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重阳 顾 彭
连云港市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研究*
张重阳 顾 彭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16)
高校社团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能够体现高校在管理与服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而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社团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因而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对于推动学校管理与服务育人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研究连云港市6所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基本情况,发现其当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受阻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为连云港市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可行建议,并以此推动连云港市高校管理与服务育人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校;体育社团;社团发展;校园体育;连云港市
深化体育改革、建设体育强国,无论在推动和实现我国体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还是在促进社会变革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学校体育是振兴中华、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承载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体育后备人才等多重价值功能。高校体育社团是推动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推动学校体育文化的深入发展与广泛传播。体育运动项目本身所具备的娱乐性和对抗性的特征,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运动乐趣,还能丰富学生在校内的业余生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来参与到不同的社团中,并且可以通过参与高校的体育社团来充分了解体育运动项目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国际竞争形势,对自身的相关运动技能也能够得到练习和提升,这样良好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可以让校园文化和学校体育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国务院于2016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强调,要让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让学生“体验体育生活、热爱体育运动、享受体育快乐”。本研究通过对连云港市6所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当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策略,为连云港市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可行建议。多年来国内外学界对高校体育社团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普遍聚焦于高校体育社团的内涵、价值与意义,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缺乏相关理论支持。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努力在理论上有所创新,以丰富现有研究成果。目前无论是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还是高校体育社团建设,均存在许多困境。深化高校体育社团建设,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提升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一般用俱乐部来称呼社团。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人事协会明确了“体育社团”的概念,认为体育社团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自发性组织,其强调学生自我学习与个性发展。莱斯特(2002)认为,学生体育社团由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等5个要素构成。国外研究者基于多维视角,探讨了高校社团的价值功能。从校园文化的角度出发,SpiralHogget(1986)认为,开展社团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责任、信誉、尊重等优秀品质”;FaroCarole(1988)认为,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Sort.William等人(1997)认为,学生参与职业类的社团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商业沟通能力”。Henry.Rusedski(1996)认为,学生加入社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kimballwilles(1963)认为,学校社团的发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Haines(2008)在《美国近年来大学学生课外活动之发展》中指出,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在“解决问题和维护自身利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国内研究中,关于“社团”,2016年修订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这一概念作了如是界定: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关于“体育社团”,卢元镇(2001)指出,体育社团是“以体育运动为主要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组织”。关于“高校体育社团”,陈小莲(2015)认为,高校体育社团是“以大学生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群众性团体”。付海芳(2010)基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维度,认为高校体育社团蕴含着人自身的健康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校园的和谐的价值。吴阳(2015)基于文化价值维度,认为高校体育社团独特的文化载体价值,具有增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陶冶大学生情操、传播体育文化等功能。王惠(2016)基于移动互联网视角,认为高校体育社团应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重构自身价值功能,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孙凯琪(2019)基于高校足球文化的维度,认为高校足球社团对校园足球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体验足球乐趣,感受足球魅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心理;传播校园足球文化;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促进校园足球文化发展。彭文刚等人(2020)基于学生能力提升维度,认为学校体育社团是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平台。由此可见,高校足球社团的价值功能具有多重性。
以连云港市内高校为调查范围,选取江苏海洋大学等6所高校,对高校的校团委教师、体育教师、社团指导教师以及高校体育社团部分学生会员进行访谈;以高校体育社团学生会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等形式,对高校体育社团进行调查分析。
3.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连云港市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方面资料,在文献检索网站以“高校”“体育社团”“社团发展”“校园体育”等关键词搜索,筛选并仔细阅读重要期刊文献21篇,从中获得研究的理论依据。
3.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针对论文研究所需要的内容,在听取教师和同学意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问卷,对6所高校体育社团的部分学生会员进行问卷调查。
3.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相关信息利用EXCEL电子表格及SPSS软件等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为本文研究连云港市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的情况提供数据支撑。
3.2.4 访谈法
通过与各高校校团委的教师、体育教师、社团指导教师以及相关高校体育社团的部分学生会员的访谈,从不同角度了解当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及原因,并听取其对于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的想法和建议。
3.2.5 文本分析法
将收集到的学术会议等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中提炼出具有学术价值的资料,增加研究的客观性。
连云港市各高校体育社团数量可观,均以“足篮排、乒羽网”三大球和三小球为主,个别高校还会有武术、跆拳道、健身操、拳击等社团,总体来看规模普遍不大。其中,拥有会员31-50人的体育社团最多,占高校体育社团总数的四成;其次是30人的及以内的高校体育社团,占30%左右。而规模较大的高校体育社团较少,其中,拥有会员71-100人高校体育社团,其所占比重为7.59%,拥有会员100人以上的高校体育社团所占比重极低,仅为2.15%。意味着在高校的所有学生社团组织中,体育社团的影响力不是很高。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市内各高校的体育社团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社团活动,都在积极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高校体育社团的开展活动主要由内部自行组织,其他组织形式较少,体育社团开展的活动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有体育训练、校内比赛、规则学习、技能学习等;调查对象表示活动内容为体育训练的占比较多,由此可见,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的活动内容还不够丰富,主要集中在体育技能学习与训练。
高校体育社团所组织开展的活动的影响力还较为薄弱。具体表现在:体育社团日益增多,但规模小、活动少、影响力不大。随着校园体育的快速发展,市内高校的体育社团日益增多,大学生加入体育社团的愿望强烈。但目前市内高校的体育社团规模普遍较小、活动组织形式较为单调、活动开展数量较少、活动质量整体不高、大学生满意度偏低、活动影响力比较薄弱。
4.3.1 体育社团指导教师队伍薄弱
连云港市高校体育社团指导教师队伍薄弱。高等院校体育社团活动没有教师的实质性指导或教师指导不到位的情况比比皆是,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科研开发压力太大、任务繁重,没时间与精力来干预学校社团活动,更不要提开展细致的指导。一方面有一些教师觉得学校对此项工作没有长期性全面的方案,且相关政策不健全,对应的鼓励及管理激励机制欠缺,并且在经费预算、场所、机器设备、测算任务量等多个方面帮扶的幅度也不具体,从而造成教师工作主动性不够;另一方面学校缺乏必要的物质报酬或其他激励措施。
4.3.2 体育社团自身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体育社团在管理过程中有太多不足,例如活动的规律性不强、制度缺乏、管理不适,组员参加活动缺乏自觉性,社团会员弱化等。体育社团的会员通常是学生们刚入学时凭借激情和盲目从众的心理状态加入一个或几个社团组织,而到二年级之后,这类机制难以持续,是导致很多学生会员外流的主要原因。
因此连云港市高校体育社团自身建设亟待加强,体育社团的组织章程不够完善;社团内设机构不够科学;内部分工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定期通报工作尚未建立或落实不到位;体育社团物资、财务管理缺乏规范和严格的制度;内部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等,这些是造成体育社团吸引力、凝聚力不强的主要原因。高校体育社团内部治理水平较低,内部引导、约束、激励等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并且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团委和体育部门的管理与控制。
4.3.3 体育社团干部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学生社团干部是开展社团活动的骨干力量,但是学生社团干部的身份认定模糊,导致体育社团主要负责人的积极性不高,其综合素质也有待提升。社团干部在经营社团和相关服务项目方面进行了不断努力,为高校的学校文化建设也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学生社团干部不被认定为学生干部,就可能无法享受学生干部应有的尊重。这种情况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们参加社团的积极性。此外社团干部对社团的发展起引领作用,工作应充满激情与热情,主要表现在有较强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但调查结果表明,体育社团干部在专业知识、组织能力、管理、创新等方面都比较缺乏。
体育社团的建设和持续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士的指导,即要拥有高素质的体育专业指导教师。针对高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可通过申请增加体育专业教师编制、外聘体育专业教师等形式,以解决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如果给各大高校的体育社团都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并且明确其对体育社团的相关职责,使之科学指导体育社团建章立制、财务管理、发展规划、凝练项目等工作,那么体育社团将会有条不紊的发展下去。同时还应加强指导绩效评估,将指导教师的工作及社团的发展情况和相关奖励机制挂钩,以此来激励指导教师尽职尽责。
体育社团需要与其他社团组织一样,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发展理念、组织文化等,建立科学的组织章程,完善内设机构,明确社团内部分工,建立和完善财务使用制度、物资管理制度、激励和监督制度,推动自身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同时,应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向学校申请、外出拉赞助等方式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或者开展有偿服务、与企事单位联合举办体育赛事等方式,以解决自身建设资金匮乏这一最大的瓶颈。
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与社团负责人的自身能力息息相关,关系到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体育社团干部工作热情与责任心不足的问题,可以积极组织校内社团干部进行校内外培训,激励社团干部自觉学习和掌握社会组织相关的管理知识、体育社团活动领域相关的知识、人际沟通知识等,并在实践中提升社团干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以更好的满足高校体育社团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发展情况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服务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作为高校要深化管理与服务育人,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而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不仅能够体现管理与服务育人的水平,还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热爱和追求,能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1]王一黔.重庆市高校足球社团的构建与发展和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6.
[2]向俊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治理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房美妤.北京市高校排球社团发展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4]张重阳,张国威,王秋茗,等.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外交发展研究[C].2022年东盟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22:32-33.
[5]张重阳.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发展研究[C].2021中国体育史年会 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研究(1949-2019)”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21:194.
[6]马瑶.传播学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8.
[7]马晓菲.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与路径选择[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8]孙政,顾一铭,王奥,等.知古鉴今:从“齐云社”看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策与谋[J].四川体育科学,2022,41(1):18-21.
[9]田进,于易.新时代高校体育社团的育人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2,44(3):122-126.
[10]王充,孙海鸥,于兴业.基于高校体育类社团的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路径探索[J].辽宁体育科技,2022,44(1):117-121.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Associations in Universities of Lianyungang City
ZHANG Chongyang, etal.
(Jiangsu College of Finance & Accounting, Lianyungang 222016, Jiangsu, China)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统战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2XJTZ02、2022XJTZ03)。
张重阳(1997—),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