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思政课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思政课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要学的一门课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思政课本质上是铸魂育人的价值观教育。从革命起航到百年大党,从红船精神到伟大建党精神,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建党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资源。新时代,必须要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培育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程思政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还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首要问题,德育居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之首,立德是培养什么人的首要任务、根本要求。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时代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变得非常重要,人才培养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现存问题
(一)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在大学学习生活当中,一、二年级就会接受到最基础的思政课,而且是必修课。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不同,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因为文科生知识理解能力的优势,所以有的学生会对这门课程非常的热爱,有的学生就会因为学过而对其厌烦。相比文科生,理科生对于思政课的接触并没有很深,所以有的学生会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去研究这门课程,也有的学生会因为没有学到过而觉得困难、厌烦等。
有的高校思政课知识性与价值性缺乏融会贯通,以考试为目标强调思政课的知识掌握,没有将知识点背后的价值观内化作为重点,造成学生课程考试成绩高,现实生活中人格价值“错位”的现象。有的高校思政课一味强调“竖大旗”,把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作为重点,忽视了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和分析,只“立”不“破”,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回避绕道或者“掩耳盗铃”式回应,造成该立的大旗立的不牢,该破的错误观点破的不彻底,未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2]。
(二)对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通过接受各种教育成为对社会、对国家真正有用的人才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如今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成为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能力素质之一。因此,要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要让学生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实践教学[3]。
要想传授好思政课就要使用启发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目前来看,部分学校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要教学方式,对理论的阐述比较多,导致部分学生只会注重理解书本上的内容,并不能把书本上的内容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而部分学校确实推动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虽然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并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效果。
(三)对思政教师建设有待加强
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思政课教师与别的教师不一样的点在于思政课教师具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但是,当前各高校的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知识不扎实,缺乏教学经验。有的高校思政课重视学理性而轻视政治性,理论知识讲得透彻深邃,结合实际的政治引导却不够,部分思政课教师认为“讲故事”的教学方法不够高端,放不下身段从小故事、身边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4]。
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实施教学设计。然而个别教师片面追求专业学科知识的“客观、中立与价值无涉”,认为专业课程应该坚持“绝对的客观”,因此只会想着只要教授好这门课程的表面内容就行,并没有去深入揭示这门课程内在的价值。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5]。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研究
(一)增强思政课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这样的特殊性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对所讲的课程重点内容研究较多、理解较深。鼓励教师观照现实,以问题为导向,以透彻深刻的理论破解实际难题,以真诚实际的行动满足学生期待。
通过教学制度、方法、思想、教材、师资上的不断创新,突破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教材体系的局限性,推动思政课建设的系统重塑、力量整合、格局变化,更好地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使学生自觉、自愿参加实践教学课程,通过走向实践、与基层和群众相结合获得真知,通过研习扎实有效的实践课程提升能力素质[6]。
(二)丰富思政课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安排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让学生听懂自己的教学内容,这里面包括各种各样的方法,并不是只局限于课本。而且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决定自己要用什么方法来教会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以此来达到课堂目标。在思政课上,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激发主体活力,都需要通过教学模式载体作用才能得以实现。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切实践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着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想要讲好新时代思政课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要在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规律和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基本规范的前提下,主动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话语特点。
高校应当丰富思政课的内容,结合课本内容予以拓展,把思政课内容和时代发展的特点和世界发展的趋势结合。想要讲好思政课内容,就要要求教师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且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模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三)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课教师是联系思政课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纽带,承担着传授知识、孕育人才的使命。高校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首先,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深刻把握思政课的重要性,遵守职业操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把教书育人摆在重要位置[7]。
其次,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在数量上得到充分保证,达到国家文件要求的师生配比。地方党政机关要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师人才政策,高校党委要落实人才选聘的主体责任,要把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当作政治任务来抓。还要制定思政课教师人才引进的规划,拓展选人视野,从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业、学校等各方面选择合适的人才担任思政课教师或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来源多元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应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各阶段,教师随学生而动,学生随教师而思。思政课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的课本上。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挖掘、去分析、去总结,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回顾本课程所学的内容,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课程所学的知识点,并加深印象。也可以通过问学生问题来检测自己的教学目的是否达成。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思政教师要做到在课堂中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启迪学生和激励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来引导学生。
三、结语
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培育人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培养人才始终是大学的根本使命,而“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前线,2022(11):4-28.
[2] 薛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4):19-21.
[3] 楊戴萍,吴文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3):55-57.
[4] 徐丽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22(31):135-138.
[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6] 黄河.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3(1):77-84.
[7] 宋海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维探讨[J].理论导刊,2022(12):123-127.
(作者简介:兰兰,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内蒙古近现代社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