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理念的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影响

2023-10-08 03:21邹家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7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循证

邹家慧

(厦门市第五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溃疡性结肠炎是当前临床高发的慢性炎症性肠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起病后以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为主,18~40岁的人群是该疾病的高发群体[1]。溃疡性结肠炎极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不愈,部分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多种并发症。近些年来,随着生活、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使得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虽然通过临床治疗,患者的疾病得到了一定程度控制或完全治愈。但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由于对本病缺乏足够认知,加上需要长时间用药治疗,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常常引起各种负面情绪和治疗依从性下降,造成病情不断恶化并最终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加强此类患者群体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2-3]。循证护理干预则是建立在循证医学理论和科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循证问题,并根据问题寻找证据,致力于制订出最为科学、合理、系统的护理方案,增强了护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4]。PDCA是众多领域广泛开展的一种管理模式,主要涵盖了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环节,可持续改进工作质量[5]。将PDCA理念运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管理中,有助于临床方面持续完善与优化护理管理环节中的漏洞和不足,综合提高整体的护理管理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预后。基于此,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时段内住院医治的70例老年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探讨开展PDCA理念下循证护理干预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选自本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时段内住院医治的老年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人数共70例。全体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区间62~74岁,平均(68.83±6.37)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61~76岁,平均(68.49±6.51)岁。患者基本资料比较,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本院综合临床检查明确证实为轻度溃疡性结肠炎,且满足《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6]中溃疡性结肠炎部分有关要求。②均为年龄不低于60岁的老年患者。③具备完整临床病史资料。④研究目的、具体方法得到患者知情,签字确认参与。

1.2.2 排除标准 ①患有恶性肿瘤,预估生存时间低于半年。②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病变。③存在其他类型肠道疾病如结直肠息肉者。④曾进行过肠道手术者。⑤存在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严重营养不良者。⑥视力及听力功能异常,无法进行正常交谈。⑦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调查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①住院治疗期间做好对患者血糖、血压、心率等指标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②口头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来正确服用药物,讲解每种药物的使用方法。③告诉患者住院期间饮食禁忌,保持机体良好营养状况。④讲解疾病治疗有关配合及基础性知识,并在出院时提供健康指导,叮嘱定期复查。

1.3.2 观察组 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PDCA理念的循证护理干预。

第一,计划(P)。①组建循证护理小组:选取科室内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以及5名管床护士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并统一接受专业培训,熟悉了解PDCA理念和循证护理方法。②提出问题:对现阶段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护理期间常常发生的护理风险和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与患者深入交谈,了解患者实际需求,明确当前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共总结以下几点问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较少;用药指导不全面;病房巡查不到位;普遍存在负面情绪等。③循证支持:借助互联网、知网库、万方资料库等途径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在明确具体的方案之前,由具备高资质和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一步分析、总结护理实践内容,以此保证护理方案体现出良好的真实性和可行性。④制订护理方案: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召集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根据老年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特征和实际状况,结合自身临床护理经验,制订出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计划。

第二,执行(D)。①为患者发放健康宣教手册以供学习,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使其深入了解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告知药物治疗期间潜在不良反应和解决措施,将疾病预防、药物治疗、并发症、临床表现、发病病因等知识内容详细向患者进行介绍。②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分析出负面情绪的原因,开展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在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使用患者比较容易接受的互动方法,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个性特征、疾病情况等详细了解并掌握,以便更好的与患者展开沟通、交流,促使护患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使心理护理能顺利完成。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后,针对诱发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疏导,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等,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工作,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提升患者遵医依从性,提高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此外还可以借助中医情志相胜法、五音疗法、耳穴压豆等传统方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境。③进一步加强病房巡查,增加巡视频率,监测患者腹痛、便血症状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处理。④结合患者病情及饮食习惯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多摄入高蛋白食物,保持低脂低盐饮食,平衡膳食,加强营养支持。指导患者严格遵循禁食高纤维、生冷、刺激、辛辣食物的饮食原则,为患者设计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对患者自身的饮食喜好进行参考,尽可能的在满足患者饮食需求的同时,又能保证饮食的合理性,最大限度避免刺激患者肠道。

第三,检查(C)。护士长每周抽查小组成员护理工作情况,管床护士详细记录患者体征、病情、心态变化等,进行总结汇报。由主治医师和护士长共同评估,了解护理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指出其中问题并制订改进方案。

第四,处理(A)。制定针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和处理策略,将本次评估结果和上次进行比对,发现新出现或尚未解决的问题,将其纳入到下一循环中继续制定新的改进对策,做好监督回访,持续优化护理方案。

1.4 观察指标

1.4.1 情绪状态 干预前后对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开展评估,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价工具[7]。其中SAS量表条目数量为20个,评分标准为1~4分4级计分法,将总分转化为标准分,以50分作为焦虑状态临界值,评分升高即代表焦虑状态越严重,其中轻微焦虑分段为50~59分,中等焦虑分段为60~69分,严重焦虑分段为>70分。SDS量表条目数量为20个,评分标准为1~4分4级计分法,将总分转化为标准分,以53分作为抑郁状态临界值,评分升高即代表抑郁状态越严重,其中轻微抑郁分段为53~62分,中等抑郁分段为63~72分,严重抑郁分段为>72分。

1.4.2 自我管理能力 干预前后对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开展评估,使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管理量表[8],包含心理社会管理、疾病信息管理、生活方式管理、疾病医疗管理4个维度,条目数量共23个,评分越高即代表具备更好自我管理能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对组间数据进行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对组间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对比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要比同组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对比(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变化对比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各维度得分均要比同组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维度得分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变化对比(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a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多方面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包括饮食、免疫、遗传以及肠道菌群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9]。由于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持续时间长,病情反复,难以完全根治,患者长期用药期间更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心理,造成治疗配合度下降,自我管理能力严重不足,继而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10]。因此在老年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期间,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关键[11]。循证护理干预进一步体现了护理方案的科学性、系统性,通过明确护理问题、查找文献资料和证据、制订针对性护理计划等环节,使护理内容更符合临床实际需要和患者个体情况,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为患者带来优质、细致的护理服务,保证良好护理效果[12-13]。而PDCA理念作为一种管理循环程序,主要遵循质量管理活动客观规律来不断提升护理工作服务水平,继而促进整个护理模式质量的持续改进,当前PDCA理念在临床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14-15]。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担心疾病的复发;另一方面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患者的心理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造成消极的态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进而影响自身的遵医依从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阻碍疾病的康复。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同时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这与任焦等[16]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也提示PDCA理念的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负性情绪状态,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其原因:基于PDCA理念下的护理干预,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环节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按照不同阶段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整改对策及措施,构建起闭环式的良性循环,促进患者病情缓解、康复,继而达到更理想的护理结局[17]。同时相关护理内容均建立在了循证问题、循证支持以及循证实践的基础之上,减少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通过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病情监护等护理措施,消除消极情绪和负面心理,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疾病治疗和自我管理信心[18]。并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树立自我概念和自我管理责任意识,提高治疗依从性,主动采取有助于病情好转的健康行为,最终不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老年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PDCA理念的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负面情绪影响,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循证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