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 其发病主要与关节滑膜的炎性反应有关, 以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为主要表现, 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等, 病情进一步进展可发展为关节与肢体畸形[1,2]。目前,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手段, 包括物理治疗、关节功能训练、矫形支架等, 同时辅以抗炎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症状, 但长期使用存在一定副作用[3,4]。祖国医学认为, 肝肾亏虚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之本, 脉络痹阻、气滞血瘀为其标, 浮针疗法、电针疗法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见中医疗法, 均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 改善膝关节功能, 避免药物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5,6]。本研究旨在比较浮针疗法与电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关节滑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80 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17 例,女23 例;年龄45~70 岁, 平均年龄(55.25±5.46)岁;病程0.5~12 年, 平均病程(6.08±3.18)岁;Kellgren-Lawrence 影像学分级:Ⅰ级12 例, Ⅱ级16 例, Ⅲ级12 例。观察组中男18 例, 女22 例;年龄45~70 岁,平均年龄(55.40±5.50)岁;病程0.5~12 年, 平均病程(6.10±3.15)岁;Kellgren-Lawrence 影像学分级:Ⅰ级13 例, Ⅱ级15 例, Ⅲ级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性别Kellgren-Lawrence 影像学分级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男女Ⅰ级Ⅱ级Ⅲ级对照组40172312161255.25±5.466.08±3.18观察组40182213151255.40±5.506.10±3.15 χ2/t0.0510.0720.1220.028 P 0.8220.9650.9030.978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6];②入组前未曾使用过其他方法、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等药物治疗;③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②精神病史者;③合并痛风、类风湿疾病者;④晕针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参照《针灸学》中电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常规消毒后任取内膝眼穴、外膝眼穴、血海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梁丘穴、足三里穴、阿是穴中的4 个穴位, 进针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 选用连续波,输出强度以患者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而定, 20~30 min后起针, 使用医用输液贴按压防止出血。1 次/d, 10 次为 1 个疗程, 治疗3 个疗程。
1.3.2 观察组 使用示、中、无名指的指腹触摸患者胫前肌, 所定肌筋膜触发点(MTrP), 使用中号一次性浮针正对 MTrP, 将针以约与皮肤呈25°角刺入, 针尖朝向痛点, 针体与皮肤平行在皮下组织内推进, 直至软管套完全埋入皮肤为宜, 手握针座左右摇摆, 使针体做扇形扫散, 每次扫散时间约30 s, 均匀扫散3~5 min 后,根据疼痛位置调整针尖位置, 按照同样方法进行扫散,当疼痛减轻或消失时将针芯抽出, 使用输液贴固定, 隔日再进行下一次治疗, 5 次为1 个疗程, 治疗3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
治疗前、治疗30 d 后, 采用VAS 评估疼痛程度, 总分0~10 分, 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采用KOOS 测定膝关节功能, 包括症状、疼痛、日常活动、运动娱乐、生活质量, 总分为0~100 分, 分数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
1.4.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后抽取患者2 ml 关节滑液进行炎症因子(IL-6、TNF-α)检测, 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4.3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治疗结束后参照文献[7, 8]评估中医证候疗效, 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4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及KOOS 评分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VAS 评分及KOO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KOO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且观察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KOO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及KOOS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及KOOS 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例数时间VAS 评分KOOS 评分对照组40治疗前7.46±1.1257.32±10.68治疗后 5.25±1.46a 78.18±12.38a观察组40治疗前7.52±1.2058.02±10.45治疗后 4.16±1.30ab 89.35±13.82ab t对照组组内7.5968.069 P对照组组内0.0000.000 t观察组组内12.01111.436 P观察组组内0.0000.000 t组间治疗前0.2310.296 P组间治疗前0.8180.768 t组间治疗后3.5263.808 P组间治疗后0.001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IL-6、TNF-α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IL-6、TNF-α 水平分别为(5.48±0.70)pg/ml、(5.75±1.16)ng/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8±0.66)pg/ml、(8.32±1.05)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IL-6、TNF-α 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IL-6、TNF-α 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例数时间IL-6(pg/ml)TNF-α(ng/L)对照组40治疗前9.90±0.4511.88±3.03治疗后 6.88±0.66a 8.32±1.05a观察组40治疗前9.88±0.5011.82±2.96治疗后 5.48±0.70ab 5.75±1.16ab t对照组组内23.9117.021 P对照组组内0.0000.000 t观察组组内32.34912.075 P观察组组内0.0000.000 t组间治疗前0.1880.090 P组间治疗前0.8510.929 t组间治疗后9.20310.388 P组间治疗后0.0000.000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 P=0.023<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女性多于男性。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肝肾亏虚有关, 风寒湿邪侵袭是其诱因, 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直,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活动受限、膝内翻等症状, 严重者可致残, 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目前, 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但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大。中医采取舒筋活血、祛寒止痛的治疗方法,其中针刺能够通过影响人体激素水平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 同时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的效果,是一种取效快捷、操作方便的治疗手段。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明浮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减轻疼痛症状。观察组治疗后KOO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浮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这可能是由于浮针作用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并配合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 能促使 MTrP 在能量危机中的恶性循环得以消失, 进而使疼痛症状快速减轻, 且由于浮针仅浅刺皮下, 具有较高安全性, 进针后避免了传统针灸针刺产生的酸、麻、胀、痛等不适感, 也不存在断针、滞针现象, 大大减少临床晕针现象, 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研究显示, 炎症介质的释放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其中IL-6、TNF-α 是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理改变的重要炎症介质, 可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情评判与疗效评定[9,10]。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关节滑液中炎症因子IL-6、TNF-α 水平显著下降, 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明浮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有效降低关节滑液中炎症因子,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情。分析可能原因是浮针疗法能够有效延长留置针针灸时间, 对病灶附近的疼痛点持续刺激, 可增强刺激量, 进而起到较好的消炎镇痛效果, 浮针疗法还能促进病灶部位血流再灌注, 促进炎症介质消散。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结束时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表明浮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传统电针疗法, 与文献[11]研究相符, 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 浮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能有效减轻疼痛症状, 改善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