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艳 段文清
【摘要】本文基于“校中店”人才培养基地内涵与功能的分析,论述“校中店”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议“校中店”人才培养基地的策略:校企共同制订中西式面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校中店”实训教学实际研发课程群、根据“校中店”实训教学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制度。
【关键词】校中店 人才培养基地 中西式面点专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3-0064-04
人才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术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快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步伐,扩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平台,增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动力,提高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效果。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摇篮之一的中职学校,应当不断探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有效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模式,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国工匠。为了实现这样的育人目标,广西商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衔接,通过构建“校中店”“店中校”等实践教学基地,着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突出的实践成效。
一、“校中店”人才培养基地的内涵与功能
(一)“校中店”人才培养基地的内涵
“校中店”,顾名思义,即在职业学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教学与经营融为一体,并通过市场运作模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校中店”的精髓在于通过浓缩化的“店”的形式将企业搬进学校,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开展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可以这样说,建设“校中店”是新时代背景下落实产教融合政策的有力举措,是职业学校校企联合育人的具体实践。职业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及专业设置情况,联合相关企业在校内为各个专业打造可以进行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的联合实训场地,为各个专业学生提供先进的专业技术技能实操场所,从而有效提高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校中店”的功能
一是开展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活动是“校中店”的基础功能之一。这里所说的教学活动既包括通用素质及专业理论教学,又包括常态化的专业技术实践教学,保证专业技术实践课教学活动的有效推进。利用“校中店”开展教学活动,目的是将“校中店”打造成中职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实战场,让中职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实训任务,确保“理论+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是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利用“校中店”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不仅要培训学生,还要培训教师。对学生而言,中职学校可以借助“校中店”平台,安排教师为各专业学生开展实操能力和实操技巧的现场演示、培训和指导,同时可以引进国外优质教师资源或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利用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为学生讲解新工艺和新产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师而言,中职学校可以借助“校中店”平台,组织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就专业技术问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研究探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三是组织专业技能考核。专业技能考核的对象是中职生,专业技能考核的形式可以是专业技术课随堂考核,也可以是某段时间范围内的综合性考核测试。利用“校中店”实训基地开展专业技能考核,能够将随堂考核和阶段性综合考核测试有机融为一体,有效地检查中职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效,检验课程教学的效果,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有助于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四是实现教学与经营同步。“校中店”基地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实训基地,它能将教学与经营融一体。学生在“校中店”开展实训的过程,既是完成具体工作岗位实训任务的过程,也是体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校中店”实训既发展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服务水平。而且,学生在“校中店”实训期间所产生的经济收益,可用于企业和学校联合经营和进一步建设“校中店”,或用于支持学校各专业开展科研工作、培育科研成果,有助于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校中店”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問题
当前,虽然有部分中职学校已经开始加大“校中店”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但是由于校企合作程度不深、学生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中职学校“校中店”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难以有效推进,“校中店”的育人功能也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一)校企合作缺乏深度,“校中店”有名无实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学校办学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样的办学方式有助于中职学校适应和应对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优化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目前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产教融合还处于摸索阶段,部分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或仅是企业挂名,或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意愿,企业参与度并不高,导致校企合作缺乏深度。这就会导致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管理方式比较陈旧、创新乏力,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任务对接不紧密甚至脱节等问题,“校中店”有名无实,难以真正发挥育人功效。
(二)学生认识不足,抵触情绪较为严重
在校企合作中,学生是校企合作的主体和纽带之一,但有不少中职生认为自己只是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参加企业实训对自己帮助不大,达不到良好的实习效果,这是学生对“校中店”实训基地认识不足的具体表现。正因为学生存在这样的认识,导致他们对参加“校中店”实训有较严重的抵触情绪,不利于校企的深度融合,也不利于“校中店”实训基地的深化建设。
三、打造“校中店”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举措
针对“校中店”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的人才不相符的问题,我校近年来结合学校办学方向、办学特色,以中西式面点专业为试点,着力建设“为爱烘焙”校店一体实训基地。
(一)校企共同制订中西式面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过去,中职学校各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分离、重理论而轻实训的问题,这既不利于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也不利于我国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明确专业定位,制订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中职学校深入推进“校中店”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完善,关系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否有效落实。笔者认为,中职学校“校中店”建设应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切入点、以工作操作和发展过程为导向,制订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分期培养方案。
在建设“校中店”的过程中,我校与上海摩提工房食品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制订了中西式面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一方案既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又注重职业素养的有效渗透。在该方案中,我校通过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相结合、评价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借助“校中店”实训基地平台,将学生的在校学习与岗位工作实习有机融为一体,着力探索校企“双主体”人才共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这一方案,我校中西式面点专业所有教学活动,包括课程体系的确立、课程标准的建立、教学方法的改革、学业评价的开展等,都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讨、开展,最终形成了“为爱烘焙”校中店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二)结合“校中店”实训教学实际研发课程群
在“校中店”实训基地尚未建成启用前,我校课程建设主要采用“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结构模式,比较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随着“校中店”实训基地的建成和使用,这一育人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那些只掌握基础技能的学生已经难以适应校店一体的实训教学需求,学生原有的专业能力也难以与市场发展、产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因此,中职学校应当根据“校中店”实训基地的建设需求,不断改革专业课程结构,优化课程群组合,使之更加适合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校中店”实训基地的育人方式下,建设由标准化课程和个性化课程等构成的课程群,既符合教师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以及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基于开展“校中店”实训教学对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我校依托“校中店”实践基地,组建了课程改革小组,由课程改革小组进行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最终以“中西式面点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建设课程群。这一课程群打破了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体系,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基本职业能力,使学生形成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觉维护食品卫生安全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我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旨归,通过对行业和企业的调研,由企业直接参与梳理、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对理论精心改编后融入专业课程群,最后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编写工作案例、操作步骤和相关知识点等,通过校企双主体开发课程资源,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产教深度融合,让学生能够零距离上岗。本课程设计以就业升学并重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中西式面点制作、中式面点操作、西式面点操作等专业方向所涉及的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我校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特邀行业企业资深专家共建数字一体化教学课程资源(如图2所示),形成了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公共课程组成的中西式面点专业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三)根据“校中店”实训教学需求改革教学方法
在“校中店”实训基地建设前,我校各专业教学主要还是采用以示范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校中店”实训基地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根据“校中店”实训教学的需求,我校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能专业教学与工作任务于一体、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于一体、教学场地与工作场地于一体、学习者与工作者于一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校中店”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
以面包制作课程中的“红豆面包的制作”一课为例,笔者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为了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对学校周边的情况做了实地观察,然后设计学习任务如下:学校附近幼儿园举办家校联谊活动,需要120个红豆面包,请批量生产面包。“校中店”接到订单后,笔者将订单转化为典型工作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明确任务后,小组分工合作,参照行業标准、质量标准、操作规范制订工作计划,然后交流讨论做出决策,再实施计划,最后展示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反馈。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在置身于真实工作场景、投身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职业岗位的分工、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高技能、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校中店”实训基地能够有效运行的有力保证,是校企合作育人能够有效推进的重要支撑。为了解决中西式面点专业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短缺的问题,建成一支能够有效胜任校企合作、开展“校中店”实训教学的师资队伍,我校在原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我校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通过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职业学校或企业进行进修学习、保证每年有一定时间让专业教师进修学习等多种方式,增强教师队伍的课程建设能力和业务素质,提高我校中西式面点专业的“双师比”。我校吸收优秀的社会人力资源,在兼职教师队伍中充实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技能人才,如引进了能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的管理人员,按照专业化建设的要求,与教师共同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实施、技术服务等任务,不断优化“双师”结构。我校针对教师顶岗实习中遇到的常规问题及如何制订实习目标、实习方法等,建立了合理的教师顶岗实习基地,鼓励并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开展一线岗位顶岗实习,学习新技能,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我校还以赛事和项目为平台充分展示“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并鼓励教师将最新成果和先进经验运用于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以促进教学改革创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以上举措,近两年我校中西式面点专业教师在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职业技能大赛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在广西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广西微课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
(五)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制度
过去,我校各专业课程的考核主要是采取理论考试的方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校中店”實训基地建成后,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不符合基地实训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校中店”模式下的专业考核应该以能力为中心,构建多元化、全过程的考核体系,特别是要改革考核的理念、内容和形式,注重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能够协调发展。
为了改变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的状况,我校要求各专业在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建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为此,我校联动教师、学生、企业、社会等主体共同参与学生评价,并引入企业评价机制,通过自评、互评、企评、师评相结合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融合的方式,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状况。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我校还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及学校骨干教师组建听课小组,请企业专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对员工的各项要求提出意见与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随堂听课、学生座谈、教师考核、专项检查、教师评价、学生在企业实习反馈等方式,我校将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能力、技能水平、合作意识、创新能力作为过程性评价的核心内容,然后与成绩、鉴定为主要内容的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我校对学生的评价信息进行汇总,实施以能力为主的过程性考核,将考核分数细化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中,注重对学生通用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的考核。课程结束后,我校进行终结性考核,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如表1所示)。
总而言之,建设“校中店”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可以缩短或消除学生到岗位工作的适应期,降低合作企业的经营成本,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使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实现校企双方的互补共赢和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拓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水平、推动企业创新变革等举措,使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更加切合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参考文献
[1]郑卫东.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研究框架设计[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2]张振飞,张艳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5(20).
[3]黎永键,高俊文.校企合作推动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2(7).
[4]宋志国,陈剑鹤.高职院校建立“校中厂”意义探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5]章金萍,罗怀中.基于“校中店”的实战型营销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