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明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七中学
大概念是反映学科本质,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统摄性和广泛迁移价值的学科思想和观念,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学生养成用计算机能理解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技术服务于生活”是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最根本的学科能力,这也是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提炼的教学理念。同时,在信息科技学科素养导向下,产生了项目式学习、真实性问题情境、跨学科主题学习、表现性评价等教学方式,这几种方式体现出了大概念的特点。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技术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和几种教学方式结合,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使其理解学科大概念。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关注概念之间的联系,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将项目里的小问题串联成整体,培养学生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慢慢形成学科大概念。
例如,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第2册第3章“挖掘数据中的价值”的内容是学习Excel软件,让学生体会和形成用软件技术挖掘数据中的价值的大概念。知识点包括数据表的编辑和美化,用公式和函数计算生成数据,用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分析数据的方法,创建图表让分析更直观。根据新课标要求,笔者设计了以“论华为的崛起”为大主题的单元项目课程。第1节课,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现在市场上已有的各手机品牌的销售数据,制作2014—2020年各品牌的销量数据表并美化,学会收集和编辑有价值的数据。第2节课,要求学生合理运用公式和函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每个手机品牌每年的“销售占比”和多年各公司的“销售平均值”,让学生学会发现数据中的价值,创造出新的数据价值(如下页表1)。第3节课,引导学生对各公司研发的CPU的跑分进行排序,筛选手机销量前三名的公司,对各公司销售手机的情况分类汇总,分析销售量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如下页表2)。第4节课,学生使用图表快速、直观地看分析结果。
表1
表2
这样设计,学生既能从真实的具体的问题出发,合理运用知识处理数据,又能用专业、系统化的眼光“整体”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项目式教学设计,体现了大概念和大单元的紧密关联,具有“整体性”和“结构化”特点。
素养的内核是“真实性”,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要有能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找到真实问题的本质,并应用于生活解决真实问题。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的本质,让“技术服务于生活”,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培养学生形成大概念思维。
例如,在“挖掘数据中的价值”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论华为的崛起”为大主题讨论现实问题,要求学生借助工具找到其崛起的原因,并提出发展的建议。通过四节课的学习,学生发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收集数据,获取和加工信息,利用软件发现数据价值,利用分析技术分析华为崛起的原因,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大概念的“本质”,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应用型学科,具有很强的“迁移性”。计算机辅助是信息技术跨学科学习的优势,也是连接各学科的桥梁。要让学生建立起“技术服务于生活”的概念,教师需要不断地列举学科案例,拓展学生的眼界,使其形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第1册中的“Python编程”的内容时,笔者创设了与生物学、医学联系的跨学科主题情境—科技助力医疗。其中的《选择结构》一课,创设了医学家们需要根据基因序列的突变点,找到病毒的来源的情境。学生要为基因测序仪编写溯源程序,体现科技助力医疗的作用。已知基因序列中如果有a突变,能证明病毒来自a国,否则病毒就来自他国。运用选择结构根据条件作出判断的特点,学生设计流程图和程序(如图1),作出溯源判断。在学习原理后,有的学生还应用复杂的多路径选择结构,做出多种突变的复杂判断(如图2)。本节课利用生物学问题,体现出选择结构选择性的大概念,也培养了学生跨界解决问题能力,凸显大概念的“迁移性”,是让“技术服务于生活”的最好诠释。
图1
图2
另外,这个项目主题可以应用到整个大单元的编程项目式教学中,重构教学内容,如用循环结构的重复性大概念,做多个基因序列的溯源判断,再如用排序、冒泡等算法对基因序列进行重组等,力求用小事情说明大道理,让初中生感受到科技应用的魅力和学科大概念迁移的力量。当然,信息技术不仅仅可应用于生物学,还可以用在更多的领域中,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教学提倡“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不浪费课堂的每分每秒。要想让评价也成为学习的一部分,就要为评价创设合理、多样的情境,在评价活动中体现出大概念的“生活价值”。
例如,在“挖掘数据中的价值”单元中,学生在学习统计、计算和分析数据的同时,知道了可以用软件技术挖掘数据价值的大概念,也就可以利用表格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每个学习环节的评分情况实时收集起来,记录在Excel表中,利用技术对各组得分进行计算、分析。这种活学活用的表现性评价方式,达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完美融合,体现了技术应用于评价的“生活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过低的教学目标会把素养目标降格为知识和技能目标,据此设计的教学内容也会只重视传授知识本身的内容,结果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知识间的联系,提炼不出大概念。过高的教学目标则不能将大概念具体化,导致学生实践达不到要求,任务完不成,课堂效果不好,也不利于提炼大概念。因此,教师要先理解学科素养的要求,提高自己对学科大概念的理解,设计“接地气”的课程,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
学科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不能把眼光只局限于一节课中,需要有“大视野”,用“大概念”“大单元”的眼光整体设计,通过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通过一个个互相联系的小概念,形成“少而重要”的大概念,慢慢培养起学科素养。
大概念虽然是概念,但仅靠记忆是不行的。大概念应指向素养和目标层面,要通过教学设计中的各种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形成学科的大概念,达到会在生活中应用的效果。
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做到对知识授业和解惑,而不太会“传道”,如何把学科蕴含的道理、思维方式和大概念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不应只关注技术层面,还要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有用“技术服务于生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