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宇
第38 任黄继光班班长程强与黄继光纪念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及时伸出援手,孩子可能就没命了。”8 月24 日,云南抚仙湖两名儿童和一名妇女相继落水,一名男子来不及脱下衣服和鞋就跳下水,最终落水者被他成功营救上岸。之后,这名男子的救人视频在网上迅速流传。经过寻找,确认这名救水英雄是德阳市中江县公安局民警黄忠凯,而他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亲侄儿。
“当时根本没时间思考,那个情形,谁在现场都会伸出援手,因为那是三条生命,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对于黄忠凯来说,自己既是一名人民警察,也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后辈,挺身而出救助群众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黄家”家风家训的体现。
“三爸走了,奶奶有悲伤更有骄傲,三爸为人民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奶奶为他骄傲。”黄继光侄子、黄继光纪念馆副馆长黄拥军猜想,这大概就是奶奶邓芳芝在黄继光牺牲后,又将她最小的儿子黄继恕也就是他的父亲送到了抗美援朝前线的原因。
时间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上甘岭。1952 年10月19 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场上,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的黄继光,用胸膛挡住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的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在黄继光牺牲前6 个月,他在战斗间隙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家书不长,但饱含了黄继光保家卫国的信念。
“你一定要继承哥哥‘不立功不下战场’的遗志,不要给哥哥丢人,也一定要到哥哥黄继光牺牲的地方去看看……”1954 年11 月,黄继光的弟弟黄继恕在哥哥的影响下,继承遗志参军入伍。在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撤离朝鲜的时候,他受母亲的委托,专门去了哥哥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祭奠,并在哥哥牺牲的地方带回了一捧混杂着弹片的泥土回到了老家。
邓芳芝将这捧泥土连同一棵提前准备好的梨树,一起种在了院子里。在这棵梨树下,邓芳芝召集了黄家所有人,立下了家规:黄家的孩子,只要符合条件,长大后必须报名参军报国。
“按照奶奶立下的家规,黄家至今已陆续有17 人投身军营。”黄拥军说,奶奶邓芳芝在父亲黄继恕参军回来后就立下了家规。“爸爸参军到达朝鲜后,认真负责开展着清理战场、构筑工事、帮助当地群众战后重建等工作,冲锋在前。在给群众清理池塘时,天气很寒冷,爸爸第一个下去,最后一个上来,由于在冰水里泡了很久,爸爸也把其中一个肾留在了朝鲜……”黄拥军说自己的父亲参军第一年就荣立三等功,第三年就被提升为排长。
“好孩子,你马上就是一名真正的军人了,要学习三爸爱国奉献、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到北京后,也代替三爸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他一辈子都没到过北京……”1989 年10 月,黄拥军也报名参军。回忆出发前一晚的情形,黄拥军说当时他穿着新军装与家人话别,父亲黄继恕也像奶奶当初叮嘱他一样叮嘱着自己。入伍到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后,黄拥军也不负家里的期望,在部队时从不因自己是黄继光的侄子而产生特殊情绪,反而事事冲在前头,多次出色完成执勤任务。
黄继恕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再次来到纪念馆。
黄拥军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扫墓。
黄继光写给母亲的家书。
黄继光大哥的女儿黄英及黄英的女儿顾凌,也谨遵家规,跟随父辈的脚步先后成为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战士。参军20 多年,顾凌耳边还时常回荡父母当时送她去当兵时的叮咛:“你只有给黄继光争光的义务,没有给他抹黑的权利。”
9 月18 日,中江县举行2023 年夏秋季新兵出征仪式,黄家第17 名军人倪海彬作为新兵代表发言,他万分荣幸和自豪地说:“今后无论在哪里,经历怎样的人生,面对怎样的挑战,我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是来自黄继光故乡的青年,自己是黄继光的后代,要争做一名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战士,用青春和热血为家乡增光添彩。”
“我的女儿长大后,如果符合条件,也希望她能继续传承我们家的‘红色基因’,延续家风家规。”黄拥军说在未来,黄家子孙的参军人数还将继续增加,会继续把“拥军爱国”的家风传承发扬下去。
黄继光留给母亲的“可爱祖国”手帕。
“恭喜黄馆长,你们家又出了一个‘英雄’。”在黄忠凯勇救落水者的事迹报道出来后,众人纷纷向黄拥军表达了祝贺。“事后我才了解到抚仙湖的浅水区和深水区边界存在断崖式落差,可能这一秒很浅,下一秒就会很深……”黄拥军笑着回忆,他也是通过网上的报道才知道这件事,当时狠狠为弟弟的安全揪了一把心,但更多的还是感到欣慰和骄傲。“他不愧是我们黄家的好儿郎!”
黄忠凯也曾参军入伍,退伍后回到中江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曾跳进冰水里救过人,冲向火场灭过火,应急处突、侦查办案更是他的拿手本领。“当兵就要保家卫国,当警察就要守护一方平安,让老百姓过安心日子。”对于黄忠凯来说,这既是尽忠职守,也是谨遵家训家规。
黄拥军、黄忠凯都是黄氏族人,但他们的姓名,却都没有按照黄氏族人的辈分来取名。“父亲说,因为我刚生下来时虎头虎脑,和三爸长得很像,所以奶奶破例给我取名‘拥军’。从三爸黄继光开始,我们家里就有了崇军尚武、争当英雄的传统,家族很多孩子的姓名都有着红色基因。”黄拥军说。
2001 年,黄拥军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机会,自愿回到黄继光纪念馆当了一名宣传员。“希望通过我的讲述,把拥军爱国的好风尚传递给更多人。”如今,黄拥军已经在黄继光纪念馆扎根了20 余年,他继承父亲和奶奶的遗愿,在黄继光纪念馆、学校、部队、电视台等宣讲三爸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三爸黄继光及其他英雄扫墓,一直行走在传承家风的路上……
而在传承“拥军爱国”家风的过程中,黄家人又自觉接受新时代文化的浸润,不断汲取精神“养分”,衍生出十条新的家规,用爱国奉献、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培育子弟、和睦友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克勤克俭、谨言慎行、反躬自省的实际行动,让黄家家风家训绽放时代光芒。
黄继恕专程到597.9 高地祭奠哥哥黄继光。
“1951 年初春,三爸黄继光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他把乡亲们送的一方绣有‘可爱祖国’的手帕留给了奶奶邓芳芝,这也是三爸留给奶奶唯一的遗物。”黄拥军说,“可爱祖国”需要最可爱的人用生命守护,这方手帕寄托着一个年轻战士对祖国深沉热烈的爱,也承载着乡亲们对黄继光的信任和重托。“这是一块白色的布,在布的正中间用红线绣着‘可爱祖国’四个字。”黄拥军一边说着,一边点开了手机相册,可以看到,由于年代久远,这方手帕已经微微泛黄。
如今,黄继光及其精神已成为中江县的一张名片。特别是坐落在凯江之滨的黄继光纪念馆,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缅怀英雄的群众。“黄继光纪念馆年接待观众超70 万人次,这些年,父母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孩子长大了又带着孩子来的故事很多。我觉得,这种英雄精神也在一代代传承,在人们心中生了根、发了芽。”黄拥军说。
“年年岁岁梨花开,逝去的英雄回不来。黄家始终将黄继光的精神作为‘家风’代代传承和弘扬,我们作为黄继光故乡的乡亲,也在传承这种精神。”中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舒羽泉说,几十年的红色情怀,黄继光的精神不仅激励和鼓舞着黄家人,也深深植根在中江这片土地,融入中江百万百姓心中。
而今漫步中江县城,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黄继光的“痕迹”,人们用各种方式缅怀和纪念这位英雄,不仅修建了黄继光纪念馆,还有继光村、继光路、继光学校等以黄继光名字命名的10 余处地方,这些“痕迹”,正将黄继光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代代传颂。(责编/ 吴梦影)(本文图片均为由黄拥军提供)
武警部队官兵到黄继光纪念馆开展缅怀英雄活动。
各界群众在黄继光纪念馆前缅怀英雄。
走进黄继光纪念馆之前,我没有想到会在馆内几度热泪盈眶。近3 个小时的采访,不足以尽述黄家拥军报国的家国情怀。黄拥军,这位身材魁梧的汉子,每当提起三爸黄继光对祖国深沉热烈的爱、奶奶邓芳芝对孩子坚韧绵长的牵挂、父亲生前的谆谆教导……眼角总是含着泪光。而已经在黄继光纪念馆工作20 余年的黄拥军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塑像前静静肃立几分钟,再把塑像细心擦拭一番,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当我随着黄拥军的讲述走进黄家拥军报国事迹的那一刻,英雄纵然一跃的壮举便浮现眼前。置身其中,我看到了教科书上令人崇敬的英雄是那样的真实,感受到了“拥军报国”的家风家训是如何融入到黄家人的血液中,让人不禁感慨,英雄无畏,从军无悔。
“这是装有三爸黄继光手绘像的相框,这是毛主席手拿五星红旗的雕像,这是我参加‘纪念上甘岭战役胜利暨黄继光献身70 周年’活动纪念照。”……在黄拥军声情并茂地讲述下,我发现这些陈列品仿佛都有了生命,虽然他们不会说话,但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牺牲与奉献,展现了黄家人心中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这些陈列品带给我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感受,直抵内心,让我再次感动落泪。
继承是最好的纪念。今年是黄继光牺牲71 周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如今,在和平年代,要把弘扬黄继光的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光荣传统,让其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