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世芳 姜桂兰 庄玉清 陈碧容 陈香妹
(三明市第二医院(三明市永安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 三明 366000)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被称为心肌梗死或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发生于心脏肌肉(心肌)的血液供应中断,导致心肌组织缺氧并且受损[1]。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旨在恢复冠状动脉的正常血流,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2-3]。PCI属于有创操作,会导致患者产生心理应激反应,降低心理弹性,从而影响护理、治疗的有序进行[4]。因此,需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心理弹性。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强调个性化护理、问题导向、积极地健康干预以及强化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康复[5-6]。为此,本研究将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接受本院治疗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探究聚焦解决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本医院心内科于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接受入院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择98例作为分析对象。本研究资料与患者资料送至该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并通过审核后,该院批准本研究开展。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49)。基线资料对比如下。①对照组的年龄范围:30~90岁、年龄均值(60.45±5.17)岁,性别:男性35例、女性14例,NYHA心功能分级包括Ⅱ级、Ⅲ级、Ⅳ级,分别对应9例、21例、19例,受教育年限:6~16年,均值(11.06±4.11)年。②研究组患者年龄范围:32~88岁、年龄均值(59.16±5.11)岁,性别:男性37例、女性12例,NYHA心功能分级包括Ⅱ级、Ⅲ级、Ⅳ级,分别对应9例、22例、18例,受教育年限:5~20年,均值(11.25±4.06)年。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NYHA心功能分级和受教育年限对比均无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7]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②存在PCI禁忌证患者。③中途失访或主动退出本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以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如对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测,根据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控制患者的血凝状态,预防再次血栓形成。根据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调整液体输入和排出,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疾病、药物使用、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的教育,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根据患者的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管理、饮食、锻炼等,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安排患者进行定期的复诊和随访,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予以患者聚焦解决护理干预。
1.3.2.1 成立聚焦解决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5名护士、1名医师、1名护士长,在实施护理前通过查阅文献学习聚焦解决护理相关知识。
1.3.2.2 描述问题 待患者行PCI术后的1~2 d,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在心理沟通的过程中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心理压力、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恐惧)等的相关原因,告知患者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以及负性心理对术后病情的负面影响,普及健康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对其开展健康宣教,提高自我护理水平。
1.3.2.3 构建实施目标 召集患者、患者家属,由护理人员结合每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制订可行的聚焦解决方案,构建实施目标。其中,CD-RISC评分中的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增加的最低分数分别需达到20分、14分、8分,ESCA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增加的最低分数分别需达到10分、7分、6分、10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控制在10%以内。
1.3.2.4 探查 通过心理暗示、正面引导的干预方式引导患者主动说出影响心理的因素,鼓励患者主动学习术后自我护理知识,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1.3.2.5 反馈 在护理实施期间,每隔1 d评估患者的心理弹性、自护能力,记录患者完成实施目标的情况。采用鼓励、肯定的方式来增强患者自护信心,询问患者是否能够达成实施目标,自身在完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激发患者潜能。每3 d干预1次,持续1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4.1 心理弹性 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选用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8]为评估工具,其包括坚韧、自强、乐观,共3个维度,各维度条目分别对应13个条目、8个条目、4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各维度总分为52分、32分、16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弹性越好。
1.4.2 自我护理能力 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选用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ESCA)[9],其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共4个维度,各维度条目分别对应14个条目、9个条目、8个条目、12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4分,各维度总分为56分、36分、32分、48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3 心血管不良事件 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发生率计算公式: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总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26.0统计分析,经Shapiro-Wilk检验验证,本研究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n(%)]以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组间CD-RISC量表中坚韧、自强、乐观3项评分之间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CD-RISC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CD-RISC量表各项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CD-RISC量表各项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对比,aP<0.05。
2.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组间ESCA量表中各项评分比较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ESCA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ESCA量表各项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ESCA量表各项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对比,aP<0.05。
2.3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2.04%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是由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引起的,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肌肉的氧气和营养,但当冠状动脉中的血流受阻时,心脏肌肉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中的血管壁上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症状通常包括剧烈的胸痛、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和出冷汗等[10]。冠状动脉介入术也被称为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属于一线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心肌血液灌注量,避免疾病恶化。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常规护理措施无法挖掘出患者的自护潜能,缺乏针对性[11-12]。聚焦解决护理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方法,强调将关注点集中在患者的问题和需求上,以提供更加个性化、有效的护理[13-14]。这种模式注重护士和患者的合作,通过明确目标设定、积极地解决问题和积极地健康干预,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健康和康复效果[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CD-RISC量表中坚韧、自强、乐观3项评分均更高,说明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分析其原因在于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强调积极的情绪引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17]。通过情绪管理技巧和心理干预措施,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韧性和弹性。并且聚焦解决护理模式鼓励患者与家庭、朋友和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获得社会支持和情感安慰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心理韧性[18-19]。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更高,说明聚焦解决护理模式能提升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分析其原因在于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强调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和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护士可以为每位患者设计适合其自身情况和健康目标的自我护理计划,从而提高患者积极参与的意愿[20]。这种护理模式鼓励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通过与护士合作,患者能够识别并解决可能影响自我护理的问题,并逐步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3%,而研究组患者仅为2.04%,两组相比差异明显,说明聚焦解决护理模式能减少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分析其原因在于聚焦解决护理模式注重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方法,从而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强调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的培训[21-22]。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而言,实施聚焦解决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