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
人们在讨论一件事情时,难免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又称“意见相左”。为什么叫“相左”而不是“相右”?
这是因为“ 左”在习惯用语中,有相违背、相反的意思,而这个意思的产生,又与左右两边的差异有关。
唐代学者孔颖达曾说过:“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无论写字干活,还是拿碗使筷,都是用右手更游刃有余、操纵自如,哪怕提重物也是右手更顺畅有力。相比较,左手就显得十分笨拙,除了占极少数的左撇子或者左右手差不多灵活的人以外,绝大多数人都是右利手,无法用左手做精巧的动作。
显然,右手代表着方便、有利、顺畅,而左手意味着笨拙、不便、迟缓,古人自然习惯于用“右”表示有帮助、亲近、相符合,而用“左”表示相违背、相反、不一致。
因此,意見不一致、有不同意见,就被简称为“意见相左”。
除此之外,古代朝廷官员的升降职也多用“左”和“右”表示,如“左迁”“左贬”表示降职;“右迁”表示升职。古人形容某人的才能杰出、无人能及,也会说“无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