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创,葛骁欧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84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爱国主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振兴强大的精神动力之一,激励着广大青年大学生迎难而上、爱国奋斗的拼搏精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不断走进中央舞台,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纲要》的推出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加强团结引领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理想抱负与祖国发展相结合,让个人价值在爱国奋斗中得到彰显。
回望近代爱国运动,其是由落后到进步,由腐朽到新生的发展趋势。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敲响“俄患”警钟,全面禁令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烟,组织编译《四洲志》,但由于清廷昏聩腐朽,导致鸦片战争失败。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爱国运动,进行了最大范围和规模的农民战争,但以拜上帝教为理论基础的爱国思想最终以失败告终。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爱国运动,发起“百日维新”运动,但最终被封建顽固派破害,以失败告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爱国运动,他们发起辛亥革命,先取得成功,但并未将中国带出黑暗。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枪响,划破黑夜长空,给中国人民带来先进的马列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带来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从此,国富民强成为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百年来,无论遇到任何惊涛骇浪,我们始终把准方向,不偏离航线,朝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这是对近代爱国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属于一脉相承,同时又具备新时代的特点。实现中国梦,重在践履,贵在立行,实现中国梦是青年学子肩上的责任,需要用青春热血绘就,用团结奋斗书写,向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勇毅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深刻揭示了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理解这一科学论断,我们才能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思想本质。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人民不断探寻发展道路,走过封建道路、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资本主义道路都行不通。只能另辟蹊径,走社会主义道路。爱国不是抽象,它是爱社会主义的中国,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内在与中国本身的东西,已经渗透在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完善,意味着中国社会发展和繁荣,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从而,提高社会主义制度在国际的影响力和威望。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没有把爱国爱党爱社会相统一,那是对爱国主义本质理解的错误,中国这样一个地区差异大、多民族的国家,就会陷入思想混乱、利益纷争的境地,中国就不会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也不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有力保障,实现祖国统一、保卫家园不受侵略是各民族儿女的共同所盼。回望历史,中国人民同分裂祖国的行为英勇斗争,从日本侵华大军踏入中国大地,到1945 年日本向同盟国签署投降协议,中国人民奋力抵抗外敌14 年,中国人民无畏日本的强势掠夺,最终守护了自己的家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和抗日英雄众志成城,不怕牺牲,坚守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难之下,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维护国家和平与国土完整。翻阅党史,无数革命英烈为维护祖国统一,舍生忘死。我们不能忘记19 岁手举炸药包的董存瑞,20 岁为保护机密文件牺牲的张宗兰,23 岁被敌人折磨而死的共产党员林心平等等。无数革命英烈哪怕战至最后一枪一弹、一兵一卒,也要用身体和生命捍卫国土主权与领土完整,伟大的民族力量推进了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进程,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西方列强奴役和压迫的耻辱,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维护国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才能向幸福生活迈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不断筑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铜墙铁壁。
当前每个国家的命运都与世界命运紧密相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爱国主义不是关闭国门,断绝一切外界联系。而是,要与各国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正确处理好本国与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总书记主张“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立足本国实际又放眼全球视野,既是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又是对未来人类发展的追求[1]。爱国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要善于从不同国家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时,在吸收外来思想时,要明确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发展本国主体。另一方面,要积极担负大国担当,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出更多中国力量。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发展遭遇挫折,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出现乏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后军突起,世纪经济中心出现“自西向东”位移,2022 年俄乌冲突,中美贸易争端,英国“脱欧”,人民安全感下降,重大传染性疾病成为新变量。同时,置身于世界之林的中国,面临各种挑战,新时代爱国主义在中国梦的实现中要发挥积极作用,不断贡献中国力量。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把握时代潮流,抓住我国重要发展机遇期,从“冷战”结束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抓住了和平发展的重要机遇,开展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然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也进行了结构性的变化,战略机遇期由稳定转为变革,中国要顺势而为,抓住变革机遇,推进民族复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在国际中不断提升,西方发达国家警惕,将中国锁定为战略竞争对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围追堵截和诋毁打压。面对战略阻击,只有统筹大局,提高自身发展战略,不把希望寄托于他国“顺风车”,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我们乘势而上,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新征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互交织和交换,形成两个历史交汇期。站在新的历史交汇期上,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创新能力、5G 网络、特高压技术等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提出,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改变了中国人民任人宰割的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党的百年奋斗路上,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变西方生产力一骑绝尘、“领头羊”的局面,前三次工业革命均是西方引领,中国没有参与其中,但中国人民不放弃,中国工业发展仅用几十年的时间赶超西方国家几百年发展历程,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方面:已经超过欧洲,日本等。与某些西方国家相比,一些欧洲国家难民问题严重,经济增长乏力,人民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中国政治稳定,经济中速增长,科技发展进入第二梯队,制造业超过美国,与130 多个国家成为贸易伙伴。但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明显,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依然复杂多变,某些西方国家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打压中国崛起。面对当前新机遇和新挑战,新时代爱国主义顺应大势,敢于斗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激荡出磅礴的爱国奋斗之力,把握时代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勇敢面对挑战,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毅前行。
习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变局中风险和机遇二者对立统一,能否把握机遇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世界经济重心发生转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重组[2]。另一方面,信奉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西方政策不断动摇、民粹主义势力抬头、保守主义出现新变化,资本主义在国际贸易中进行保护主义,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如何顺应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党科学把握全球发展大势和世界格局变化作出正确判断。世界发展是各种矛盾的交织与碰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孕育其中、演进其中。从15 世纪到16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17 世纪欧洲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8 世纪的工业革命,到20 世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国迅速发展成为超级大国。进入21 世纪,世界大变局呈现出新特点。世界经济发生动荡,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经济下滑,发展中国家经济稳步提升,如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多年超过30%,助推全球治理新格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彰显。世界经济中心出现“自西向东”的移位趋势,发展中国家逐渐靠近国际舞台中央。当前,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贫富差距不断增大、英国“脱欧”、“西方之乱”、法国“黄马甲”运动等等,使“东升西降”的国际格局更加显现。西方国家依然想以“一家独大”的思想来统领世界,企图通过“颜色革命”“民粹民主”“普世价值”等手段打压发展中国家。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斗争求团结,以斗争谋发展,凡是危害我国发展和人民利益必须斗争并赢得胜利。我们要沉着应对,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升华创造条件。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力量之源。党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培育、继承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淬炼锻造了伟大建党精神和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是精神谱系的源头,代表着从无到有,伟大建党精神正如一颗种子,精神谱系是这颗种子经过多年风吹雨打长成的参天大树,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都是这棵参天大树结出来的红色之果。一个民族长期保持繁荣昌盛,必须要在精神上到达到一定共识,面对挑战才能一呼百应,奋勇直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3]”。我们要从党的伟大精神谱系中汲取前进动力,为新时代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建立科学信仰,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情感认同和国家认同,永葆党的政治本色,不断坚定人民理想信念,维护中央权威,对党忠诚、步调一致向前进,把爱国奋斗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为新时代爱国主义升华提供了文化土壤和实践基础。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下,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近期出现的“躺平”“佛系”“丧文化”等热点词汇,表现某些青年人对人生奋斗的态度。助立大学生涵养爱国奋斗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新问题,不断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增强其科学性、革命性和批判性。一要以加强马克思主义自身建设应对新时代爱国主义边缘化风险,二要以理论创新推进契合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话语形式,三要以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凝聚新时代爱国主义强大力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已去世一百多年,但并不代表其科学理论要被时代摒弃,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随着历史脚步不断迈进。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利益多元分化,各种思潮的发展进入活跃期,冲击主流意识形态。青年大学生要正确辨析各类思潮,树立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正确认识。尤其,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时代同步发展,它是时代和条件的产物,时代环境发生变化,理论就应该不断补充、丰富和发展,根据时代要求,解决时代提出的难题[4]。马克思理论诞生于一百多年前,其时代背景和今天截然不同,某些具体论断和结论失去效力,西方世界开始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失败论”“终结论”等,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出现边缘化风险。要加深马克思主义自身建设和理论研究,要以学无止境的心态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认为已经通晓马克思的文本或者理论,而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联系实际,最后将成为本本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常学常新,活学活用,知行合一,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爱国主义理论不能停止不前,要赋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时代内涵和理论价值,使爱国主义永葆生命力。另外,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涵建设和队伍质量提升建设。爱国主义边缘化的风险来自国际国内各个方面,因此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来应对风险挑战,这样才能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战斗力[5]。我们要拥护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引导大学生与西方错误思潮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发挥爱国主义引导力和凝聚力,将所学成果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实际行动中。
语言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好的话语形式离不开理论内容作为支撑,丰富的理论内容决定话语形式。理论内容与话语形式,二者相辅相成。适合大学生接受的话语形式是由科学理论派生,为民众所认同的。爱国主义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僵化不变的理论和华而不实的话语只能遭到抛弃。具有时代价值的爱国主义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会得到人民拥护和认同。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爱国主义理论要在继承中得以发展,坚守中开拓创新。当前,在历史交汇期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西方宣传话语的“隐蔽性”“普适性”“中立性”等,对青年大学生进行蒙蔽欺骗,在他们人生观形成关键时期对其产生误导。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者不断创新和宣传爱国主义理论,找出契合时代的爱国主义话语形式,不断贴近群众、生活和实际,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和共同话语。改革开放40 多年,我们在社会发展中提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中国梦”“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概念,这些概念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立足中国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易于大众理解,有助于爱国主义的传播和认同,同时,这些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时代检验。
随着网络变革与发展,网络世界充斥着纷繁复杂的非主流价值观,青年网民的思想出现混乱和焦虑,徘徊在摒弃旧观念和接受新观念之间,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交互、远距离的传播方式特点,某些不良信息、错误信息、有害信息监控不到位,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难度,某些西方国家正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上的薄弱之处,对我国政治、文化、思想上进行侵蚀和渗透,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发生弱化。唤醒青年学生清醒认识,探索网络意识形态发展规律,加强网络时代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和建设,运用新载体、新形式、新技术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代爱国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的新战场上,利用网络阵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运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便捷性捕捉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在大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及时引导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回应热点问题,拉近主流意识形态和大学生的距离,使之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清醒的头脑,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思潮,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发展,培养青年学生爱国情和报国志[7],不断增强爱国主义的吸引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