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转型基于高校就业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探索

2023-10-08 04:58王宁宁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15期
关键词:毕业生思政能力

□王宁宁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不断涌现出创业、自主创新等新兴产业和职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思政理论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中,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和人才培养的相关性,并分析创业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转型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人才培养。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难题的出现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根据2022 年教育部发布的数据,全国本科毕业生中已有70.7%找到了工作。虽然相较于前几年略有好转,但仍有大约700 万人未能实现就业。与此同时,由于外部特殊因素的影响,2022 届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说明,在当今社会中,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随着新经济、新技术的兴起,原有的行业模式逐渐失去活力,新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更倾向于雇用有着更全面、更实用技能的应聘者,这对毕业生们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就业观念的影响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中,就业观念的影响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据2022 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有近七成高校毕业生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只有不到两成人选择了创业或自主就业。这说明许多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职业规划和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失落、焦虑、迷茫等问题,使得就业难度加大。此外,一些学生在选专业时只看重其热门程度和薪资待遇,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这导致了很多人在就业中失去了动力,无法适应工作的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就业观念缺失、技能与价值观方面的挑战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建立更加完善的职业规划帮助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操守等,有助于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三)技能与价值观的挑战

在技能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流程的涌现已经成为对于毕业生们就业市场的一种挑战。例如,在某高校进行的创业调查中,有近85%的学生表示缺乏实践机会,近8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这说明高校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价值观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一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没有坚定的职场价值观念,只追求高薪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忽视了对于自身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的意义。例如,某大型企业招聘过程中发现,有些简历上面的申请者只注重列出自己的技能和优点,并没有说明自己能够为公司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二、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转型探析

(一)创业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创业新形势下,企业对于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并适应日益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需要。根据2018 年《全球创业生态报告》数据,中国创业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创业生态环境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一。这说明中国的创业环境正在迅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创业机会。因此,高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创新

随着创业新形势的出现,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在创新创业方面,高校可通过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法律咨询、创业导师等方面的支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教育模式方面,高校可采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于市场经济和商业运作的了解。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该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学校设立了创客空间、创新实验室等创业平台,同时也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这样的创业教育模式,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三)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创业新形势下,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未来的就业市场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在课堂上加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例如,在创新创业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创业沙龙、企业参观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开阔眼界,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创业导师、特别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创业领域,并培养其创新思维。因此,从创业新形势出发,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以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就业融合与思政理论的结合探索

(一)对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国家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政课程不仅涵盖了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在知识体系之外还有一种普遍价值的输出,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全面素养,引导人们面对困境、危机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判断力。近年来,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各高校不断强化思政课程建设,着力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方法,推进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融合。例如,南开大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领导,采取开设必修课、主题班会和讲座等方式进行多元化教育。同济大学设计了线上线下结合,多元课程覆盖校内外的“同大学”校园思政系统,让多样化形式和内容的思政课在全校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二)思政教育在高校就业中的作用

思政教育是高校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有着重要作用。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态势,这意味着高校必须在提供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思政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从根本上明确自己的职业个性,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奠定稳固的基础。例如,北航实行了“学业考核制+职业素质考核制”倡导模式,强调“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在自我管理、职业咨询、职场培训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将思政理论融入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措施

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借助思政课程的理念,将思政理论融入高校创业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1.设计更符合学生需求的创业教育方案。高校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订更为实用的创业教育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例如,清华大学设立了“创新创业课程”,涵盖了科技创新、制造设计、商业模式、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完成创业全流程。

2.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参与性。高校创业教育应该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创业过程和社会责任。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开展了“科技削峰填谷行动计划”,引导学生与实际产业接轨,深度参与社会实践,发挥所学的创新创业精神。

3.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创业领域。高校也应该通过为学生提供创业导师、特别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创业领域,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组织了“创新启航——青年教师课程竞赛”,鼓励教师共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将思政理论融入高校创业教育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高校应注重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通过各种方式将思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其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格塑造产生积极影响。

四、实证研究——某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分析

(一)调查结果

据调查数据显示,仅有不到20%的学生了解到创业教育的实质和意义。这意味着,在当前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学生对于创业或者创新的认识还不足。首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主要集中在学术方面,对于创业这样的非学术领域的认知并不充分。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质意义。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比赛等各类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创业教育的相关概念和流程。其次,高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与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创业教育的实质和意义。例如,一些高校的商科专业已经增设了“创新创业”“创业管理”等专业课程,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创新的态度较为消极,很少有学生能够提出具有原创性的想法。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是很强,很难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分析结果

高校需要对创业教育进行深度改革,并加强对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校园活动、实践实训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明确相关政策和法规,掌握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例如,某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创业发展”课程,并引入创业导师、成功企业家等多位实战经验丰富的人员授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实践过程,并学会通过市场调研、商业计划等方法从初始点开发出一个成功的企业。高校也应该把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始终保持合理的道德和法律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业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创业心态和正确的道德观。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创业实践技能的同时加强了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注重道德素质、法律法规的教育。

(三)结果解读

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教育的实质和意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思政课程的培养,强调价值观的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举个例子,某高校的创业教育改革就包括了增设“创业发展”课程,在课程中引入创业导师、成功企业家等多位实战经验丰富的人员授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实践过程,并学会通过市场调研、商业计划等方法从初始点开发出一个成功的企业。其次,高校应该把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创业实践技能的同时加强了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注重道德素质、法律法规的教育。最后,高校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和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探讨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政理论的结合为突破口,提出了一些实践建议,对于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帮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毕业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毕业生思政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思政课“需求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