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广印,王 璇,孙丽萍,刘国霞,张秀娟
(1.枣庄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2.山东省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枣庄 277800)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产业振兴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1]。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彻底改变以往脱贫攻坚过程中主要依靠单向“输血”的不良现象,提高我国广大农村自身经济建设的能力,为乡村人口就业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基础[2];另一方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枢纽,乡村农业和二三产业的交叉融合发展和不断繁荣,可以有效地推进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为我国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利条件[3]。
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6月颁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2]。全国上下应齐心合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和集约化绿色经营,逐步扭转农村经济的传统发展方式,加速乡村现代产业的结构优化和绿色生态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产业融合[3]。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活动交织渐进,而理论研究主要是为了指导实践推进,其研究进展已然成为当前梳理文献成果的首要目标[4]。同时,文献计量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某一领域文献的研究现状描绘、热点挖掘和演进趋势判断等,随着多种文献计量工具的应用,文献数据分析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范式[5]。
有学者从研究问题词汇的角度出发,有效地对文献数据中存在的噪音进行过滤,从而描绘出某一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和研究趋势;也有学者借助如文献计量分析工具、专利分析工具等具有知识发现、智能性的辅助分析,挖掘潜在信息[6]。然而,鲜有学者从相关领域文献研究文献聚类的异质性揭示研究前沿进展[7]。为此,基于引文分析和共词分析等文献计量理论和方法,运用Cite Space、COOC2.0、SPSS23.0和NETDROWN等文献计量软件绘制出关键词共现聚类知识图谱,进而解析知识图谱样态的共识与差异特征,以实现对乡村产业振兴前沿知识和研究进展准确研判的目的。
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数据来源,以“产业振兴”或“乡村产业振兴”为检索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检索类型为期刊,期刊来源限定为CSSCI期刊,检索时间为2022年3月1日,共得到检索文献记录534条。通过剔除掉本刊讯、会议通知和会议报道的无效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题录数据517条。
Cite Space、COOC2.0和UCINET三款文献计量软件支持中文文献的分析,三款软件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不尽相同,因而其可视化研究结果具有较为明显地差异性。
首先,将处理好的数据导入Cite Space文献计量工具中,选取相应的关键词可视化信息节点,将生成的结果保存在文件夹project中。其次,将数据导入COOC2.0软件中,进行文献题录字段综合抽取、词频统计等,生成关键词的共现矩阵和相异矩阵,然后将关键词共现数据导入UCINET中,生成共现知识图谱和聚类图谱。最后,利用SPSS23.0导出关键词相异矩阵而生成的树状结构图谱。根据以上所生成的各种可视化知识图谱和关键词聚类结果,完成对乡村产业振兴研究领域热点前沿和研究进展的解读。
通过文献计量软件Cite Space、COOC2.0和UCINET绘制出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研究的关键词共现聚类结果。
乡村产业振兴研究经历的时间较短,最早出现在CSSCI期刊中的研究文献是在2017年底,分别为罗必良(2017)发表于《南方经济》的《明确发展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张晓山(2017)发表于《人民论坛》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2篇文献。随后的2018年,研究文献大量涌现,这主要跟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以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乡村振兴方针政策的时间有关。2017—2020年发文量快速上升,2018年突破80篇相关高质量文献,2019年和2020发文量增长更为迅猛,两年均达到133篇的水平,持续保持一定程度的高速增长且增长势头呈现趋于相对稳定的特征,而2021年全年的相关高质量论文数量是163篇,乡村产业振兴研究不断深入发展(如表1)。
表1 乡村产业振兴研究领域各年度发文量
通过文献计量软件Cite Space、COOC2.0和UCINET生成关键词聚类结果,可以探析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热题,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前沿和进展提供建议。
2.2.1 基于Cite Space分析软件的关键词聚类
从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可以得出,我国研究乡村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关键词包括产业兴旺、乡村产业、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农村发展、产业融合、乡村文化振兴、三产融合、产业集群、实践路径等,并且产业兴旺的突现值为11.24,乡村产业的突现值为15.06,产业振兴的突现值是23.9(见表2)。
表2 基于Cite Space的乡村产业振兴研究关键词共现聚类结果
可以发现乡村产业振兴研究聚类结果分为8个大类,分别是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产业兴旺、产业融合、脱贫攻坚、乡村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和产业集群。8个聚类的同质性较好,符合0.7的聚类标准。这些聚类的形成基本限定在2018年和2019年,这表明近几年来乡村产业振兴研究得到了爆发式发展。
2.2.2 基于COOC2.0和UCINET分析软件的关键词聚类
在COOC2.0中,抽取频次为3及以上的关键词,生成共现矩阵,然后导入UCINET中,生成社会网络分析的6个聚类。通过整理可以得到如表3的聚类结果。
表3 基于COOC2.0和UCINET的乡村产业振兴研究关键词共现聚类结果
由表3可知,聚类1表示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聚类2表示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聚类3表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问题;聚类4表示乡村产业升级问题;聚类5表示乡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聚类6表示乡村产业融合机制问题。
2.2.3 基于COOC2.0和SPSS23.0分析软件的关键词聚类
将软件COOC2.0生成的关键词相异矩阵导入SPSS23.0,形成的聚类结果(见表4)。
表4 基于COOC2.0和SPSS23.0的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研究关键词共现聚类结果
由表4可知,该聚类方法生成的聚类主题主要包括乡村产业振兴发展顶层设计、新时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融合、我国乡村三产融合的实现机制及路径和农村农业发展中的产业升级等。
对比三种聚类结果可以发现,三种结果都包含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乡村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乡村旅游、生态宜居、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产业发展、三产融合、产业集群、县域经济等高频关键词。由此,可以得出乡村产业振兴研究已经形成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整体发展战略、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发展举措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等三种重要研究共识。而从人才振兴、农业金融、资本下乡、因地制宜(UCINET和SPSS23.0的结果);乡村建设、人均可支配收入、专业村、非物质文化遗产(Cite Space的结果)等不同研究方向的文献关键词来看,聚类结果又呈现出产业振兴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引进人才和资本规范管理研究的差异性特征。
(1)乡村产业振兴的整体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三产融合、产业集群)方面。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的第一要务,更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8]。党的十九大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9]。乡村产业发展不同于城市产业发展,其经济基础较差,不仅需要市场的主导作用,而且需要政府做好协调与保障[10]。在推进产业发展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有效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与质量;延伸产业链与价值链,通过产业联动进行融合渗透和交叉优化农村产业的空间布局[11]。产业集群是产业融合的基础,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产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带动经济稳步增长,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综合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12]。乡村产业振兴与三产融合发展,可有效解决“人”和“业”的问题,是对我国过去乡村产业振兴道路探索的科学总结[13]。
(2)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发展举措(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产业)方面。研究发现乡村产业振兴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开发成本低且产业链长,可以依托这些资源获得一定的初步的经济效益,但是乡村旅游开发者未能将产业链合理延伸,仅开发产业链末端环节,未能将资源合理利用到最大化[14-15]。二是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不同地区的乡村有历史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的差异,文化产业发展要有针对性,要因地制宜、要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拓展,赋之以新形式,从而加快乡村文化产业的步伐[16]。只有在文化振兴的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才能找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进而发展为文化产业,实现乡村文化的再融合与再创造,促进乡村振兴的坚实的可持续发展基础[17]。
(3)乡村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如何保证脱贫人员脱贫、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是防止返贫、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工程,而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可持续的“造血工程”[18]。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依托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后,乡村振兴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将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成果和现实价值转变是根本问题[19]。要不断汲取乡村产业振兴在实施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摸清实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造特色产业。将实际存在的产业发展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尽快调整完善,选择基础较好地区,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20]。特色产业的独特在于其“特色资源”,其具有显著差异性和稀缺性,与市场主流不同,能满足市场多样化和高端化的需求,农村地区可以利用本地区特有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区域性的产业,整合好乡村产业振兴等产业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有利于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产业振兴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农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宝库,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重要举措[21]。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发展的困境有:有关部门管理仍有欠缺,部分乡村地区领导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思想;资金投入不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政府经济负担沉重,不利于文化创新与发展[2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是不断被发展和创新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依靠能动性,依靠产业振兴、产业发展,将非遗文化与现代农村连接,发展才是最好的保护,让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23]。将乡村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相结合,逐渐打造出非遗特色乡村,要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带动乡村经济发展[24]。
(2)引进人才和资本规范管理(人才振兴、农业金融、资本下乡、因地制宜)方面。乡村产业基础条件差,技术条件落后,要改变该现状,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注重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产业发展是关键环节及顶层设计,而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才振兴[25]。目前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有:乡村引进人才的服务保障不完善;引进人才渠道少;留用人才的条件不具有吸引力[26]。首先,乡村人才振兴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教育投入;其次,要强化乡村人才保障,为人才创造优良工作环境和优厚薪酬;最后,要充分发挥各类主体作用,出台人才引进方案,为人才振兴战略共同发力[27]。除人才振兴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让资本下乡,同时加强农村金融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点关注了农村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情况,使农村金融重新焕发活力[28]。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而且有利于资本循环流通,但目前村镇银行属于新兴事物,品牌认可度不高,且农村地区人均收入低,保险信贷担保发展滞后,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不断完善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信度[29]。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拓宽农村资本来源渠道,破除城乡流动壁垒,政府引导资本下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30]。
本文将乡村产业振兴研究的现实热点与文献计量研究方法结合,研究了其关键词多源聚类结果的共识和差异。通过对比聚类结果,得出了乡村产业振兴研究的三点共识,即乡村产业振兴的整体发展战略、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发展举措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等三个主要方面。这些结果是指导乡村产业振兴进一步完善的理论基础。根据差异化特征得出了乡村产业振兴还具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产业振兴过程中对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引进和资本规范管理是其具体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