款用于戈壁农产品种植及培育。景泰县一二三产业已实现初步融合。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畜产品深加工落后

景泰县农业基础条件良好,特色产业资源优越,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其农畜产品加工深度普遍较低。1)景泰县乡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当地技术水平落后、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导致其特色产业链条较短,农业还呈现出初级性、低端性,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品牌包装、物流冷链等还没有发展起来[4]。2)县内加工企业仍处于发展阶段,产业主体仍是个体户,产品产出后通常直接出售给县外企业和中间商,农户可得利润被大大压缩,经济无法良性循环。

2.2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

景泰县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水平低。1)龙头企业尚处于发展阶段,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差,难以起到引导其他企业发展的作用,也无法与产业链下游的农户衔接形成稳定产业链,产业辐射力度小。2)景泰县龙头企业以家庭企业、乡村农场为主。这一类企业普遍规范程度较低、管理能力较弱、信息收集能力较差,无法及时掌握市场动向、了解消费者需求,因而其市场竞争力也普遍较弱。

2.3  人才储备不足

乡村产业链的完善、特色产品的选择和培育、产业园区的建设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均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种植人员及服务人员,乡村空心化严重、技术人才及种植人员匮乏制约了乡村高质量发展。受经济水平影响,景泰县乡村基础设施及教育资源差,青壮年大多数选择外出打工,人才流失严重;同时,景泰县人才引进计划力度较弱,缺乏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企业也无法为优秀人才提供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及酬劳,优秀人才流入较少。

2.4  品牌带动能力不强

景泰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69个,“甘味”农产品品牌8个,部分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但其品牌带动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1)品牌意识薄弱,宣传力度不够,虽然有较多标志性产品,但多数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品牌的价值,不愿意在品牌宣传方面过多投入。2)景泰县特色产品市场有限,乡村产品的口碑一般靠口口相传,销售模式主要为线下销售,外界对其特色产品知之甚少,景泰县也没有专业机构对接市场及时反馈市场需求,农户无法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3)景泰县农业合作社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职能相同的农业合作社各自为政,并未形成合力助力品牌发展。

2.5  产业尚未深度融合

目前,景泰县一二三产业已实现初步融合,但是在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难以积极响应国家提出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的号召,存在较大短板,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发展重点仍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衔接较差,县区整体产业链偏短。2)第三产业发展意识不足,对于易扎根三农领域的生态旅游、三农带货等行业发展意识不足,没有起到助力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

3  对策建议

3.1  聚焦深加工,完善产业链

针对景泰县农畜产品深加工落后的问题,1)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持续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督促商业银行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不断创新,创造更加符合农产品加工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降低其创业成本。2)促进县内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与农户对接,改善县内资金循环,同时引入冷链物流配合企业销售产品,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产业链。3)加大农业机械的使用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

3.2  优化企业管理,扶持龙头企业

针对景泰县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水平低的现状,1)对区域内的企业进行摸排,按照“优抚、扶强、扶重点”的原则选择部分发展势头较好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增强产业的集聚效应,同时政府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帮扶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吸引资金向产业聚集。2)通过明确企业目标、构建企业管理体系、促进管理人员不断学习等方式综合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3.3  優化人才战略,加速队伍建设

1)在政策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力度,吸引高素质、高水平人才进入乡村。对愿意入驻乡村人才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提供住房及安家费等;对返乡创业青壮年给予一定的创业补贴,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帮扶,促使青壮年返乡投身乡村产业建设;做好社工身份认同工作及社工驻村工作,鼓励社会工作者下乡。2)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加大人才选拔力度,培养适合景泰县乡村产业的人才;鼓励高校教师、研究人员深入乡村,开展科技讲座,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教学等方式培养农户科学种植意识、提升农户能力。3)在农村社会组织构建方面,要结合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乡土社会特点,致力于乡村社会组织的振兴与培育[5],不断推进“智慧景泰”“数字政府”等平台的建设,不断改善生活、工作环境,为农村社工人员提供成长和发展的平台。

3.4  强化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知名度

1)聘请专业品牌管理机构管理品牌。品牌管理机构能够精准定位品牌、挖掘“景礼”品牌的核心价值,通过已有渠道宣传“景礼”,提升其知名度;同时可以向景泰县相关产业人员普及品牌的重要性,培养从业人员品牌意识。2)接洽电商、扩大市场。近年来,我国电商发展势头较好,应该鼓励箐茂生态农业公司、戈壁农业发展公司等大型公司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铺设线上销售渠道来扩大市场。3)加强农业合作社的管理,鼓励各农业合作社发挥其销售职能,主动对接市场、反馈信息,提高景泰县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加快推进景泰县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向高标准、高水平、高品质方向迈进。

3.5  坚持全行业创新,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针对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问题,2022年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服务,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为了将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更多增值服务,建议景泰县做好以下6个方面。1)农业重点乡镇聚焦农产品的深加工,升级农产品后端,推动集中式服务。例如龙湾村可以借鉴条山农场桃、杏、梨等农产品深加工链成熟的经验,在出售苹果的基础上,搭建鲜榨果汁、苹果浓浆、果酱、果脯、苹果干、罐头等深加工产业。2)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如加大景泰县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建设力度;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如打造芦阳年味小镇、草窝滩渔农并重产业示范镇等产业农业强镇。3)大力发展旅游业。以黄河石林、沿黄乡镇、沿黄风情为主体,联合开发黄河旅游主题品牌和精品路线,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黄金带。4)支持和鼓励发展民宿产业。鼓励农民直接、间接参与乡村民宿及农家乐特色村的建设。5)加强三农电子商务工程建设,鼓励和规范县域内三农类的直播电商。如借鉴景泰融媒、景泰三农等自媒体账号2021年累计直播带货售出景泰县“甘”字头特色农产品近1个亿的成功经验,通过直播等手段带动县域内滩羊、籽瓜等其他产品的发展,同时政府应出台直播相关管理规范,建立绿色健康的保障体系,助力景泰县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6)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增强县域内产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高怀璧.金融助力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以景泰县为例[J].甘肃金融,2019(10):47-50.

[2]  陈文俊,崔筱佩.甘肃景泰县科学治理盐碱地发展现代渔业[J].中国水产,2019(11):43-45.

[3]  高怀璧.资源型城市乡村振兴模式探索[J].中国金融,2021(12):92-94.

[4]  施玉蓉.景泰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2):77-79.

[5]  卫小将,黄雨晴.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26(1):104-112.

猜你喜欢
产业兴旺建议对策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西部乡村产业兴旺需认清五大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与实施路径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关于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