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
议论文写得好的标准是论证有力。有力从何而来?举例论证就是一种形象生动的论证方法,精简、精准、精彩的叙例能够为议论文的有力蓄力。同学们普遍存在举例“表达冗余、论点游离”问题,不妨通过段落比较修改来学会清晰地阐明事例与论点关系,揭示矛盾、模糊或混淆处;有针对性地简洁叙述例证,使之有力地体现论点。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一辈子认真做小事,最终成就了自己;也有的人不屑于做小事,终致一事无成。
以上材料对我们有启示意义。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现已从作文题中提取出了“认真做小事可以成就自我”的论点,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举例议论段,我们一起从叙例“精简、精准、精彩”角度比较优劣并修改。
王××:认真做小事可以成就自我。纪录片《最后的棒棒》中的老黄便是如此,“没有人发自内心地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棒棒”。纪录片中的开篇词并不具象,黄泽庆是第一个出场的棒棒,也是片子里第一个退休的棒棒。老黄出生于1949年11月的重庆,当了两天“地主”少年,随后重庆解放,他变成了地主家的“狗崽子”。7岁时,父亲去世,直到39岁才成家。生活所迫,老黄扛起棒棒,这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小事。老黄始终如一,赚钱有多不易,花钱就有多俭省。但他有时又大方得奇怪。他整日整夜地蹲守,为别人做小事,也为自己做小事。老黄这一辈子都在认真做小事,他火了,也永远离开了。
朱××:有些人一辈子认真做小事最终能够成就自己,也有些人不屑于做小事最后却一事无成,然而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认为做小事不会帮助自己,所以不去做,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那么就会很难成就自己。雷锋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名字之所以现在家喻户晓,是因为他不断为他人做着力所能及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成就了雷锋,那个留名青史的雷锋。倘若他当时没有做这些小事,也就不会有“活雷锋”的称号来形容对社会百姓做贡献的人。所以,认真做小事可以成就自我。
一、向心力:定向裁剪
第一步——针对论点删重去雜。“叙事”为了“喻理”,写作时要根据论点调整事例,进行定向裁剪,做到叙例与论点高度统一,增强“叙例”的向心力。这既指向了语言表达最基本的简洁有力,同时也指向了删除其他与论点无关的庞杂内容。
王同学以重庆棒棒黄泽庆为例,列举他做棒棒搬运工的小事。但大量篇幅在写老黄人生经历,偏离了“认真做小事”论点。朱同学“正是这些小事成就了雷锋,那个留名青史的雷锋。倘若他当时没有做这些小事,也就不会有‘活雷锋的称号来形容对社会百姓做贡献的人”两句内容重复。
第二步——落实关键词和论点逻辑。此题须先明确小事内涵:基础、琐碎、体量小、影响小、易忽视……这些特征可参考,更需要对小事自圆其说,小事是相对而言的,有主观差异性。叙例时要落实符合小事内涵的具体事例。雷锋做的小事有:在火车上给乘客倒水、擦地、擦桌子,为丢了钱的老大娘买火车票……除了落实关键词外,还要落实论点逻辑。老黄“为别人做小事,也为自己做小事”没有具体落实,同时“认真做小事成就自我”这一论点逻辑也未明显体现。
二、感染力:细节点染
叙例除了要精准、精简外,还要精彩。不妨采取细节点染法来叙述事例:选取突出有代表性的、最能证明观点的细节(一个意象,一个画面,一句话……),并紧扣关键细节深入分析议论,充分发挥典型事例的作用,这样能把事例蕴含的道理讲透,有力地论证论点。
示例1:钳制文化就是自掘坟墓。历史证明,越是残酷压制,越会激起强烈的反抗。想那秦始皇一声令下,成摞成摞的诸子典籍便付之一炬,浓烟伴着几百儒生的哀号,飘荡在历史的天空,经久不息。如此视文化为水火为敌寇,怎能不落得个“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下场?钳制文化就是自断国家的命脉。(一个画面)
示例2:认真做小事可以成就自己。九层之塔,乃寸土所垒;蒙娜丽莎的微笑,亦源于那成千上万个鸡蛋。翻滚的鸡蛋无以致远,但重复于画布上的鸡蛋终将屹立不倒。每天画鸡蛋这件小事看似不起眼,却让达·芬奇画技精进,最终成就了世界名画。(一个意象)
王同学写老黄可选择“棒棒”意象叙例,如:“一根棒棒,老旧而又光亮的木棒,两端弯垂系着重物,这就是老黄每天要用的谋生工具……”
朱同学可选雷锋日记本作细节点染;可用雷锋帮助淋雨大嫂抱孩子,淋两个小时雨送回家的画面;可引用雷锋说过的一句话。注意,同学们很容易选择一些和论点无关的细节,或非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细节,这些细节不会增彩,反是杂质。
具体操作时,我们可参照“议论文例证表达评价量表”对例证叙述进行定向裁剪、细节点染,使之达到“精简、精准、精彩”。
议论文例证表达评价量表
按照百分制评价量表,我们可自主修改叙例段落,说清修改内容及意图。黄同学修改叙例议论段为:
认真做小事可以成就自我。纪录片《最后的棒棒》中的老黄就是如此,他一生都在认真做小事。出身于“地主”遭鄙视、中年离婚等原因使他挑起了棒棒——在重庆用扁担即棒棒做一个搬运工。这一担便是一整个人生,老黄人生中的一切都有这棒棒的见证,时间的伤痕早已嵌入坚硬的棒棒里,刻画着老黄的皱纹。老黄从挑起棒棒以来,从未有过要事大事,从担水瓶到挑篓筐,从捡厕所垃圾到蹲站点帮助他人,他这辈子都在做小事,无比认真。如今还有几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在做小事上?人们追求远大目标的迷茫冲刺让我们脚跟不稳,认真做小事反而可以成就自我。
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今日简史》写道:“人类思考用的是故事,而不是事实、数据或方程式,而且故事越简单越好。”这句话说明了形象生动的举例论证更易于被人吸收,因为叙例是议论文的故事演绎,做到简洁精准有向心力,细节点染有感染力,两力叠加,论证说服力也就自然来了。大家都可以写出“精简、精准、精彩”的例证段落!
考场佳作
直立不倒的鸡蛋
□一考生
伦敦西敏寺下深埋的无名墓碑上刻有这样一段铭文:“一个人想要改变世界,必先改变其国家。想要改变国家,则必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则需从小事做起。”
东西文化于此发生温柔的碰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九层之塔,乃寸土所垒;蒙娜丽莎的微笑,亦源于那成千上万个鸡蛋。而于奔腾不息的潮水中,我们所需做的,不正是做一颗屹立不倒的鸡蛋吗?
然而,人们总是心怀鸿鹄之志,极目远眺,却往往不知下一步该如何迈出,在不知不觉中踏上了精神荒原。在一次次对所谓“小事”的忽略之中,人们常常错失了锤炼自己的机会,一步步攀登那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乃至如无根之蓬草,随风飘荡一事无成,沦为意志微弱的精神朝圣者。
事实上,“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事本无小大之分。人类总有着划分的本能,主观将“重要的人”定义为大事,将看似无关紧要之事视为小事,搁于一旁,何其谬矣!“大事”正需“小事”所打下的基础为阶,否则又何以逾越纪伯伦所言的“最遥远的距离”?将自己陷入“大事”的泥淖中,只会于一次次可望而不可即中消磨耐心,以至在日复一日的“刻奇”状态中,成为贝娄笔下“晃来晃去”的人。
翻滚的鸡蛋无以致远,但重复于画布上的鸡蛋终将屹立不倒。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大国工匠正是于丝丝入微的小事中锤炼了自我匠心,以不放过一颗螺丝钉的精神塑我大国之重器。而倘若不屑于小事,又何来精美绝伦的核雕工艺?而跨越心理上的不屑,在小事的繁琐枯燥中棱角皆平,而湮于众人者亦不在少数。
我们希望,远方不是一场虚妄迢迢的旅程。
何以成就小事?在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里,看好腳下的路,以抽钉拔楔的韧劲,不丢失宏伟之志,也不忽视尺寸之步。化大为源源之动力,于小事中永不懈怠,凭借成滴,拢万流于一束,终成川甽。
始终相信,鸡蛋永将屹立不倒,破壳而出的,乃明日之曙光!
评点:标题耳目一新,引发阅读兴趣。行文从西敏寺无名墓碑的铭文引出全文的论述话题,紧接着从东西方文化入手,坚定地表明态度,要“做一颗屹立不倒的鸡蛋”。接着论述了不注重做小事的后果、为什么要做好小事及如何做好小事,论述思路清晰。文章论证深刻,论据有力,能引经据典,展现了较好的语文素养。故判为一类上。
(编辑: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