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还乡
——读焦淑梅的《归去来兮(外一篇)》

2023-10-07 00:06高海平
都市 2023年7期
关键词:狗肉舅舅钥匙

文 高海平

读散文《归去来兮》如同咀嚼橄榄,越嚼越有味。首先打动我的是叙述方式,尤其是开篇对钥匙的叙述,颇具西方现代文学的叙述风格。早年,北方乡村农家的人口一般比较多,每人配一把钥匙的可能性不大。不是配不起,是干农活容易丢失。一旦有一个人把钥匙弄丢,所有的钥匙都要更换,乡村又没有专门配钥匙的铺子,所以通常把钥匙藏匿在某个不为外人所知的隐秘地方,谁先回家谁开门。这个细节很少有作家写到,焦淑梅写到了,而且写得很好,一下子把钥匙这个意象烘托了出来。

其次是结构方式,作者在布局谋篇上下了不少功夫。对文本叙述的内容层层解析,厘清其中的逻辑关系。父母、老姑、姥姥、舅舅,这些人物的出现虽有轻重缓急,均有戏码和内容。父母为了盖一座新房子,在月光下编织着盖房需要的麻秆垫。他们边干活边聊天,干活和聊天互不干涉,相反,聊天驱赶了深夜的困乏。月光洒在父母身上,父母没有意识到,她趴在窗户上看,父母仍不知晓。作者拎出这样一个细节,客观反映了贫穷年代乡村生活的真实状态。作家或者诗人,此时会关注乡下夜晚的美丽,有月光,有乌啼,有蝉鸣,满满的诗情画意;农人全然不顾这些来自斗山无边的风月,为生计加班加点的忙碌是应有的状态。一分付出获得一分回报,父母的理想和抱负充其量无非是盖一座新房,能够拥有一把属于自己崭新的钥匙,这把钥匙才是实实在在的理想。

老姑应该属于亲人了,父母把她和弟弟放在老姑家,为了集中精力盖房子,早日拥有那把钥匙。她和弟弟住在离家只有两三里的老姑家,却有一种远隔千山万水之感觉,根本原因是想摆脱寄人篱下的伤感。还有姥姥和舅舅,姥爷去世早,姥姥以顽强的毅力培养了舅舅专心致志地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下意识地影响了作者,这是一种难得的美德,笔墨不多却分量很足。

这篇散文虚实结合,以梦为马,过去和现在之间不断闪回。生活在大都市的作者,梦见了故乡,以及故乡那片土地上的人和事。于是,父母出现了,老姑出现了,姥姥舅舅出现了。在设置场景时,作者并没有按照传统的结构方式去处理,而是以钥匙为抓手,打开了一扇扇生活的大门。记忆中那些陈年往事,或欢快,或痛苦,或激情奔越,或惆怅阴郁,如同水银泻地,一发而不可收拾。纯真无瑕如同白纸一般的童年,打印上了五彩斑斓的色彩。这些记忆因梦境泛起,被钥匙开启。这种发散性的结构方式,最大限度地挥发了作者对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远比单线性的叙述富有张力。

这是一篇写乡愁的散文,它比同类散文有了诸多新意。唯一的缺憾是最后引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片段,试图照应文章的主旨,反而显得过于实在。作者试图在寻找回乡的钥匙,这把钥匙始终若隐若现,故土上的家早已不存在,何来钥匙呢?最终回归的只能是精神,精神还乡是离家的游子一种永不磨灭的情怀。

《一条狗的使命》是一篇魔幻色彩浓厚的散文。作者同样用梦境的方式逡巡在童年故乡的村庄,“我能通过炊烟的粗细和形状辨别这户人家做啥饭,烩啥菜”。对狗肉的幻想,让一块狗后腿肉出现在了冰箱。老四以娴熟的厨艺为饕餮者奉上了一顿狗肉大餐。这道美食不仅满足了活着的人的果腹之欲,连死去多年的先人们也被唤醒,顶破棺材板来到了人间,活人和死人闻香而来,共享狗肉美餐。作者用如此的奇思妙想,写尽了贫穷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读之难掩唏嘘之情。

作者重点写了老四,这个人物性格复杂,个性鲜明。他烹制狗肉锅的那份娴熟技巧,让人难忘;大黄走失后那种愤怒,同样印象深刻。作品有两个问题让人陷入迷思:被吃的狗肉和大黄到底有没有关系?那个打开冰箱的一扇门,爽快地对我说:“喏,拿去,狗后腿肉。”的陌生人和老四是不是同一个人?两个问题留给读者的是久久难以释怀的悬念。

悬念所在,正是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狗肉舅舅钥匙
哪些地方最让狗狗瑟瑟发抖?
犬年狗肴十里香(二)
不用担心
发红包
磕头
钥匙和锁
明天再戒
钥匙
钥匙失踪记
钥匙与锁的幽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