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梯度增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2023-10-07 09:31:08袁丹红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小学3112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狮王乐段梯度

袁丹红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小学 311200)

一、问题分层架构, 支起作品梯度身形

梯度是指单位时间或单位距离内某种现象变化的程度,依照一定次序分层次地推进。欣赏课中的梯度,是指问题分层、分类设置,层层递进,难度不断加深,深度不断挖掘。

1.问题分层分类设置

教师可将教学的过程视为问题架构的过程,将各类问题分层为主问题、分问题和追问三类。

(1)主问题。主问题对应课堂教学的大环节,指向课堂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骨架,承担着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重任。

(2)分问题。分问题是课堂大环节下的小步骤,是整堂课的血肉,对应的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和行为。

(3)追问。追问对应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即时生成内容,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能够为教学过程锦上添花。

三类问题构成一种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教学过程,通过这三类问题的分层设置,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2.问题设计方法

三类问题的设计方法不同,有各自的指向。

(1)主问题指向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立足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来设计主问题,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分成若干大步骤或若干大层面。可以是直接提问,也可以是陈述的方式衔接引导。

(2)分问题针对教学方法,帮助解决主问题。分问题是解决主问题的小步骤,内容针对性较强,直接指向细小的步骤。教师设计分问题时要注意,同一个主问题下的分问题之间是递进的,通过解决若干分问题来实现主问题的解决和提升。

(3)追问升华课堂环节,进一步深化分问题。追问可以分为可预设和不可预设两种类型。可预设追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出彩的部分,是分问题的深化,答案指向更高的高度;不可预设追问考验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答案为基础往深层次挖掘,更多是一种即兴提问,是一种即时生成,是教师对学生高难度的拓展与引导。无论是可预设或不可预设,追问都是直接的问题,更细致和深入。

课例:《狮王进行曲》欣赏中感受音乐中狮王的吼叫声

让我们一起听听音乐中狮王的吼叫声(陈述性主问题);

你能在音乐中狮王的吼叫处做狮王吼叫的动作和表情吗? (分问题)

听音乐随音乐表演狮王吼叫的动作和表情;

狮王在音乐中一共吼了几次? (分问题)

听音乐数一数;

教师指名回答

吼叫声用什么乐器来演奏? (分问题)

钢琴。

它的音高有什么变化? (追问)

……

案例中不同问题的设计有其不同的内在目的,陈述性主问题直接告诉学生,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听音乐中狮王的吼叫声,连续三个分问题是引导学生一步步听狮王吼叫声,难度逐步增加,而追问是对于低段孩子提出的更高要求,感受钢琴音高变化。问题的提出可以是大环节的大目标,也可以是小环节的小目标,教师要明确这个问题存在的真实意义,要明确为什么而发问,解决什么实际。

二、聆听重复安排, 突出作品重点难点

重复聆听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能帮助学生实现对作品理解层次的升华。欣赏时,初次聆听会带给学生粗略、肤浅、笼统的印象。若要理解音乐的精髓,深层次地品味音乐精华的所在,则只有不断重复聆听,才能熟悉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重复聆听,使之有步骤、有梯度,无论是重复目的、重复范围、还是重复时间都要理性设计。

1.重复目的的梯度

欣赏过程中,切忌盲目重复,无效重复。每一次重复聆听都是有目的的,需要教师提早预设要得到一个什么结果,而不是一遍遍机械重复地听。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复听时,要明确每一遍聆听的小目标,明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感受音乐的哪个方面。不断增加难度,所有的重复目的是一步步递进,要解决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化。

2.重复范围的梯度

在欣赏作品的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理性的方式感受感性音乐的内在,这就要求重复的理性叠加。次数上有控制,重复段落范围有梯度,无需一遍遍完整重复。重复聆听可以遵循总—分—总的方式,从初步整体感知到分步细化体会作品内涵,由乐段或主题音乐开始进行分化,重复乐段或乐句,最后才是整个音乐作品的进一步感知。每一次的重复叠加是为解决一个实际的音乐问题,倾听要点明确,一定范围上的重复和叠加聆听,最终让学生获得在音乐知识技能上的正面增值。

3.重复时间的梯度

倾听从乐句到乐段,从乐段到完整的歌曲,是逐步推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重复聆听的时候把握好时间的总量与分量,基于作品篇幅的大小,重复的时间有相对的安排和限制。

课例:《晨景》欣赏第一乐段

聆听模唱主题音乐(主题聆听第一遍);

聆听并画图形谱(主题聆听第二遍);

聆听音乐并数一数主题音乐重复的次数(主题聆听第三遍);

听辩音乐中的主奏乐器(主题聆听第四遍);

听辩感受音乐中主题音乐调升高了三次(主题聆听第五遍)。

第一乐段一共重复聆听了五次,但五次的聆听侧重点和任务是不一样的,每一次的重复聆听学生都有不同的事可做。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和难度的增加,重复聆听的重点发生变化,对于音乐内在深层次的不断挖掘,重复聆听有了真正的意义,切实解决第一乐段音乐的问题。

三、视觉多样展示, 区别作品结构层次

除了听觉,音乐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图片、颜色、图谱等)唤醒学生的视觉感知。教师可以运用这类可视的方式使音乐成为可见的形象、声音和动作,借助这些视觉效应进行有效递进式聆听,让学生直接、直观地欣赏音乐,对音乐的表现手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1.以图片展示为基础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但音乐更是抽象和感性的艺术,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很多时候可以借助图片进行视觉刺激,特别是低段学生。图片可以展示音乐的相关情感、内容,指向音乐的乐段情绪变化,能触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让欣赏者直接了解作品内涵。这里所指的图片可以小到一个符号或头像,大到一张完整的图,可以是图片的直接揭示,也可以是图片的间接暗示和引导。

2.以颜色区分为对比项

颜色可以表示提醒或者重难点的突出,在图片的基础上突出作品重点的内在,是一种简单又实用的方法。音乐要素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看到相似乐句之间的对比,能让学生欣赏到主题音乐引人注目的内容。音乐段落的色彩区分可以传达很多相关作品的信息,能抓人眼球,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

3.以图谱引导为重点

图谱是直接明了地用线条或特殊图形排列的方式反映旋律的高低起伏变化,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整个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对音乐旋律的深层次了解。图谱可以是线条,可以是图形,也可以是画。无论何种方式,它能直接反映出音乐的要素和特点,其视觉结构也比图片和颜色更复杂。

课例1:《梦幻曲》图形谱

图片和旋律线的结合,表达了如梦似幻的情景,线条的起伏表达了音乐的变化,颜色的深浅让学生明显感受音量和情感的不同。

四、音乐要素积累, 充盈作品真实灵魂

音乐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如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在递进增量的聆听教学法中,进行音乐要素的挖掘与积累,始终要突出音乐的本真,突出音乐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本位。

一是以音乐要素为切入。作品的聆听可以以音乐要素的特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寻找和感受作品的内容及情感,从而体会作品的魅力所在。

二是以音乐要素为铺开。音乐教师要以音乐的角度和方式去诠释和引导学生聆听,一个完整音乐作品教学过程的生存点就是音乐要素的分析,而不是文本的讲解。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盲目的综合其他课程的内容,不引用过多历史文化的详细介绍等。

三是以音乐要素为突破。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处理就是音乐问题的解决,音乐情感的体验依赖音乐要素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音乐作品重点的突出和难点得以解决。

猜你喜欢
狮王乐段梯度
标致超级跑车9X8狮王咆哮
车迷(2022年2期)2022-06-25 08:43:58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应用数学(2020年2期)2020-06-24 06:02:50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黄河之声(2019年24期)2019-12-16 01:11:52
狮王归来
一类扭积形式的梯度近Ricci孤立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长江丛刊(2018年28期)2018-10-31 08:51:22
“狮王”争霸 试驾东风标致5008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北方音乐(2017年11期)2017-01-28 22:52:47
地温梯度判定地热异常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4: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