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维 杨建军 张松梓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陕西 西安 710077)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恒牙龋齿的患病率为98.4%以上〔1〕。既往的研究显示〔2〕,老年人的口腔卫生情况及保健意识较差,其龋齿的发生率较高,同时在发病后,老年人的就医率较差,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最终只能进行拔牙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而在对老年的龋齿治疗中,由于局部病灶部位的钙质丢失,在传统的牙钻去龋的治疗中,高速的车针及牙齿之间的钙质容易造成局部热量的升高,局部相邻的恒牙出现裂纹的风险较高〔3〕。而在对患者的三代伢典化学机械去龋系统(Carisolv system)治疗中,在对病灶部位的窝洞内进行滴入,同时配合手动工具进行搅拌研磨,整个治疗较为温和,其并发症较低〔4〕。本研究主要通过老年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Carisolv化学机械疗法的应用实践,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1.1研究对象 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进行诊断并治疗的老年龋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老年龋齿诊断标准〔5〕;②不存在外伤性牙缺失。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认知功能存在障碍患者;③无法配合本研究患者;④对本研究治疗方法不耐受患者。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65~85岁,平均(76.92±3.4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60±2.03)kg/m2,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非龋齿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另将以上龋齿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3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签署并知晓项目研究的目的,该项目符合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伦理编号为2018125。
表1 3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比较
1.2研究方法 分别对龋齿组及对照组户口类型、每天进食甜点次数、教育程度、每日吸烟数量、是否吸烟、每日刷牙次数、刷牙使用牙膏情况、距离上次看牙时间之间差异进行比较。A组采取Carisolv化学机械疗法进行治疗,B组采取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Carisolv化学机械疗法:在病灶部位的牙窝洞内进行三代伢典凝胶填充,同时使用手动工具进行搅动,搅动过程中产生的龋齿组织使用棉球进行擦拭,同时再次使用三代伢典凝胶填充,重复进行搅动。随后使用流动水对牙窝洞内进行清洗,使用探针对去除龋齿组织的牙本质进行探查,其硬度达到白石膏的硬度则为去除干净。再次使用金刚砂车针在洞缘处进行45 °的斜面处理,同时增大树脂的面积,有利于日后的修复。在牙窝内进行擦干及效度后,再次使用树脂充填,并对其进行抛光修复。
常规治疗:使用小球钻或者小倒锥钻对局部病灶部位的龋齿进行去除,其硬度达到白石膏的硬度则为去除干净。再次使用金刚砂车针在洞缘处进行45 °的斜面处理,同时增大树脂的面积,有利于日后的修复。在牙窝内进行擦干及效度后,再次使用树脂充填,并对其进行抛光修复。
1.3治疗疼痛情况比较 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6 h、治疗后12 h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疼痛情况采取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进行比较,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6〕。
1.4两组随访结果比较 分别对A组及B组充填成功率、脱落率、继发龋齿、牙髓炎及根尖炎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
1.5两组牙周健康情况比较 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对患者采用专用探针对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乳头指数(PIS)及牙周袋探诊深度(PD)进行比较。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1龋齿组及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龋齿组及对照组户口类型、每天进食甜点次数、受教育年限、每日吸烟数量、每日刷牙次数、刷牙使用牙膏情况、距离上次看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2。
表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老年龋齿多因素分析 户口类型为农村、每天进食甜点次数较多、受教育年限较低、每日吸烟数量较多、每日刷牙次数较少、刷牙使用不含氟牙膏、距离上次看牙时间较短均是造成老年龋齿的影响因素(P<0.01),见表3。
表3 老年龋齿多因素分析
2.3治疗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6 h、治疗后12 h的疼痛显著低于B组(P<0.05,P<0.001),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疼痛情况比较分,n=60)
2.4两组随访结果比较 A组充填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脱落率、继发龋齿、牙髓炎及根尖炎显著低于B组(P<0.05,P<0.001),见表5。
表5 两组随访结果比较〔n(%),n=60〕
2.5两组牙周健康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PLI、SBI、PIS、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I、SBI、PIS、PD均显著改善,且A组PLI、SBI、PIS、PD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牙周健康情况比较
在既往的研究中认为,龋齿好发于青少年人群,在中老年患者的发病情况常常被忽视〔7〕。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在中老年人群中,其60岁之前发生龋齿的风险较低。60~69岁人群发生龋齿的比例达到6%以上,而70岁以上人群发生龋齿的比例达到18%以上。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牙齿缺损的风险也随之升高。在牙列缺损过程中,会造成局部的牙本质的破坏,进一步引发患者发生龋齿〔9〕。
本研究结果分析认为,户口为农村地区的人群,其自身的卫生习惯较差,每日刷牙次数较少,同时在刷牙过程中,由于健康知识的缺乏,使用含氟牙膏的比例较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患者发生龋齿的风险显著升高〔10〕。在此基础上,由于中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尤其糖尿病患者,其周围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牙龈发生感染的风险也随之升高,局部细菌感染概率增大,也是造成牙本体损伤的重要原因。同时实际的体验中〔11~13〕,由于牙科治疗的不适感及疼痛感,也是造成患者就医率下降的重要原因。随着就医率的下降,患者早期发现龋齿的记录表也随之下降,同时在老年群体中,由于机体新陈代谢速度的减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刷牙的频率显著下降,牙本质的食物残渣及细菌感染的风险随之升高〔14,15〕。
在对老年龋齿的治疗中,常规的治疗措施,采取高速旋转的车针对病灶部位的髓洞内龋化组织进行高效去除,但是采取该种方法进行治疗,在对局部病灶部位的治疗中没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在对病灶部位的龋化组织的处理中,对于周边的正常组织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在对患者的高速切割治疗中,可能会对牙髓体造成一定的破坏,患者德疼痛感较为明显,同时医护人员在整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还会造成机体的意外穿髓〔16〕。而本研究采取的Carisolv化学机械疗法则主要是由次氯酸钠及3种氨基酸组成的凝胶。通过化学的方法,通过对龋化组织有选择性地进行去除,破坏机体的龋化组织的纤维网状结构,促进龋化组织的疏松。该种治疗手段时间较短,去除腐质的比例较高,同时对于医护人员的操作要求不高,利用掌握〔17,18〕。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