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借鉴”一词,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为“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
2. 东汉思想家荀悦认为:“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借鉴:鉴于前事,鉴于他人,鉴于铜镜。以前事为明鉴可吸取教训,以他人为明鉴可效法其人的贤德,以铜镜为明鉴可看清自我。
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1 立足于“借鉴”的宏观意义进行阐释。定义中的“别的人或事”划定了“借鉴”的范围与对象,“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强化了“借鉴”的目的意义。
材料2 荀悦的话,是对“借鉴”的内容、行为和目的的细化。依照这句话,可将“借鉴”区分为“鉴于前事,鉴于他人,鉴于铜镜”三大类。此三类中,“鉴于前事”呼应了材料1定义中的“事”,“鉴于他人”呼应了材料1定义中的“别的人”,“鉴于铜镜”则属于对材料1定义的补充与完善。“鉴于铜镜”的本质在于借助铜镜这一客观载体,发现自身的“长”或“短”。
如果说材料1的定义特别强调了“对照”,材料2则在对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自照”。用以“自照”的那面铜镜,只能是自身的言行及其形成的结果。
原文呈现
践?鉴
□江苏省仪征中学 洪纤珂
君子践事之前,有三鉴必不可少:鉴前,鉴人,鉴镜。所谓三鉴,目的是为了践事顺遂。(入题快捷,论题明晰,论点言简意赅。)
词典中将“借鉴”解释为“跟别的人或事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此定义显然包含了正反两个方面信息:借鉴别人的优点,吸取别人的教训。荀悦有言:“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教训使人进步,榜样供人学习,铜镜使人知己。
鉴前树立信仰,鉴人明确方向,鉴镜认清自己。缘古通今,前人之事往矣,但高洁纯正的灵魂能与美神媲美。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我借鉴他们,为他们在混杂的乱世了解自身、做回自己,做了乱世中最纯的那个人。纵然身死魂灭、马革裹尸、一生清苦,也在坚守本真。反观自己,为其所动,也要为其所践。以前人的实践,以他人的前进,以自己的行动,明志,明路,明己。(三个论据采用排比式展开,语言凝练优美。但具体论证中存在论点和论据的脱节,联系现实时,语言也有点空泛,针对性不强。)
这三鉴是践前要思量的。思量思量,要人去动脑思考,而不是直接照搬。近代中国发展之路坎坷,从马列主义传入,共产党发展,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在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中将中国国情融入到马列主义,实现了斗争的胜利。直接照搬苏联的行动是不行的,要结合自身国情。学习屈原的高洁品质,不要误入歧途,学习以死明志。屈原的国家覆灭,没有挽回余地而去死,而我们是不会到如此地步的。他在那种环境下择死,司马迁则选择了生,留下《史记》,名垂千古,这是不同环境下的选择。我们借鉴时也要注意自己所处的时代。学习别人的方法,要明白是否与自身相符,否则也会起到相反效果。(此段文章较为杂乱,将多个视角、多个层面的内容杂糅在一起,影响了表达的准确性。)
孔子有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借鉴理当如此。进行实践时,我们要知道屈原的“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能走下去的人不多。践?鉴。只要以三鉴为度,坚持往下,向成為鸷鸟的路上越走越远。(引屈原的话和随后关于成功的阐释偏离了题旨。)
借鉴践,践明鉴,拂尽红尘,洗去浮华,以此三鉴,践行自己的人生,为自己而鉴。(呼应题目和开头段,语言精练。)
升格策略
1. 针对主体部分扣题不紧的论据和论证分析,或替换论据材料,或调整论证视角,确保论据能够很好地服务于论点。
2. 针对相关段落语言不够精准的病症,删改相关词句,联系前后文重组语言,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氛围。
3. 立足于全文的整体表达,适当调整段落内部的逻辑层次,用相对完善的逻辑分析推进文章的思维拓展。
升格作文
践?鉴
□江苏省仪征中学 洪纤珂
君子践事之前,有三鉴必不可少:鉴前,鉴人,鉴镜。三鉴的终极价值,不过是践事顺遂。
词典中将“借鉴”解释为“跟别的人或事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此定义显然包含了两个方面信息:借鉴别人,成就自身。荀悦所言的“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则又在将“借鉴”内容细化的同时,将“鉴”中的“对照”和“自照”相结合,拓展了“借鉴”的外延。毕竟,来自他人或他事的经验或者教训,虽能供人学习,促人进步,但临镜自照,更能强化自我反省意识,令人自省自知。
鉴前树立信仰,鉴人明确方向,鉴镜认清自己。缘古通今,成大事者莫不如此。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当我们以这三人为鉴时,并非为了叹惋屈原的不幸,歌咏曹操的豪迈,仰慕陶潜的通透,而是为了从他们的言行中收获人之为人的应有素养,为了学习他们在混杂的乱世中了解自身、做回自己、呵护生命的人格追求。借鉴前贤或前事,就是要以前人的实践、以他人的前进、以自己的行动,为当下和未来明志,明路,明己。(亮明观点后,变抒情性评价为客观现象陈述,再辅之以简要分析,使议论更集中。论据后的分析也作一定程度的调整,在保留语言凝练优美这一特点的同时,夯实论据和论证的逻辑层次,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论点。)
当然,践行“三鉴”需要的不只是价值认知,更是理性的思考和具体的行动。要让“三鉴”转化为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离不开合理的目标、路径和方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与壮大,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目标,坚持走自由、民主的发展道路,既借鉴他国的革命经验,又始终和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这才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并用短短数十年时间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由此可知,所有的借鉴,都必须建立在理性认知的前提之下,必须和具体的环境相适应。(升格后的语言保持了和前文的一致性,论据也更集中,更具说服力,体现出了思维认知的宽度和深度。)
孔子有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将孔子的主张放到当下的具体生活中,便是警醒我们既要善于选择借鉴的对象,也要不断强化借鉴过程中的消化吸收和转换。
借鉴践,践明鉴,拂尽红尘,洗去浮华,以此三鉴,践行自己的人生,方为生命正道。由此,当为自己而鉴。
评点: 升格后的作文,在结构上体现出更加明晰的“引、议、联、结”的结构特点。各部分均紧扣“三鉴”而展开,论题集中,论证严谨。语言表达也更加精致。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