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创作中图像素材的应用研究

2023-10-09 09:39:44苏丽红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油画创作自主性

摘 要:画家创作油画并引入图像素材开展再创作推动了当代油画的发展。这一发展过程,让传统油画得以紧随时代前进步伐,不仅实现了与现代文化特色的充分融合,拓宽了油画艺术的涉及领域,还提升了油画艺术的艺术表现力,对当代油画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图像素材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有利有弊,其一方面可生动展现油画传统绘画效果,另一方面如果一味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开展创作,则油画将失去其艺术价值。因此,如何将图像素材与油画创作进行巧妙结合,让油画创作不陷于商业化、媚俗化,是当代油画创作者所需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从图像与油画创作的关联性入手,分析油画创作中图像素材应用的利与弊,提出了油画创作中图像素材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油画创作;图像素材;自主性

自西方油画于17世纪中后期正式传入中国以来,图像素材在油画创作中应用已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图像作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摄像技术诞生前,公众了解客观世界、满足自身需求主要有赖于文字文献及绘画。19世纪30年代摄影技术的出现,让人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极大颠覆,并推动了视觉领域的变革发展,社会大众不再局限于通过文字进行信息传达,而是加大了对图像的应用力度,在此过程中,文字成为图像的有力补充[1]。基于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及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转变,并极大地推动了图像素材在我国油画创作中的推广应用。

一、图像与绘画的关联性

就摄影与绘画的发展历程而言,绘画发展为摄影技术形成发展提供了助力,摄影技术发展也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变革,使画家得以从摄影技术中得到解放,脱离了“再现真实”技术的功利性禁锢,让绘画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由此表明摄影图像素材与油画艺术有着紧密联系。

在图像时代,图像素材是在绘画艺术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型艺术语言,它的出现无疑推动了油画艺术的长足发展。相较于传统人为创作的图像,机械生产的图像表现出突出的真实性、高效传播、可复制性等特征,这些无不是传统绘画所难以比拟的。这一变化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艺术家绘画方式的发展变革,比如,1919年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领军人物马塞尔·杜尚在达·芬奇传世佳作《蒙娜丽莎》的复制品上,用铅笔为保持着神秘微笑的主人公画上山羊胡子。艺术家这种在既有图像基础上开展再次创作的方式,正式拉开了在绘画创作中应用图像素材的帷幕。又如,作为杜尚得意弟子的英国当代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于1956年借鉴杜尚式的拼贴手法,基于现成大众流行公共图像创作了著名的拼贴画《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除此之外,我国著名艺术家张晓刚创作的“大家庭”系列作品、王广义创作的“大批判”系列作品等,均是在油画创作中对既有图像素材进行应用的一种表现。油画创作在油画材料、笔触、肌理表现等方面有着特有优势,但同时油画创作中也存在一些技术短板,而通过对图像素材纪实性、瞬间性、丰富性等优势的合理利用,再加上画家自身专业素养、创作灵感等的融入,势必可为油画创作带来新的创作思路及方式[2]。因此,传统油画创作在当今时代要如何更好地打动广大受众,要如何在创作实践中做到对图像素材的巧妙应用,是当代油画创作者所需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油画创作中图像素材应用的利与弊

(一)油画创作中图像素材的应用利处

图像素材的一项突出优势在于其可实现对客观物象的真实展现,特别是在一些历史题材作品创作过程中,人物造型生动形象与否、真实与否等至关重要。比如,画家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在一系列历史文献、图像资料的支持下,保证了作品的真实性,并为创作者有效深刻地领会创作主题提供了极大帮助。图像素材采集方便快捷,通过摄像,可实现对物象瞬间动态的精准记录。和传统依托大量素描、速写等采集素材的方式相比,图像素材的引入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创作者的素材采集效率,让创作者能够将更多时间精力花费在实际创作中。同时,不论是绘画还是图像都有着静止性的特征,但图像的静止性并不影响其对各种极易变化的人物动态神情、微观世界等的真实呈现,不会鉴于物象动态的变化而手足无措,不会因为人类肉眼所难以企及的微观世界而无可奈何。除此之外,图像处理软件可辅助各种出人意料的创作构思,以此一方面可帮助创作者更好地表达自身的创作想法,另一方面还可帮助创作者迸发出更多的创作激情、灵感。图像处理软件还可实现一系列优越的功能,包括可完成对图像素材的自由旋转、缩放、变形、虚化、合成等,以及可对图像素材开展疏密、远近对比处理,可赋予其以色彩变调、偏调、大色块等特效。

(二)油画创作中图像素材的应用弊端

在油画创作中,倘若画家不遵循油画艺术创作规律,对图像素材进行盲目应用或对图像素材進行机械化临摹,在艺术思想与技术上未做明显变化,则必然会违背油画创作的真正本质及目的,并会让创作变得十分空洞。艺术发展离不开创新,唯有经过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及创新创造,艺术创作才具有艺术价值,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千百年来,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有“似”与“不似”的辩证,在前人看来,盲目地照抄照搬原版内容是创作的一大忌讳。所以说,在油画创作中对图像素材进行原封不动的照搬,势必会造成油画艺术语言的匮乏,及创作激情与灵感的枯竭。同时,面对如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一味通过便捷的互联网平台去采集图像素材,而不像过去画家们一般去亲身感受、领略万千世界中的自然场景、人文情怀,将会使得创作者们无从去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而这些都是创作者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在油画这门绘画艺术形式的实际创作中,应当对客观物象的形象予以深度提炼,创作者唯有经过不断揣摩推敲,方可完成对作品艺术精神的充分表达。倘若应用图像素材,对以上这些过程予以简化处理,单凭现成的图像开展创作,则会像作家本雅明在其著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中的复制作品一般,让艺术作品失去其不可或缺的“光韵”,进而让油画作品丧失其艺术精髓。

三、油画创作中图像素材的应用建议

(一)基于图像获得创作素材

在油画创作中,创作者可依据自身所期望传达的创作理念、主题等创作需求,展开对相关图像素材的选择,继而结合图像素材承载的信息,采用拼贴、删减等处理手段,使经过创作处理的画面更契合自身创作需求。当在对一些历史题材作品进行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通过对各种文献、摄影、图片等资料的深入研究,从中采集相关图像素材,并提炼对应历史时期的人物穿着、与其匹配的背景建筑等素材,继而开展再创作。比如,由中国当代画家陈丹青创作的《国学研究院》(图1),为采集作品中五位国学大师的图像素材,画家查找对应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中的相关图像素材,基于此,在实际创作中对这些人物的图像素材开展重新组合,并赋予其与时代背景相符的特征。尽管重新组合的图像并非宣告油画创作的结束,但和创作者主观构思、速写小稿相比,其无疑可为创作者带来更直截了当的视觉呈现,以及可基于创作者的不同创作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包括光源的调整、物象颜色的调整、视野的调整等,使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视觉效果得到更好的展现,引发观众的内心情感共鸣[3]。总的来说,在油画创作中,创作者应当更多从参考的角度对图像素材展开应用,切实利用图像素材的客观性,以完成合理巧妙的艺术再创作。

(二)展现个人主导地位

油画创作中,创作者的思想、行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事实。基于此,为创作出理想的艺术作品,创作者在实际创作中,应当有意识展现自身的自主性,展现出自身作为创作主体应当具备的独立人格,顺应自身对艺术创作的特有理解,极力发挥自身对各种艺术手段的把握能力,最大限度地挥洒自身的艺术意志。对于图像素材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艺术家极易受到图像素材真实性的影响,继而在实际创作中无意识地对图像进行摹写,特别是在写实性创作中,为实现对细节的深度刻画,必然要将高清的图像素材作为参考,而高水平的创作通常不会让观者察觉到创作者有参考照片,究其原因在于创作者参考的仅仅是图像素材与油画创作之间的联系。鉴于此,在日常实践中,创作者不仅要有意识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还应当在思想、行为上形成独立自主性,进而确保创作的作品是自我本意的体现[4]。油画创作源于心灵的感觉,无论是哪种辅助方式都不可替代,唯有在油画创作中充分展现创作者自身的自主性及独立人格,方可使图像素材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创作出完美的艺术作品。

(三)注重将图像与速写相结合

速写作为素描的一种,长久以来绘画大师们一直青睐于将这一快速写生的方式,作为自身记录生活、表达思想情感及开展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速写不论是在画家捕捉生动瞬间、采集生活素材方面,还是在培养敏锐洞察力方面,都发挥着十分突出的作用。通过速写,画家可形成对客观物象的深刻体验,并形成良好的观察力,使自身艺术技艺得到培养,进而为画家建立自身专属的艺术语言奠定有力基础。毋庸置疑,图像素材可为油画创作带来诸多利好之处,可为创作家开展创作构思提供极大助力。同时,创作者应用图像素材开展构思可更为便捷,并可弥补在自身脑海中进行联想或者运用速写的方式来创作小稿所存在的不足。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视速写的存在,单纯应用图像素材开展创作,将会影响创作者自主性的发挥,使创作出的作品表现出艺术性缺失的问题。在油画创作中,创作者应当有意识进行感性表达,这里的感性表达主要指的是创作者自我创作风格的具象呈现[5]。而速写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文化烙印,其可帮助画家探索建立自身鲜明的绘画风格,并使画家淋漓尽致地完成感性表达。因此,在油画创作中,创作者应当正确理清图像素材与速写之间的联系,将图像素材与速写特有的形式美感进行结合,以此创作出完美的艺术作品。

(四)“再现写实”传达创作观念

不可否认,模仿这一艺术创作方式造就了一大批画家,如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美国画家查克·克洛斯以及中国画家冷军等。艺术家在对自然物象进行模仿时,其模仿意图会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艺术家自身的心理状况,二是媒介或者手段的特性。因此,艺术家的内在修为和技法,对于模仿而言至关重要。绘画是创作转换,画家将大千世界中的各种物象转换成各种色调层次,利用一个全新的系统呈现人类世界,其同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这对画家内在修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6]。没有内涵的艺术作品是难以引发受众的共鸣的,其重中之重便在于画家自身修养。正因如此,图像素材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主要取决于画家的绘画风格,而绘画风格的客观与否,很大程度受到画家内心及媒介工具影响。比如,画家格哈德·里希特便是一位将照片作为创作素材的画家,有别于精细描绘写实主义的画家,里希特的作品给观者以如同照片虚化一般的效果,该种借助眩晕镜头下的虚化形象以表达创作者自身思想情感的手法,充分传达了一种“模仿亦是一种创作方式”的理念。

综上所述,在当今这个图像素材唾手可得的时代,如何更合理应用图像素材开展油画创作,是广大油画创作者所需思考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首先,创作者应当有效认识图像與绘画的关联性,明确油画创作中图像素材的应用利弊,接着有意识地从参考的角度对图像素材进行应用,注重展现个人主导地位,以及注重将图像素材与速写进行有效结合,秉持“再现写实”传达创作观念,最终创作出可引发人们内心情感共鸣的完美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李春生,袁玉珍.油画创作中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3(11):284-285,288.

[2]戴禹.油画创作中对图像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5(1):114.

[3]赵岩.图像时代下的当代架上绘画创作现状[J].当代美术家,2021(3):56-57.

[4]段志新.图像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问题现象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1(9):24-25.

[5]白岩.源于图像而高于图像的油画创作思考[J].美术文献,2020(8):56-59.

[6]李永辉.摄影图像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23):58-59,62.

作者简介:

苏丽红,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油画创作自主性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08:45:00
中俄冰雪题材油画创作中技法的分析
油画创作中的体验与反思
浅析油画写生与创作教学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2:28:28
论油画创作中潜意识作用及运用
浅析情感因素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59:29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发展性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自主性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