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玲 罗 潇 陈德海
(江西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赣州 341000)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第一要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仅是取决于教师知识传授得如何,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学生们培养成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中华民族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最终还是要依靠当代的广大青年学生们去努力奋斗实现,因此课程教学必须始终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2020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印发了指导课程思政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明确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战场,要深刻地研究整合各个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各个专业课的课程特点、科学思维方法和核心价值观念,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各种思政教育元素,有机地将其恰如其分地融入运用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思政育人效果[1]。
本文深入探索挖掘蕴含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形成了可视、可听、可学、可做的课程思政案例库,能够有效推动学科改革,使得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2]。
“电工电子技术”是面向江西理工大学工科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学科基础课,主要研究电工电子技术领域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分析方法和简单电路图的设计方法,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课程和研究本专业工程技术提供基础知识储备。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这时期的学生还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如果能够在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元素渗透进来,将会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三观,有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因此,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以下课程思政目标:爱国情怀、科学精神、职业素养、法制意识、团队意识。
为实现课程思政目标,从教学内容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系统梳理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在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坚持从课程中来到课程中去的原则,以“立德树人、共建共享”为建设目标,按照“系统设计、深入挖掘,精心设计、持续完善”的建设策略,按照思政元素发掘、思政元素梳理、思政元素拓展、思政元素进教学设计、思政元素进课堂的教学流程,经过素材选编、案例编写的建设流程,建设育人主题鲜明、素材内容丰富、案例组织合理、使用便捷的课程思政案例库[3]。在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中主要坚持下述基本思路。
在电学发展史上,中国的科学家一直在贡献着力量。世界最快列车,世界最大跨度桥梁,国产大飞机等都与电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案例与电学知识点结合,其中蕴含着大量可发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使命担当精神,对于增强学生爱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电学学科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
信息化时代以来,科学作为一种革命性力量不断地改变世界和社会关系,地位越发重要。科学技术取得当下成就,离不开一代代科学家们的探索与付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涉及了很多基本定律和定理,比如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提出的,在今天看似简单明了的公式,在当时那个年代,却耗费无数的智慧、勇气、努力。因此,在课程思政设计中,可以列举学科相关领域科学家在专业领域坚守与深耕的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电工电子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小到手机、电脑,大到载人飞船。因此,在课程思政设计中,引入电气故事作为案例,可以让学生感受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引入“华为麒麟9000”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生产的集成芯片每平方毫米可容纳超过1.7亿颗晶体管,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力争做精益求精、认真细致、追求极致的大国工匠。
电路中的基本定律也适应于个人生活中,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中的人都要遵守一定的法律法规,才能正常有序地生活和工作。当个人合法利益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学生们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不是采用极端和暴力的方式去报复社会和报复他人。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环节设计中,要融入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电路能力,每种电路完成一种功能,只有多种电路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功能强大的电路。在课程思政设计中,通过相关知识点作为融入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在提高团队合作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实现个人创造力和核心力,当个体自我利益与团体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整体利益为重。
2017年,“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新一轮教学改革,开始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通过教师示范带动,典型案例剖析,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责任,慢慢形成“五维一体全程贯通”的教学理念。2020年“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被列为江西理工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建立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案例库,形成“章节案例、典型人物、社会热点、创新实践”等内容,建立高校思政案例库,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丰富、方便的思政素材,在教学中适当引入,能够使思政元素融入教师教学内容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保证学生成才的同时成长,把真善美理念及敢闯能闯擅闯的科学创新精神根植学生心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4]。“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路径
课程思政案例库在“爱国情怀、科学精神、职业素养、法制意识、团队意识”五个思政维度的引领下,充分梳理专业课程知识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从而构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案例库,如表1所示。
表1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部分思政元素
在教学中,思政案例完全由相应的授课内容引出,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过程,实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进课堂。在教学方法上,借助学习通平台实现网络现实混合教学,线下教学有助于课堂提问、师生交流、小组PK等活动。线上教学有头脑风暴、温故知新等活动,提升学生们参与和竞争意识,线上线下教学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总体上,以讲(教师讲授)、查(文献查阅)、看(观看微视频)、演(讨论辩论)、练(习题练习)的形式,结合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助力课程目标的实现[5-7]。具体的课程思政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例如,讲到正弦交流电路时,课前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源(特高压柔性输电技术)。让学生们了解特高压柔性输电技术,目的就是要融入思政元素——爱国情怀。目前,中国特高压柔性输电技术世界排名第一,以该思政为案例导向,使得学生们了解中国输电技术,激发学生内在的文化信心。课中,与学生们交流阅读心得,同时告诉学生,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方面的技术暂时落后西方国家,希望学生们努力读书,能够科技报国。课后,让学生们搜集我国的卡脖子技术,希望学生们能利用所学知识,团结起来,努力攻关。
图2 课程思政实施过程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分解“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结构体系,从网络和生活中收集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点所蕴含的经典案例,分析经典案例的思政内涵,挖掘出20个相关知识点,并融入课程思政案例库中,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育人与课堂教学同向同行,体现教学全过程的铸魂育人。案例库建设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部门协同工作,发挥了教学名师的示范熏陶作用,创新了学习研讨形式,将业务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即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素养,又共同推动、带动、践行课程思政助力课程教学。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有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博士2人、硕士10人,其中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中共党员13人,有思想政治老师1人,辅导员4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团队采用名师效应、以老带新、互动交流等模式,重点培养教学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综合素养发展,保证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已成为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校级思政示范课。2017年起依托泛雅平台建立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截止到目前为止,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团队在教学案例库中建立20余个典型案例,10余个优秀人物事迹;立项省级教学改革课题3项;完成53个热点视频的拍摄,与课程思政案例库同步学习;获取3万元校级经费支持;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
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课程思政目标不够明确;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知识体系的传授,忽视了对课程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追求;在教学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深度还有不足,虽然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了很多教学案例,但是其中大部分侧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对案例内在思维的剖析,导致教学案例在实践过程中效果不太明显。
铸魂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课程立足于专业思政教学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收集和丰富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了“五个维度”引领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了思政育人元素与课程知识点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基于课堂教学主渠道进行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