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香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南 衡阳 421001)
由于近些年来人们饮食、生活方式的慢慢转变,人口老龄化过程持续加速[1]。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脑梗死的患者逐步增加,这种情况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脑部血管硬化相关[2]。这是因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均伴随头部小动脉损伤和心肌梗死现象,医学上对于此类患者不仅需要开展医治之外,还应当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确保提升护理效果及患者预后效果[3-4]。使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以推动患者生活品质的提升[5]。综合护理属于能综合患者生理、心理、安全等方面因素,全方位的满足其身心需要[6]。对此,本研究将探讨综合护理用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脑梗死疾病的护理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诊的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抽取30例为观察目标,将常规护理模式施用于对照组患者,该组患病对象男16例,女14例,年龄53~80岁,平均值为(66.33±2.10)岁,观察组施用于综合护理实施干预,该组患病对象男13例,女17例,年龄53~79岁,平均值为(66.50±2.5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水平均衡可比(P>0.05)。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展开心理指导、健康指导等常规干预方式,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1.2.2 观察组 开展综合护理,内容如下。①创立综合护理工作组:组员需要对糖尿病合并重症脑梗死疾病有彻底的认知能力,在开展科学研究前,统一开展糖尿病及重症脑梗死护理培训,对于糖尿病、脑梗死的护理对策、工作内容、应急方案等展开详解。②创立疾病自我管理工作组:将患者分成两组,每一组15例,干预期内需为之普及糖尿病、脑梗死基本知识、合理膳食、药物管理、运动管理等知识。③针对性护理:由于患者需要通过长期性的药物治疗,才能够改善疾病,避免出现血糖值提高现象,护理人员需高度重视患者存有的个体差异,同时结合相对应的方法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相互配合,改正患者存有的各种不良行为。日常饮食护理层面,需根据饮食指导,为糖尿病患者制订少盐、低脂肪、清淡的饮食,并挑选优质蛋白质,及其多元化的饮食搭配,控制盐份的摄入。功能康复护理层面,根据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分期划分为3期,即卧床期、离床期与步行期。针对卧床期患者,需保持其良肢位体态,避免关节挛缩变形;针对离床期患者,可开展坐位训练,如起立、言语、认知功能等训练。若患者为偏瘫类型,可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主要为被动按摩、被动运动等。
1.3 观察指标
1.3.1 血糖水平及卒中评分对照 评价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变化,以血糖正常水平为参考,接近正常值为控制效果较佳。其中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正常值为≤7.8 mmol/L;卒中评分选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展开计分。
1.3.2 自我管理能力对照 选取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估分值,表涵盖35个条目,总分112分,所获分值越高,提示能力越理想。
1.3.3 两组疗效对照 将两组干预效果展开比较,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表格(NIHSS)用于疗效评级,区分为4个等级,分别表示:基本痊愈(90%~100%)、显效(46%~89%)、进步(18%~45%)、无效(<18%),将前3项患者例数之和与总例数之比×100%,得出总有效率。
1.3.4 糖尿病疾病认知能力对照 科室自拟糖尿病疾病有关的问卷调查,总共4个关键项目,对患病目标展开护理后认知能力点评,即糖尿病患病发病原因项目、血糖监测项目、合理膳食项目、并发症预防项目。
1.3.5 生活质量对照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生活质量加以评价,以护理前后时间作为时长切入点,包括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单项为100分,分值越低,表明状况越差。
1.3.6 护理满意度对照 拟定百分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围绕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评判,对应分值依次为85~100分、65~85分、<65分,计数总满意率,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汇总、录入表格后由SPSS 22.0完成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糖水平及卒中评分对照 患者均在施以护理对策前,得出空腹与餐后2 h血糖值观察项水平较高,且ESS评分两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护理对策实施后,观察组血糖值较对照组低,E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血糖变化数值及卒中评分对照()
表1 血糖变化数值及卒中评分对照()
2.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照 两组研究对象在护理前,自我管理能力获得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自我管理能力对照(分,)
表2 自我管理能力对照(分,)
2.3 两组疗效对照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疗效对照[n(%)]
2.4 两组糖尿病疾病认知能力对照 予以科室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糖尿病知识掌握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糖尿病疾病认知能力对照(分,)
表4 糖尿病疾病认知能力对照(分,)
2.5 两组生活质量对照 两组患者施加护理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较低,组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在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2.6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照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病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护理满意度对照[n(%)]
糖尿病作为具有较高发病率且遗传倾向严重的终身性疾病,会引起周围血管病变,甚至造成重症脑梗死等并发症[7]。脑梗死伴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疾病,给患者生命带来的威胁十分明显[8]。该疾病的发作,多见于患者血脂异常,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上述原因可在机体内局部形成血栓,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出现脑梗死现象[9]。患者在疾病状态下,会产生肌肉无力,恶心呕吐甚至偏瘫等不良现象,且对生活质量与疾病恢复带来较大影响。当疾病处于恢复期时,患者需经过长时间的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才可提升预后效果[10]。但由于患者并不具备有效的康复锻炼知识,加之自身约束性较差,疾病预后效果并不理想[11]。
在此次护理工作中,以综合护理作为执行方向,对患者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此制订规范化的护理步骤,能减少疾病医治及护理期内发生的意外风险[12]。在护理前期,观察患者的病况转变,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给予清查[3]。当患者血糖值稳定后,从心理障碍方面入手,与其拉近关系,改进患者存有的消极情绪,可以使患者护理依从性提高[14-15]。在护理中、后阶段,为患者开展疾病健康指导、饮食指导、日常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提高其认知能力,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在上述研究中得出结论,患者在施以护理对策前的空腹与餐后2 h血糖值较高,且ESS评分两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护理前,两组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能力获得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施加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组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开展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变化及E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强,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生活质量得分、护理满意度水平更高,提升护理效果,上述结果均突出了综合护理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用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脑梗死疾病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效果,使之神经功能损伤减弱,并控制血糖水平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