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系列访谈记录的形式回忆了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时光,重现了习近平知青期间的艰辛生活和发展经历,分享了他在知青岁月中生存、劳动、学习的青春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对习近平之后的工作、生活,乃至现在的治国理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读好《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为完整、历史地了解习近平的过去和现在,从而更为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关键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国共产党;青年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要记录了1969-1975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地区生活与成长的经历,我们可以很深切感受到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也明白了他为什么可以从一开始的迷茫、不谙世事的少年成长为后来的好后生,并得到了当地人民一致“好的啦”的评价,可以看到青年习近平是如何做到“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在梁家河的日子对习近平的成长、生活、工作乃至如今的治国理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我国青年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多次参加了“五四”青年节等一系列活动,表达了对全体青年的殷切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深刻地指出了青年的发展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青年学子更需要认真用好《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精神力量,自觉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私奉献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用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通过提高自我修养让自己真正做到青春向党、不负人民。
一、应学习青年习近平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青年习近平从繁华的首都来到黄土高原的山沟里,也是他那一批下乡知青中“年纪最小、去的地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即使经受“跳骚关、饮食关、劳动观、思想关”的艰难考核,青年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信仰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却始终不曾改变,在生活、工作在梁家河的日子里,习近平曾连续八次向组织递交了入团申请书、十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最终实现了成为一名党员的愿望。我们应当学习青年习近平对于信仰的坚定不移,正是因为信仰的力量,才不断支撑和引领他克服困难、向目标和理想前进。
现如今,我们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比当时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同时,青年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跟随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步伐实现自身价值,是我们必须从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历程中不断学会的。正像习近平在总结插队的经验时觉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难生存对他的磨练很大,后来碰到任何问题,就想起当时在那么艰难的条件还能够干事,现在干嘛不干?再难都没有难到那种程度[2]。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以青年习近平为楷模,确立高远的理想目标,踔厉奋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努力奋进。
二、应学习青年习近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在梁家河的生活教给了习近平许多,后来的他在清华学习,毕业以后曾到过国务院、军队任职,后来的他又主动回到基层从县到市,从地区到省再到中央,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一直没离开过基层。基层民众希望获得什么,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在下一个阶段可能遇到的状况,以及应该做哪些事情才能改变现状,这些比他在梁家河时所遇到的情况都要复杂的多,但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老百姓需求什么,老百姓需要怎样解决问题,政府领导就需要带着大家怎么做。而习近平办事永远都很沉稳严谨,所以他从来不愿意采取“三把火”“三板斧”式的操作方式,而是注重于吃透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在习近平成为党的总书记之后,始终强化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核心的理念,根本就在于他对民众和基层社会实际的深刻了解。青年时的习近平就曾立志今后只要有条件,他就要从政,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工作。
习近平做事一直都非常低调,从不喜欢过多介绍自己,曾经婉拒了上百次的访问。只有像习近平这样脚踏实地的工作,而不是做出了一点成绩就大肆宣扬,才能真正将群众的需要放在心里,才能为群众做实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群众生活条件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不完善,也使得有些“老少边穷”的地方仍然存在。青年人要拿出能吃苦耐劳的闯劲勇气、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不逃避、不怕苦,主动走进基层,愿意沉下身子刻苦实干,树立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的意识,恪尽职守,不好高骛远、在具体岗位上踏踏实实做好事情,为乡村振兴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应学习青年习近平我将无我的为民情怀
1969年1月,年纪不足16岁的习近平就前往了梁家河插队劳动,而为老百姓办实事从来就成为了习近平矢志不渝的信念。在这一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他对基层群众感情至深。在梁家河生活和工作的日子,青年习近平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工作过程中他经常说“我们老陕”,始终坚持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農民之中,无论是做大队书记还是总书记的时候,他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
在面对成为国家主席会是什么样的心境的问题时,习近平给出的答案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他希望能够在一种完全无我的精神状态下,为中国的发展奉献一切。这不但充分彰显出了一位国家领导人真挚的为民情感、高尚的思想意境和非凡脱俗的伟人担当,更是表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正由于党一贯把服务民生的工作置于最为关键的地位,所以习近平一直明确强调,全方位从严格治党既事关党的长久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事关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直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进一步明确了全面贯彻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改变了管党治党宽松的局面。进一步优化了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在全党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政治风气,从根本上改善了门难进、事难办的状况。习近平曾用最生动鲜明的事例告诫广大青少年学子: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也就是要时刻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统一观念、团结意志、统一行动,始终保持着干事创业的精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四、应学习青年习近平求知若渴的进取精神
青年习近平之所以能够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终坚持劳动、坚持自我磨练、坚持学习。习近平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当初有的社员说“老社员抽烟上瘾,近平看书也上瘾”[3]。习近平带着大量的书籍去梁家河,他总是见缝插针地读书。他所读的书非常广泛,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对他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习领略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了強大的正能量,培养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习近平曾以自已的亲身经历告诫青年:青年时期所形成的不倦求学的精神,正确的学习方式、经过认真学习所形成的学习能力会伴随着人的终生,并对人生后来的各阶段都形成着深远的影响、充分发挥着作用。
“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曾多次指出青少年才是学习的主体,并对全体青少年寄予了厚望。青少年正处在读书的黄金阶段,必须把读书当成首要任务,当成一种使命,一种文化要求、一种人生方式。在建党一百周年时,习近平充分肯定和强调了青年的学习奋斗对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百年前,满怀着梦想与愿望的年轻人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拿起了学习的武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身,依靠着坚强的信念与艰辛的奋斗,最后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应该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通过自觉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和实践素养,让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新时代青年人要以艰难困苦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不仅是物质生活方面上克服不合理消费、克勤克俭,更主要的是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和敢想敢干的工作态度,新时代青年人虽然不再面对革命先辈那种艰辛的生活环境,但却有着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所要肩负的重任。青年一代人有思想、有能力、有作为,祖国就有未来,人民就有未来。年轻充满朝气,年轻孕育着未来,国家命运与个人未来休戚相关,在这个我国由“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新形势下,青年更应当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勇于担当,敢于尽责,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的品格,不负华年,也不负人民的期待与时代的重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 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西部大开发,2012(9):109-112.
[3]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石玥,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