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2023-10-09 09:49李泽禹陈雁信吴土连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收缩压缺血性

李泽禹,陈雁信,吴土连,梁 旭,黄 冯

(1.高州市中医院,广东 茂名 52520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高血压病是一种易诱发并发症的慢性疾病[1],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健康。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2],且由于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率低下,故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未得到有效控制[3]。而高血压病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众多,后遗症严重,极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4]。据相关研究显示[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复发因素与血压水平的高低呈现一定的相关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卒中后,不仅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且多数患者会伴有焦虑、疲劳综合征、偏瘫等后遗症,故高效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针对性采用慢病管理模式以精确控制血压达到目标值,促进患者康复及减少复发很有必要[6]。鉴于此,本研究拟探讨中西医结合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2021 年12 月到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 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高血压病,并经头颅CT、MRI 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②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7]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8];③出院时NIHSS 评分[9]在0~6 分之间,ADL 评分[10]在75~100分之间;④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脑卒中后遗症者;②合并恶性肿瘤、糖尿病者;③无法配合随访者。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脑卒中二级防治方案合并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则加予中医干预措施,采取电话或门诊面诊回访方式,以3 个月为间隔、12 个月为周期收集资料。

1.2.1 对照组 采用脑卒中二级防治方案合并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内容包括药物治疗、限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6]: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相关健康教育,告知高血压病基本常识,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Ⅱ(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750)20mg,每天2 次,控制血压目标值为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85mmHg;每天控制食盐摄入量≤6g,每天进行10min/次的有氧活动,全程戒烟戒酒。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管理模式基础上加予中医干预内容,如体质辨识、膳食指导、穴位按压保健、练习八段锦、辨证服用中药[11-13]:根据简化版中医体质评测表[14]判定患者的体质分类,然后根据相应的体质分类给予膳食指导,如平和质食用香菇炖鸡汤,痰湿质食用茯苓瘦肉汤等;穴位按压则选用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每天2 次,早晚按压,每次5min;练习八段锦,每天1次;选用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根据患者症状化裁增减,水煎服,早晚温服,每次200mL。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以其中的两种或多种内容进行中医干预。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压控制情况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 个月、6个月、9 个月、12 个月时,于晨起后15min,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并计算高血压控制率:高血压控制率(%)=血压达标患者数/高血压总人数×100%,干预后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85mmHg为血压达标。

1.3.2 心脑血管事件 记录12 个月干预期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

1.3.3 生存质量 采用SF-36 量表[15]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状况,其包含36 个条目共8 个健康维度(总体健康、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每个项目均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多时间点关联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以患者出院时高血压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为主要疾病诊断,或合并其他只需临床观察的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NIHSS 评分、ADL 评分、吸烟史、酗酒史、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f,± 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f,± s)

注:组间比较,P>0.05

对照组(n=46)20 26 69.21±9.54 5.58±2.90 3.02±1.45 19.93±2.29 3.84±1.38 87.39±8.25 10 36 6 40 38 18 40项目性别年龄(岁)脑卒中病程(月)高血压病病程(年)BMI(kg/m2)NIHSS ADL吸烟史酗酒史男女------是否是否合并疾病老年性脑萎缩血脂异常脑动脉硬化观察组(n=46)21 25 68.21±10.33 5.60±3.42 2.65±1.46 19.60±2.28 3.78±1.23 86.63±8.84 12 34 8 38 40 16 42

2.2 血压控制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延长,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逐渐降低,对照组则保持同一水平,且观察组各时期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另外,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86.95%,高于对照组的6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s,n=46)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s,n=46)

注:与干预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干预12个月(mmHg)124.60±8.49①②77.97±4.10①142.02±9.51①83.32±6.14①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干预前(mmHg)165.06±9.21 92.89±4.53 163.73±9.37 92.69±4.38干预3个月(mmHg)140.06±5.95①②83.50±2.70①146.71±8.34①86.34±5.93①干预6个月(mmHg)134.02±9.14①②80.41±3.28①142.08±4.64①83.43±6.11①干预9个月(mmHg)127.86±8.66①②78.73±3.19①144.86±8.33①81.54±4.24①

表3 两组患者血压达标情况比较(f,P)

2.3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f,P)

2.4 生存质量 干预前,两组患者总体健康、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等SF-36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 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外,其余维度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 s)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 s)

注:与干预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项目总体健康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观察组(n=46)对照组(n=46)干预后58.04±20.86①56.08±13.59①52.17±37.16 53.62±36.43 55.97±19.97①64.78±20.18 52.50±18.93①57.82±18.79①干预前40.00±22.02 43.26±34.20 45.65±31.83 47.10±37.79 42.11±33.00 53.80±36.29 50.43±28.70 44.78±25.36干预后65.10±20.14①②68.80±17.10①②67.93±26.40①②71.10±25.64①②66.30±15.82①②75.86±15.26①②70.43±15.26①②72.08±16.96①②干预前47.82±21.45 43.26±21.16 48.91±18.76 49.27±35.94 43.47±32.63 57.17±19.96 40.86±22.51 42.93±25.82

3 讨论

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高血压患病率也在持续上升[16-17],其诊疗给基层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18]。

相关研究表明[19]:居民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依然较低,导致患者靶器官损害发生率节节升高,导致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明显提升死亡风险,从而减短高血压病患者的寿命。在治疗高血压病过程中,血压若能长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则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预防脑卒中[20-21]。

缺血性脑卒中以起病突然、半身不遂,常伴头晕、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甚则出现意识障碍等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还常常产生抑郁、焦虑、偏瘫、失语、肢体麻痹等后遗症,甚则需要家属照顾,生存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人民的劳动能力及创造能力。

相较单纯性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进展更快、更严重,存在致残率、致死率双高[22]。由于脑血管闭塞或狭窄,导致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受限,梗死病灶出现并扩大,导致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之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引起血管内膜损伤,直接加重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损伤,愈后效果极差,处于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病种中的首位[23]。故控制血压于理想水平,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诱因是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

由于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受关注,故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24]。健康调查简表(SF-36)因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在生存质量的研究领域广泛使用,也适用于中风人群[25-27]。中西医结合诊疗疾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模式,应用中西医结合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可提高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防治意识,改善预后,减少脑卒中复发、死亡等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其主要措施包括中西医药物干预,如控制血压、降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调控、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康复运动治疗等;中医方面的措施有体质辨识、膳食指导、穴位按压保健、练习八段锦、辨证服用中药。本研究发现,虽然按照脑卒中二级防治方案执行,对照组患者由于认知不足、用药不规范、随意缩短疗程、漏服或拒绝服药相关药物、中断复诊,或暴饮暴食、偏食辛辣、偏食肥腻之品等诸多因素存在,导致血压控制不佳,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19.56%),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更大,导致心理负担更重,出现躯体角色功能、情绪角色功能疼痛/麻痹感为主得不到改善。而慢性疾病管理模式下,结合中医干预措施,可见患者能在疾病后遗症期得到良好的管理及生存质量有所提高。对观察组实施中医体质辨识,根据简化版中医体质评测表来确定体质类型,并向其讲解中医体质相关知识,对其进行中医养生知识讲解及个性化的养生指导,如膳食汤类、膳食羹、合适的运动类型、穴位保健按压、辨证使用中药等;当患者充分了解其体质并采用不同的养生措施,患者获得了参与健康管理的成就感,对疾病的认知也得到提高,增强了对疾病控制的信心,提高了其对疾病的管理能力,提升了健康管理效果,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社会的接受和认同,最终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

但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如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仅采用SF-36 量表评估,缺乏动态数据监测;未能严格动态管理入组者;本研究中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考虑因患者纳入例数过少导致。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干预后其SF-36各维度评分均得到提升,表明中西医结合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疾病中的作用和优势,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的特色,稳定患者血压,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收缩压缺血性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