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保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2023-10-08 01:35曾瑞玲董圆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曾瑞玲 董圆

【摘要】本文对县域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发展前景及困惑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保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科学制订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保教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保教结合”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以“三维结构”提升“保教一体”人才素养,旨在提升县域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人才质量,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关键词】幼儿保育专业 保教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 县域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3-0076-03

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指出,关于幼儿保育专业设置的功能场室既要适用于中职幼儿保育人才培养,又要体现岗位职能要求,达到幼儿园保育员岗位所需的专业素养。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全面调整,保育员的缺口逐年增大,幼儿园、托育机构、家政公司等急需大量经过专业化、系统化培养的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由此可见,培养高素质的幼儿保教人才迫在眉睫。

但县域中职学校对接乡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学前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存在办学规模较小、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在一些乡镇幼儿园的招聘条件中,保育员岗位无学历门槛、无具体的业务能力要求,加上社会对保育员认识存在偏差及保育员自身的观念与行为脱节,普遍存在重教轻保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县域中职学校设立幼儿保育专业培养保育人才,进行“保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能为行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又有利于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助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保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科学制订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年7月,贺州市钟山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成立了幼儿保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到当地政府部门、幼托行业企业、各类性质的幼儿园进行深度调研,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了解用人单位和家长对幼儿保育人才的需求,明确面向乡镇幼儿园教育、城镇早期教育的保育专业职业定位,确定保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不同领域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我校把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与之相应的行动领域,确定了各行业领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根据职业特点与区域特色,我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能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和民族文化有机融入公共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中,科学制订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园校共育构建“保教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我校与幼儿园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以幼儿园保育岗位能力为载体,以“保教一体”为实施理念,进一步围绕《幼儿园工作规程》《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构建“保教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岗赛课证”融通“保教一体”人才。

1.学校与幼儿园对接。我校通過细化幼儿园保育员的用人标准和职业要求,开展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开展系统化专业技能实操培训,将“职业观+儿童观+保育观”落实到日常实践中。

2.人才培养方案与幼儿园保育人才需求对接。我校将学校保育专业的教学标准与幼儿园的岗位能力标准深度融合,依据岗位胜任力要求开发实践领域课程体系,补充行业岗位群的选修课程和拓展课程,对保育专业的知识、技能、素养进行重组,形成卫生管理、生活照护、配合教育等三大领域课程体系。

3.学生角色与幼儿园保育员角色对接。我校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保育工作为载体,将岗位知识融入教学,将岗位能力融入课程内容,将典型工作任务融入实训项目,对照一日活动工作流程,形成“清洁、消毒、健康、观察、进餐、饮水、盥洗、睡眠、管理、意外伤害、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家长会、特殊儿童指导、环境创设”等16个典型保育工作任务。

4.学生技能大赛与幼儿园保教全过程对接。我校将幼儿保育岗位技能培养、保育员资格证考试及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融为一体,大赛内容融入教学、大赛项目融入实训、大赛评分标准融入评价,构建“校赛、市赛、区赛”三大比赛体系,分三个阶段在智慧教室、大赛专项实训、幼儿园实习、实践教学中反复锤炼。见习阶段:认识保育。学生通过在幼儿园见习,熟悉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提高对保育员岗位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卫生意识、协作意识的认知,培养关爱幼儿、认真严谨、不畏辛苦的职业理念和工作态度。研习阶段:学校在智慧教室开展专项培训,邀请幼儿园教师指导,模拟仿真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反复观摩训练,实现实践能力培养与保育岗位要求“零接触”。实习阶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反思理论学习,提升应变能力。

5.三证融合直通就业升学。教师将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融入教学、将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融入实训、将考证评分标准与实训评分标准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方评价来检测学习效果,促进就业升学两不误。

(三)建设“保教结合”的幼儿保育专业课程

在推进“保教结合”试点过程中,我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以及管理办法,构建“园校共育”课程体系,课程目标突出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等,通过公共基础模块课程“识岗”、专业模块课程“熟岗”、实践模块课程“顶岗”,促进保育与教育一体化发展。

1.公共基础模块课程。包含文化基础课、思想政治课、文化选修课等三部分内容。其中,文化选修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专业模块课程。针对县域幼儿园、早教机构等教学情况,以及保育对象由原来的3—6岁扩展为0—6岁的现实,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我校在原有的课程学习基础上,将专业课程细化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等三个部分。专业基础课包括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营养与膳食、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照护、保育员、幼儿语言艺术等九门课程,开发“幼儿卫生与保健”和“幼儿语言艺术”活页式读本,修订《幼儿照护》《幼儿卫生与保健》《保育员》等课程标准。专业技能课包括幼儿基础、幼儿美工基础、幼儿舞蹈基础、幼儿园环境创设、普通话等五门课程,并将当地瑶族歌舞、手工技艺融入其中,增加乡土文化,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专业选修课包括蒙台梭利教学法、幼儿教师口语、礼仪、家校沟通等课程。

3.实践模块课程。实践教学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职阶段三年的教学活动中:第一学期开展职业认知,一般以老带新(高年级带低年级)的形式开展;第二学期安排一周时间进行保教见习;第三学期安排两周时间进行保教实习,并请幼儿园教师入校指导具体的项目和竞赛;第四学期安排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考试和“1+X”职业技能鉴定;最后一年顶岗实习。在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课程内容与幼儿保育实践的契合度,缩短了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工作适应期。

(四)以“三维结构”提升“保教一体”人才素养质量

为了实现幼儿保育专业全面、整体的保教目标,完成一体化课程的实施,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一体化的观念和意识,拥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具有随时指导幼儿的能力和智慧,我校以“三维结构”提高“保教一体”人才素养质量。

1.一体化的观念意识。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和保教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工作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平等看待幼儿保育工作,无论是一日生活保育还是有计划的教学,都要求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身为专业的保育人员,要体现“平等与尊重”,要理性认识保教关系,虽然保育员与教师的分工不同,但双方目标要一致、观念应互通,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到幼儿一日生活保教活动和教研学习中。幼儿专业保育员要接纳和认同自身角色,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保育工作看成是“保其身、养其心、启其智”的工作,以专业人员的要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展示专业形象。

2.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保育员的知识结构应是全方位的,其包括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学识素质、智能素质等四大板块,按照《国家保育员职业标准》对保育员的知识要求,除了学习保育专业学科知识,还要了解幼儿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保教的基础知识,不断垒叠、更新,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从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首先,从横向看,学生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经验与幼儿的生活、游戏、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等联系起来,将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与幼儿发展联系起来。其次,从纵向看,学生要贯穿学科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链,并将各知识点融会贯通,运用于实践。最后,学生要加强交流,善于借鉴别人优秀的经验,在见习、实习中研究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技巧,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秀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针对自身的需求和劣势,寻求指导教师的帮助,提升综合素质。

3.随时指导幼儿的能力和智慧。这是“保教一体”专业人才素养的核心所在。在教学实践中,一要注意在生活中的保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幼儿的活动过程,学会聆听,学会判断,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教育现象要敏感,充分利用保育现场中随机出现的教育契机,站在幼儿的角度,跳出既定的、僵化的思维框架对幼儿给予指导,训练自身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二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的保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幼儿的言行,解读幼儿的心理和需求,针对幼儿一天的学习生活灵活组织教学活动,提高随机教育的时效性,使得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幼儿活动息息相关。三要注意在活动环节前后的保教。在各种活动转换过渡环节,体现出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等随机教育。四要学会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课堂和教育实践课堂中有意识地自我反思,经常性地对职业角色进行反思,感悟和体会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对保教专业的认同感。

二、“保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一)创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推进“三教”改革

县域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普遍短缺,通过园校共育,教师带班轮岗到幼儿园跟岗学习,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及要求,掌握一日生活安排、保育及班级管理的知识,指导学生参加实践,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在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主线、以课堂为主场的原则,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学校致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了“情境导向、自主探究、互动生成、合作学习、双边检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专业教师在技能大赛、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创新工作过程技能实训,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县域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是为乡镇各类幼儿园输送保育员的主阵地,因此,教学过程应以培养学生保育技能为重点。园校精心准备专业化的理论学习和一体化的实操训练,持续积累专业经验。一是结合实践工作的需求,增加课程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促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专业技能,确保课程与实践相融合;二是结合专业技能课程,促进保教结合;三是在幼儿艺术基础课程(美工、舞蹈、音乐等)设置方面,结合本地民族特色开设民族手工、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技能课;四是结合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在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中落实保教结合。截至目前,我校学生中级工获证率超过80.00%、“1+X”证书通过率超过83.00%,学生实习满意度达100%;在对口升学中,85.00%的学生参加专业对口升学考试,另外15.00%未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学生均与乡镇幼儿园签约。

(三)创新园校协同育人路径,为县域早教人才需求提供支撑

学校立足钟山县,服务区域“保教一体”发展,联合12所幼儿园和2个早教机构,深入挖掘主体资源,明确地位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突出“面向乡村”功能,聚焦乡镇幼儿园保育员能力提升难的问题,开通送教下乡培训通道,提高保育員的理论水平,提升保育员的技能操作能力。我校幼儿保育专业先后承办贺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婴幼儿照护技能大赛、保育员培训及鉴定、“1+X”幼儿照护培训及考证等,长期承担社区保育教育,社会参与人数逾5 000人次,辐射、带动县域“保教一体”发展。

总之,幼儿保育专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保育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保教合一。通过“保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可以提升学生保育职业素养,又可以提高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幼儿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敏华,朱晨晨.基于保教一体化新型幼教保育人才专业华培养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7).

[2]张银燕.三融合 三对接 三研习:基于幼儿保育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宁波实践[J].潍坊学院学报,2022(1).

[3]王磊,高敏.从“教育”到“保育”: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5).

[4]但菲,索长清.“保教一体化”国际趋势与我国学前师资培育改革[J].教育研究,2017(8).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