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慧(洛阳周公庙博物馆,河南 洛阳 471000)
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宣传作用,应当不断加强对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文物保护对策探究。通过对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方法落后等。因此,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博物馆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培养等方法提高文物保护水平。
工作人员不规范处理文物,例如不使用专门的工具或手套进行操作,不遵循正确的保存和展示规范等,这可能导致文物受到损坏或污染。此外,文物保护需要细心和耐心的态度。工作人员可能在清洁、修复或移动文物时缺乏足够的耐心,从而导致文物受到不必要的损害[1]。文物需要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存放和展示,以防止光线、湿度、温度等因素对其造成损害。工作人员可能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文物处于恰当的环境中。不同类型的文物有不同的材质和特性,需要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2]。工作人员可能缺乏对各种文物特性的了解,无法正确评估和处理文物的需求。文物管理涉及一定的安全风险,如火灾、地震等。工作人员可能缺乏对应急情况的培训和准备,无法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从而导致文物遭受损害或丢失[3]。
没有建立完善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来规范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导致工作人员在处理文物时缺乏准确的指导和依据。没有明确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导致工作人员之间职责重叠或者遗漏,影响了文物管理的高效性和协同性。未建立有效的文物出借、转移和归还的制度,导致文物在流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损坏或丢失。博物馆未能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湿度控制不当、光线照射过强等,对文物的保存和展示造成潜在威胁。缺乏对文物管理工作的定期监督和评估,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导致文物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持续提高。
当前,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中人员素质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在当前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从普通工作岗位晋升上来的,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文物保护意识。部分工作人员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不具备文物保护的专业知识。
第二,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在当前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当文物被破坏或损坏时,部分工作人员并未及时发现,导致文物进一步遭受损害[4]。
由于资金不足,博物馆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经费进行藏品的修复和保护工作,这可能导致一些文物长期处于损坏状态,无法得到及时修复和保护。博物馆可能无法购买最新的设备和设施,如环境控制系统、展示柜、安全监控设备等。这些设备和设施的更新滞后可能影响文物的保存和展示效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博物馆可能难以提供员工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这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影响文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由于资金有限,博物馆可能无法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来保护文物,如温湿度控制、除尘系统等。这可能导致文物易受到湿度、温度、灰尘等因素的损害。
文物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加强宣传,加深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加强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但是,目前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作用。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文化遗产与自己并无直接联系,他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博物馆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做好文物保护宣传工作,让民众更好地了解文物保护知识。例如可以开展知识讲座、举办展览等活动,使民众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文物保护[5]。
博物馆文物的鉴赏与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鉴赏需要对文物的历史、制作技艺、艺术价值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这样才能够对文物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和鉴定。其次,保护文物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博物馆应当采取科学、规范的方法对文物进行清洁、保养、修复和展示。保障文物安全,才能有效发挥其鉴赏价值。
例如在保护纸质文物与陶瓷文物的实际过程中,两者对环境的要求截然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构建不同的保护环境,以《五牛图》这一文物为例,刚刚出土时的《五牛图》(局部)如图1所示。修复过程中的《五牛图》如图2所示。
图1 修复前的五牛图(局部)
图2 修复中的《五牛图》(局部)
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修复过程中的《五牛图》的漏洞已经得到了修补。修复后的纸质文物对环境湿度和氧气质量分数相对敏感,在这种情况下,文物的展览必须控制好相关环境参数。首先,需要控制好相对湿度,一旦湿度过大,会导致纸张因此发生软化,如果湿度过小,容易导致纸张因此而碎裂。同时,还需要控制展柜当中的氧气质量分数,如果氧气质量分数过高,可能会导致《五牛图》快速氧化而发黄。
在文物管理过程中,首先应当完善的就是文物管理制度,应当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例如文化保护制度、文物流转制度、文物鉴定制度、文物市场管理制度等,结合当前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补充和修订,并确保相关文物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等,都能够严格地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另外,博物馆还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文化特色对文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协调好鉴赏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文物价值。
例如在弦纹陶罐与绳纹陶罐(图3)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了解文物当前状态,这两件文物属于西周文物,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种情况下,文物的展出环境以及对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必须随之加强与改善,例如优化环境湿度、温度等。对陶瓷类文物,在实际保护中,除了控制好环境参数之外,还需要做好安保工作,避免发生碰撞损坏文物。同时,研究发现弦纹陶罐和绳纹陶罐表面会出现掉色,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补色处理,这对文物的保护与加强具有重要作用和关键意义。
图3 弦纹陶罐与绳纹陶罐
首先,需要针对现如今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定期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让工作人员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不同朝代、不同材质的文物保护方式等。按照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责与工作内容,制定对应的培训方案。例如针对一些书画之类的文物保护工作,由于这类文物较为脆弱,并且往往已经受损,因此必须要招聘一些专业的书画修复工作人员,同时,还需要为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工作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内容。
其次,还需要培训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帮助工作人员在安全管理期间结合文物的实际情况进行保护与管理,维护文物的安全与性质的稳定。例如在保护一些较为珍贵的文物时,博物馆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综合考虑断电、火灾、水灾等不同场景,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保护好文物,对文物进行科学排列。例如如果发生断电,一些要求低温、低氧环境的文物,就需要立刻连通备用电源。将一些大型文物布置在安全通道附近区域。这样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快速完成撤离。
首先,定期监测文物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并根据文物的特点设定相应的环境要求。例如对于纸质文物而言,控制相对湿度在40%~60%可以减缓纸张的老化速度。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如安装监控摄像头、设置防盗报警系统、加强保安力量等,有助于防止文物被盗窃或损坏。
举个例子,对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可以开展以下预防性保护工作。首先,建立恒温恒湿的展厅,将空气湿度控制在特定范围内,避免金属生锈;其次,使用抗紫外线玻璃或纱布遮挡直接阳光照射,减少光线对青铜表面的损害;再者,定期检查青铜器的表面情况,如氧化、裂纹或腐蚀迹象,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保养;最后,设置监控设备,并加强文物展厅的安全措施,确保青铜器免遭盗窃或损坏。
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是博物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博物馆在文物管理工作中应当积极地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让文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例如在西周的陶豆(图4)文物展览的过程中,博物馆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活动,吸引社会大众参观文物,增加公众对文物保护的了解程度,从而提高公众对文物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使得社会大众对文物保护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进行宣传时应当注意方式方法,只有将枯燥乏味的文字与图片转换成生动有趣的视频或者动画,才能吸引人们了解两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图4 陶豆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物保护工作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博物馆文物实际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博物馆应当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做好相关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应当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