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刚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许昌,461000)
景德镇在千余年来凭借自己精湛的制瓷技艺和精美的陶瓷绘画闻名于世。粉彩瓷自康熙晚期出现后,就凭借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霸占着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宝座,特别是进入20 世纪后,随着封建统治阶级的瓦解,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到来,中西方文化的一次次碰撞与融合,一代代艺术家们的努力,使得粉彩瓷无论是在装饰题材还是工艺技法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装饰风格。
粉彩又称“软彩”,是陶瓷釉上装饰的一种技法,由康熙时期景德镇艺人们在五彩和珐琅彩的技法上加以创新而得来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利用玻璃白打底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色彩的晕染效果,使装饰画面更加生动丰富[1]。粉彩瓷艺术风格可以理解为粉彩艺术家在其艺术作品上表现出的最明显的特点,其艺术风格一般通过画面题材、色彩运用、表现形式所表现。本文将20 世纪按照时代背景划分为民国时期、建国后的恢复发展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四个时间阶段来逐一分析粉彩瓷的艺术风格,总结粉彩瓷艺术风格的演变规律,探寻粉彩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20 世纪初期,封建王朝统治退出,景德镇御窑厂关闭停烧,一些技艺优秀的老艺人不用再为皇权服务,有了自己的创作空间,开始了表现自我情感和追求技艺创新的艺术创作。粉彩瓷的生产也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色彩的表现效果和使用寿命,使得粉彩逐渐取代了浅降彩,成为了民国时期大多数艺人进行瓷上艺术创作的首选工艺[2]。一些从事其他行业的艺术家也加入了粉彩创作,如有绘画功底的画师汪晓棠和潘匋宇,捏面艺人王琦等使得传统粉彩瓷融入了新的表现形式,开始以绘画的艺术形式进行粉彩瓷的创作,将历代文人画用粉彩技法表现在瓷胎上,既发挥了粉彩的工艺美,又赋予瓷器文人画的情感意境,开创了新的粉彩瓷艺术风格。而后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等人组成了“珠山八友”,“珠山八友”将粉彩文人画推向了高峰,他们广泛借鉴民间艺术和西方绘画技法,如王琦借鉴“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并吸取西方绘画中的明暗关系,创作出立体感较强的粉彩画面。王大凡直接将颜料用于瓷胎装饰,开创了落地彩技法,邓碧珊用瓷板画进行现代人物肖像的描绘,刘雨岑创作了“水点桃花”技法,何许人的雪景山水等等,包含了山水、人物、花鸟、诗词等所有文人画题材的创作。
建国后国家大力支持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成立了专门负责陶瓷科研的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负责粉彩瓷生产的艺术瓷厂,以及培养陶瓷高等人才的景德镇陶瓷学院等。为了鼓励陶瓷艺术发展,政府还对一些老艺人授予“陶瓷美术家”的称号。这一时期的粉彩瓷不仅继承了“珠山八友”的技法和风格还有了较多的创新,如陶瓷美术家叶震嘉的“没骨粉彩技法”,还有许多艺人对粉彩瓷综合装饰技法的运用等。在国营体制下要求老艺人公开带徒授艺,促进了粉彩技艺的传承。艺人们积极走进现实生活中去写生,创作了大量革命现实主义风格的粉彩作品,包括反映祖国大好河山和革命圣地的山水题材,反映时代精神的花鸟题材,以及表现劳动人民和工农兵美好生活的人物题材。如王锡良和张松茂的“人民公社好”系列,包含“春耕”、“桃园”、“夏收”、“假日”四幅瓷板画面,表现出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美好的生活。另外还有熊晓峰的“送公粮图”粉彩瓷瓶等众多反映劳动人民美好生活的题材内容。大跃进时期美术工作者通常用“大”来突出对未来美好生活渴望,如在粉彩画面中常常出现一人多高的玉米穗,几个小朋友大的石榴果实等,如:王锡良的茶具“丰收石榴”画面。这一时期粉彩瓷为表现社会主义美好生活和精神面貌形成了社会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粉彩瓷的发展也受到影响,创作者用“三突出”模式来进行艺术创作,积极表现国家领导人、工农兵等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这一时期的粉彩瓷在整体画面表现上追求色彩鲜艳、色调明亮,形成了“红光亮”的特色。为了更好的表现主要人物高大的形象和奉献的精神,通常对主要人物进行夸张处理,形成了“高大全”的特征,在画面人物关系处理时要“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来”[3]。在创作题材上形成了样板戏题材,如“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等,表现领导人和工农兵,以及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赛等活动的题材。在山水画中时常出现“旭日东升”的画面。在这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粉彩艺人的创作自由被限制,使得文革前十几年努力形成的社会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被扼杀,造成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粉彩瓷的创作题材单一、表现形式单一、画面内容单一的“一元化”风格。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东西方文化产生碰撞,粉彩艺人们摆脱了束缚,在进行创作时逐渐回归自我,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内心情感来进行艺术创作,赋予粉彩瓷新的生命。艺人们吸取西方的美学思想结合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创作,在进行传统题材的创作时,往往摒弃了繁杂僵硬的程式化构图,运用简单的块面、和线条来处理画面,人物表情也是符合现代审美,如王锡良的“桃花源”和李进的“老子图”瓷板画。艺术家喜欢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画面效果,注重点线面和色彩的运用,加强画面装饰感,如王恩怀的“牡丹玉兰”瓶,整体构图前后分明,穿插有序讲究变化与统一,在色彩运用中讲究对比与调和,整体画面极具装饰感。李进的粉彩“凌波仙子”瓷盘整体画面注重线与面的巧妙组合。在装饰技法上也有运用综合装饰来表现,如刘雨岑的粉彩“描金花卉”天球瓶极为精美[4]。这一时期是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时期,是粉彩瓷艺术的探索与创新时期,形成了粉彩瓷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20 世纪粉彩瓷的装饰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这曲折的百年中,粉彩瓷虽经历了种种考验,但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粉彩瓷的不同风格中可以深刻感受到艺人们为粉彩的发展作做出的贡献,他们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创新才能让粉彩在最艰难的时候得以继承和发展。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下,粉彩瓷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代粉彩艺人要注重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创新,注重作品内在的精神气质,在传统的技法上结合新时代的精神创作出具有新时代气息的粉彩瓷,更好的推动粉彩瓷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