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依从性与心理情绪的影响价值

2023-10-08 03:21徐彩虹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7期
关键词:性心理依从性脑梗死

徐彩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病房102病区,江苏 南京 211100)

脑梗死为发生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即脑部血流发生堵塞,导致脑部产生缺氧、缺血现象,该病主要发生于老年群体,且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巨大,包括生活能力降低、活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因此,大部分患者在患病之后产生严重负性心理情绪,从而对患者的临床依从性带来负面作用[1]。在此背景下,临床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对临床有效性具有促进功效,但是,由于该护理不具有人文性特征,导致患者负性心理情绪未受到足够重视,从而造成负性心理情绪加重后果,临床依从性进一步下降[2]。健康教育是近几年临床护理中较常使用的措施,其实施宗旨即通过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促进临床依从性,使患者得到优质治疗与护理[3]。连续性护理具有持续性特征,实施过程中,能够为患者提供多角度护理服务,保障患者居家休养期间仍获得优质照护的效果[4]。鉴于此,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阶段抽选75例脑梗死患者参加研究,讨论分析连续性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选自我科脑梗死患者,总纳入75例,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为样本选择时间,运用随机抽签法实施分组,对照组38例、试验组37例。对照组中患者分为男性28例和女性10例;患者年龄50~89岁,均值(66.07±2.38)岁;病程1~6个月,均值(3.61±0.49)个月。试验组中患者分为男性26例和女性11例;患者年龄36~87岁,均值(65.94±2.26)岁;病程1~6个月,均值(3.68±0.35)个月。以上两组临床一般数据资料间无突出差异,P>0.05,有可比意义。我科伦理委员会对研究审核后予以批准。

1.1.1 纳入标准 ①同意签订协议书。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研究配合性较佳。

1.1.2 排除标准 ①混合型卒中。②脑出血、心源性脑栓塞。③精神或者心理方面有障碍。④罹患癌症疾病。

1.2 方法

1.2.1 一般护理 试验组、对照组均采取一般护理。患者到院之后,对其病情改变实施密切监测,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如果患者有不佳情绪,需以言语方式提醒患者维持平和心境的益处;此外,还需对患者实施病房环境护理。

1.2.2 健康教育护理 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的同时,再采取健康教育护理。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包括病因、症状、危害等,以此评估结果为根据,对于其认知错误处进行纠正,认知疏漏处进行补充,并系统性说明治疗护理脑梗死疾病的方案、药物不良反应及在此期间需要患者注意的禁忌事项等,以令患者及其家属对脑梗死疾病有正确、充足认知,从而增加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与此同时,还需对患者说明平和、健康、乐观心态有促进身体康复作用,以促使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减轻。在以上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还需考虑患者的理解能力及学历水平,如果患者理解能力不高,可通过宣教视频、图片等方法降低健康知识理解难度,以保障患者准确、充分掌握脑梗死相关知识。

1.2.3 健康教育与连续性护理 试验组行一般护理期间,再实施健康教育与连续性护理,其中健康教育护理的内容与对照组相同,连续性护理内容如下。①于患者出院之前,记录其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微信、家庭地址等,而患者在出院之后,针对居家护理期间注意事项、康复训练方法等健康知识以座谈会方式讲解;此外,组建微信群,并按时向微信群中上传有关健康知识,以加深并维持患者认知疾病的程度,了解康复护理对后遗症的影响,从而调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积极性。②提醒患者及其家属,患者休养房间温度、湿度应合理调整,以确保患者身体舒适度良好,并督促患者定其展开户外康复活动,以减少日间睡眠时长,这对于提高夜间睡眠质量有积极影响。③以电话、上门等随访方式了解患者身体恢复、心理情绪状态等,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负性心理情绪,需了解患者负性情绪发生的原因,而后实施针对性疏导,如有必要,可以向患者讲述预后效果良好案例,以使患者自信增强。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规范治疗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坚持遵医嘱用药,说明主动和被动活动、平衡能力训练等康复训练的方法和内容,并要求家属在场。鼓励家属积极学习康复锻炼内容,营造支持性家庭氛围。每次干预前记录患者康复情况,每周进行电话随访,并进行督导指导。建立微信圈,组织对患者进行“健康陪伴”,邀请患者加入,每日推送自我护理经验分享、疾病康复资讯、国内外近期护理动态等内容,进而帮助患者提升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实现最佳康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情绪对比:干预前与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测评表(SAS)和抑郁自评测评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测评分值越高,患者的负性情绪越严重。②依从性对比:完全依从为患者对治疗护理措施认可,且积极配合;基本依从为患者对治疗护理措施认可,但积极性不佳,需护理人员监督教育;拒绝依从为患者对治疗护理措施不认可,拒绝配合。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组内总例数×100%。③护理效果对比:干预前与干预后实施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评价,获取评价结果的方式即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和PSQI(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测评得分高时,患者生活质量优秀,睡眠质量较好。④满意度对比:为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自制调查表,信度=0.782,效度=0.811),问卷总分设置为100分,将其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组内总例数×100%。上述值域区间分别为0~59分、60~80分、81~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该项研究中数据处理均由SPSS 21.0进行分析,以t值对研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进行检验,以()对计量数据进行描述;以χ2值对研究中的计数数据实施检验,以[n(%)]对计数数据进行描述;以P<0.05为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的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分析组间心理情绪改善情况 分析发现,干预前,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心理情绪评分对比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试验组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对照组评分比试验组高,两组对比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改善情况(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改善情况(分,)

2.2 分析组间患者临床依从性 分析发现,相较于试验组,对照组依从性较低,两组对比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依从性[n(%)]

2.3 分析组间护理效果 分析发现,干预前,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对比P>0.05,无统计学研究意义;干预后,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试验组低,试验组睡眠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

2.4 分析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 分析发现,相较于试验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低,两组对比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脑梗死疾病的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大部分患者在疾病发生,且得到治疗护理之后出现后遗症,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下降,临床调查发现,多数脑梗死患者由于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对疾病无正确认知原因而产生负性心理情绪,并因此出现治疗护理配合性不佳,或者拒绝采取治疗护理措施情况[5-6]。另外,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能会停止后续的康复治疗,这时就会出现一种生理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主要是以患者不能活动、长期卧床休息引起的)。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运动功能障碍,使其回归家庭或社会,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7]。有学者表示,为确保患者获得良好预后,需通过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进行配合。

健康教育护理有良好的专业性、针对性、系统性,临床用此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明显提升,临床依从性因而得到加强[8]。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帮助其形成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纠正不健康的行为习惯,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9]。连续性护理干预即延长患者的护理服务时长,以保障患者出院后的各项护理措施准确落实,有提高患者身体康复有效性作用[10-11]。脑梗死患者同时采取健康教育、连续性护理干预时,患者对脑梗死疾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方法的实施意义等均有清楚认知,且出院后,患者居家护理期间的身体舒适度良好,康复训练措施落实情况较佳,有促进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继而提高生活质量作用[12]。另外,连续护理可以指导并协助患者形成规律作息,这对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改善睡眠质量有积极影响[13-14]。

研究数据表明:试验组负性心理情绪评分比对照组评分低,临床依从性比对照组依从性高,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这是因为健康教育护理、连续性护理均对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认知水平实施了针对性干预,促使负性心理情绪与认知水平大幅度提高,依从性因而得到提升。研究显示,试验组生活质量(82.69±9.87)分较对照组(74.03±8.94)分高,睡眠质量(35.62±10.24)分较对照组(30.39±4.68)分高,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研究显示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为连续性护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基于慢性疾病的一种理念,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有效护理方案,进而防止病情恶化,降低疾病复发率。除此之外,该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实现医院及家庭的无缝衔接,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帮助患者得到专业护理指导,使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工作,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相关护理措施的更新及优化具有积极意义,进而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合理护理需求,实现最佳预后结局[15]。本文研究结果与王娜娜和刘洁[16]研究中,研究组生活质量(86.00±10.00)分高于对照组(73.00±9.00)分,睡眠质量(40.00±4.00)分高于对照组(27.00±4.00)分,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的结果相一致。证实健康教育与连续性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有可行性,其可以提高患者于治疗护理方面的积极主动性,且能够帮助患者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继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

综上,临床治疗护理脑梗死患者时,结合运用连续性护理、健康教育方案后,患者可以得到优质临床服务,对消除患者负性心理、提高临床依从性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性心理依从性脑梗死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校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心理调查分析——以西藏大学为例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